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威威
[摘 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集邏輯性、實踐性、操作性、任務性等特點于一身。圍繞著《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一課程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所謂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中,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與傳統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相比較,微課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
[關 鍵 詞] 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視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44-01
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太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通常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在中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培養一批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中職院校要創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微課,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便于學生快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一、抓住課程特點,科學選擇微課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包括信息科學與計算機、計算機進制與信息編碼、計算機系統與常用設備、信息安全與知識產權、計算機操作系統、個性化設置、系統維護與安全、Word 2010軟件應用、圖文混排、頁面設置與打印等知識點。由于微課教學時間較短,一般5~10分鐘為宜,最少的1~2兩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再加上微課教學內容較少,旨在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者技能點,因此對有些課程知識點較多,較為繁瑣,無法有效地運用微課。為此,課堂上,教師首先分解知識點,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根據每個知識點制作成不同的微課課程。
以“圖文混排——制作‘產品宣傳單文檔”為例,本節課包括如下知識點:插入、編輯圖片、剪貼圖、繪制基本圖形、使用文本框、制作藝術字、繪制圖標、公式與對象。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制作不同的視頻,如,圍繞著“插入操作要求”,利用微課視頻,演示插入圖片“yizhong.jpg”,設置圖片高度為8厘米,設置圖片為黑白,飽和度為72%,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為“四周環繞”形,設置圖片在頁面中的位置為水平對齊的絕對位置為5厘米,垂直對齊的絕對位置為5厘米。通過微視頻演示,學生直觀地掌握了插入要求,結合微視頻中的操作方法,學生會新建一樣的文檔進行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圍繞新課程要求,靈活設計微課活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關鍵在于應用,教師應圍繞新課程的要求,靈活設計微課活動。由此可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更加強調實踐性,在設計微課課程時,既要結合PPT講解,還要結合操作演示,其中,操作演示是重中之重。通過利用操作演示,便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使學生跟著演示步驟完成操作,快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以“數據處理——管理‘超市銷售表”為例,本節課有公式與函數、數據的排序、篩選、分類匯總、數據透視表、圖表的創建、編輯和修改這些知識點。其中公式與函數、數據的排序、篩選、分類匯總、數據透視表是重點和難點知識。在傳統課堂上,盡管教師一一操作,但是學生很快也忘記如何操作。所以,教師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微課活動。上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預習,通過預習,初步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制作“成績統計表”“員工信息統計表”等。接著,教師利用微課視頻,解決學生在制表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的講解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依據典型案例,合理制作微課課程
制作微課課程時,會用到計算機、耳麥、視頻錄像軟件、屏幕錄像專家、PPT課件。除了制作工具,還需真實的、具體的、典型的案例供學習者自主學習,是一對一的學習。通常情況下,制作微課課程時要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1)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準
備合適的教學材料。(2)將電腦打開,并與耳麥相連接,對話筒位置、音量等進行調節,還要調整好PPT界面、錄屏界面等位置,接著進行錄制。錄制中,要圍繞著教學活動,一邊演示操作,一邊理論講解,其中理論講解中,應結合知識點,從實際生活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過直觀、生動的案例,強化學生的理解,并完成微視頻的制作。(3)美化微視頻。當錄制完微視頻后,美化、剪輯是不可缺少的。剪輯、美化中,既要調整畫面,又要做到聲音與圖像相配合,將完整的微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
四、總結
微課的運用,旨在“以小見大”,用微課堂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適當讓學生動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凸顯學生的主動性,創建一個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殷正坤.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為例分析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8).
[2]胡倩文.“互聯網+”時代下的微課教學有效性探索: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