吳靜
[摘 要] 會計作為一個熱門學科,其存在與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面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瓶頸,促會計專業品牌化發展變得尤為重要,主要就目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創建思路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 鍵 詞]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75-01
會計作為一門國際性學科,素有“通用國際語言”之說,如何促進會計國際化是眾多院校研究和探索的問題。在教學、科研、課改方面全面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校、政、企、行為主導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課程體系的優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師專業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的提升,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引領,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道德水平。通過學習培訓促教師成長,促學生進步,促學校發展,為建成技能型、實踐型、應用型會計人才保駕護航,為我國會計專業人才就業及企事業單位需求探索一條專業化、品牌化、創新化的發展道路和培養模式。
一、我國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現狀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基礎板塊,其發展備受社會關注。不少中職院校市場調研比較缺乏,專業設置比較老化,課堂教學相對古板,學生素質培養比較欠缺,致使中職學生職業生命周期較短,學生在校時間、實踐技能練習不足,缺少實踐經驗與應用技巧。為了提高生源質量、提升學生專業水平,不少中職學校希望通過增加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教師課堂教學的靈活多樣,專業設置的方向化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做中學、學中做,在校內開展的各類文體活動、社團活動中長知識、提技能。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專家座談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我們了解到目前我國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品牌化創建現狀如下:
(一)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及科目開設不合理,普遍存在“重理論,輕操作”的現狀
90%的中職院校將教學重點放在考取證書方面,認為學生只要在畢業前考出相關證書就可以有好的就業前景、好的工作崗位和就業單位,導致學生實踐訓練匱乏,大多數專業技能只是紙上談兵。各學校設置的崗位模擬、頂崗實習也只是走走過場,學生并未充分認識會計工作崗位實際的工作流程與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
(二)學生缺少獨立處理業務的能力,動手能力弱
作為一名會計從業人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樣重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基礎會計、經濟法律法規、稅收法律、財務會計等學科理論具備一定的了解,對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等獨立業務的獨立環節可以獨立完成,卻無法系統完整地獨立將所有業務完成。這樣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重用,只是在單位中從事與會計專業相關的收銀等最基礎的工作,單位對學生獨立完成會計賬務處理不放心。
(三)學校的會計實訓室條件比較落后,無獨立的會計核算實訓室
大多數中職院校普遍存在課程設置相對合理,但實訓條件卻相差太大,無法完成全部學生模擬實訓的情況,而且模擬實訓的教師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內容相對簡單,無法讓學生有興趣進行學習,而走出去到企業、到銀行、到稅務的現場觀摩幾乎沒有,只是局限在學校的簡單機械模擬。
二、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的幾點創新研究
通過上述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現狀分析,就如何改善現狀,如何使會計專業品牌化成為眾多中職院校的重點,通過調研討論,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創新性的建議:
(一)找準學校總體定位,找準專業在本學校的定位,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品牌化建設必須有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需求和自己的資源條件,以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創建為契機,融創新創業教育會計專業課堂促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實現會計專業與各專業的有機結合。
(二)抓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名師出高徒,學院致力打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師資隊伍,定期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加強學習與實踐鍛煉,督促教師假期頂崗實踐,出校門,進企業促專業教師理論技能雙提升。
(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在參賽的過程中提升專業教師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積極與社會兄弟院校切磋交流,促專業前沿發展。
(四)積極進行教研課改
通過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通過組織社團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和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會計專業品牌化建設需要一種執著、寬松的治學氛圍和思想活躍、學術自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治學環境,這無論對專業特色、專業品牌的建設,對教學、科研還是青年教師的成長都有著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史姝菡.寧波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J].經濟叢刊,2011(2):21-24.
[2]王偉東.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思考[J].北方經濟,2001(6):24-28.
[3]中國人民銀行.股份制銀行風險評級指引[Z].北京,2004(1).
[4]沈靜芳.小微外貿企業發展道路探析:以江蘇張家港為例[J].企業經濟,2013(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