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梅,袁育明,李軍


[摘 要] 會計是為其他行業產業提供管理服務的行業。針對現代產業轉型升級對管理型會計人才需求升級的新要求,主要解決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如何定位、課程體系如何有效對接、教學質量如何控制等突出問題。
[關 鍵 詞] 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32-02
一、構建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一)更新辦學理念
學校在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研究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會計行業人才需求的升級,更新職教理念,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一起把現代職教理論與學校具體情況結合,以提升質量滿足需求,產業教育資源深度融入現代職教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改革與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與校校合作,準確定位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目標,合理搭建了中高職高度融合的課程體系與實踐機制,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體現了職業教育跨界理論,豐富并發展了中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人才培養的基本內涵,是中高職教育理論的重大創新之舉。
(二)創新課程體系
對接產業升級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按照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分析相關職業崗位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和能力結構,做到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的課程目標、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突出了中高職教育在教學計劃、培養標準、工學比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配置上的遞進、延展和銜接關系。創新了會計專業中高職“兩階段六能力”有機銜接的課程體系。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創新實踐教學
依據中高職學生的崗位需求和學習能力差異,堅持中職“做中學”、高職“學中做”;以項目實施過程為導向,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實施案例式、體驗式教學方法;強化生產性實訓、課程實訓力度,提高中職生的反復單項技能、高職生的輪崗綜合能力;通過組隊參加校內外專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立企業教師工作站,加強學生頂崗實訓管理,提升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了一大批適應需求的、立足崗位創新創業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構建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創建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一)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的關鍵問題
在中高職會計專業銜接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沒有進行相互對接,人才培養目標沒有有機銜接,出現了“脫節”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達到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機銜接,學校通過大量的會計崗位社會需求調研,邀請企業、高職教育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與論證,確定了會計專業中職人才培養目標;對口的高職院校——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從現代產業升級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出發,邀請行業、企業、政府、中職教育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修改,確定了會計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中職會計培養技能型人才,高職會計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以出納員為例,中職生將來從事收銀員工作,高職生將來則從事出納管理工作。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確定,實現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目標遷移。
(二)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斷層”的難點問題
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學校前期出現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斷層、文化基礎課被忽視、專業核心課程缺失、專業拓展課程跑偏、專業技能課程倒掛等現象,銜接主體的不滲透,導致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出現“斷層化”。同時,中高職學校獨立的課程體系建設,導致課程重復設置,教材重復率比較高,出現了中高職銜接課程內容“重復化”。針對這一問題,本成果構建了“兩段課程銜接六項能力遞升”的職業課程體系,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難點,完善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實踐教學溝通不暢的重點問題
在中高職銜接培養人才過程中,常常未考慮銜接生源的區別,就業導向學生與中職銜接生源、普高學生與高職銜接生源常常一起上課,一起使用相同教材;在教學日常管理、學籍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不夠規范、科學。本成果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采用分層分類教學方法,全面修訂日常教學、考核評價、學籍管理等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了會計專業“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三、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深化產教融合,完善“3+3”對口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教體系
圍繞經濟新常態對人才的新需求,對口高職院校——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將“江蘇現代畜牧業校企合作聯盟”升級為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學院擔任秘書長單位。依托集團平臺,吸引了270多家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調動社會力量,引入產業資源,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師資、課程、基地等共建共享合作機制。在集團產教融合機制的帶動下,根據企業崗位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學校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及相應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了會計專業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和內容,確定了科學合理的教學實踐路徑,推進了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一體化、教學管理一體化、教學團隊一體化,完善了“3+3”對口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教體系。
三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江蘇技能狀元大賽“高技能人才搖籃獎”、江蘇省職業教育德育特色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對口高職院校榮獲全國就業典型經驗50強、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等榮譽。
(二)構建“兩段課程銜接、六項能力遞升”的職業課程體系,完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年來,學校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老師每學期召開教學座談會、經驗交流會1~2次,積極開展專業教學標準研討、共同備課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依托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學校多次邀請中職、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專家參加,共同研討制定會計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構建了“兩段課程銜接、六項能力遞升”的職業課程體系。
一是在課程目標銜接上,嚴格按照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確定能力遞進的標準和層次結構:中職課程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高職課程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在課程內容的銜接上,制定中高職課程標準之間的接口,分化整合課程內容,實現課程內容的連續性。如中職《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內容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內容為依據確定課程標準;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可分化為《初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實務》兩門課程;《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課程的內容以助理會計師考試內容為依據確定課程標準;《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課程可以會計師考試內容為依據確定課程標準,有效解決了中高職課程內容重復及掉鏈的問題。
(三)實施“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有效提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依據中高職學生的崗位需求和學習能力差異,堅持行動導向,強化過程管理,積極實施“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一是整合教育資源,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大力實施案例式、體驗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接受度。二是實施中職生“做中學”、高職生“學中做”,強化學生技能訓練。三是利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課程訓練、生產性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四是引進競爭競賽機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技能大賽、創新創業比賽,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與創新能力。五是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強化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設立企業教師工作站,將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納入課時統計中,提高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有效提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在前期中高職銜接合作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基礎上,堅持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序銜接,系統探索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和技能提升過程,創建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學做訓賽習”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出新常態背景下會計行業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金璐.依托職業教育集團推進中高職銜接的探索與實踐:以浙江省建設職教集團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8(10).
[2]張琳.基于中職銜接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現代交際,201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