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敏
[摘 要] 高職高考是中職生入讀大專院校最主要的途徑。在高考語文中,寫作題是分值最高的題目。對中職學生來說,如何寫好作文,卻是一道難題,寫不出好作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腹中無料”,素材的貧乏導致寫作無話可說或成文蒼白無力。
[關 鍵 詞] 中職學生;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64-01
近幾年,高職院校的擴招大大提高了中職生圓大學夢的可能性,筆者所在學校有升學意愿的學生人數年年見長。參加高職高考是中職生入讀大專院校的主要途徑,高職高考三門考試科目中語文是大部分考生相對較有信心的科目,而語文150的總分中作文題占了60分,比重是相當大的,甚至可以說“得作文者得語文”。因此,作為高考班的語文輔導老師一定要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興趣,擺正理念,優化自身寫作能力。
一、中職生語文寫作現狀分析
中職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他們把寫作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高考班學生也不例外。每次作業或考試都是抓破腦袋勉強湊夠字數,而交上來的作文問題多多:結構混亂,中心不突出;內容貧乏,言之無物;缺乏個性,了無新意;真情不足,假話連篇。筆者認為出現此類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素材積累不足,運用素材能力低下。作文情感的表達、中心的顯現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而作文內容更是來自素材,因此應把素材積累和運用的指導作為寫作輔導的重要環節。
二、廣東高職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特點分析
一般來說,高考作文的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話題作文、命題作文以及材料作文。自2013年開始,廣東高職高考語文連續4年作文命題形式均為新材料作文,都是以給材料的形式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都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給考生思考的空間也更大,因此成為高考命題的主流樣式。雖然高考作文題要求都寫著“文體不限”,但分析近幾年的考題材料,再結合考生的寫作水平,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寫成議論文更容易操作。而且相對而言,考生也更擅長寫議論文。議論文對素材的需求比記敘文和說明文明顯要高,所以素材的積累與靈活運用尤顯重要。
三、培養素材積累及運用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布置閱讀任務,積累素材,多角度挖掘素材用途
強大的文學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要求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強度。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天的早自習中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或是自己收集的好句好段,將其消化成自己的知識,便于在作文中進行引用;其次,學生可以在每天學習生活結束后自行閱讀半小時的課外書籍,將遇到寫的好的段落或是想法摘抄下來進行整理,利用碎片時間對其進行反復記憶或是仿寫,為自己積累寫作素材。
顯然,中職生普遍沒有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量不大,而且高考復習時間緊張,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在學生熟悉的教材上做做文章。職一、職二選用的教材有不少經典作品,也可成為寫作的上佳素材。如《鴻門宴》一文延伸出楚漢爭霸各類英雄事跡、歷史事件,都是很好的素材。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學生分組分類收集教材中的素材,再從素材中挖掘、提煉觀點,這樣學生對素材的印象就更深刻,用起來也更自如。
對積累的素材,學生需要一材多用,并且善于變通。通過對寫作素材的巧妙處理,可以轉變成適合多種文題的內容。感情材料的內容都是多向的、多義以及多層的,所以具有多角度使用以及多層次開發的可能性。例如,以下的素材就可以進行多角度開發: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可以從三個角度理解:(1)袁隆平有著做事持之以恒的態度,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偉大成就。(2)挑戰權威需要非凡的學識和膽識。(3)名聲大之后,也需要淡泊名利,不能忘本。
(二)勤于觀察日常生活,關注時事,及時記錄積累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陳忠實所書寫的《白鹿原》,就是對陜北人民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或是難忘的事,關注每天時事新聞并挑選摘錄,在每堂語文課結束前,抽出大概5分鐘的時間,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講述。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強化寫作能力,也能夠幫助其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堅持動筆做好記錄,養成記錄生活、積累素材的好習慣。當今多數中職學生都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但是他們卻樂于編寫朋友圈等現代軟件,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點,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相關微信群或是QQ群,并要求學生每周至少上傳一篇100~300字的隨筆,就自己經歷的、看到的或聽說的事發表意見。這種方式不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壓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及時總結積累,提升寫作能力
除了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外,對自身的寫作經驗進行總結
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比如,當學生寫完一篇文章并交給教師后,教師應該對其進行仔細點評,圈點出寫得好的、材料用的好的段落,同時也應該圈點出存在問題的地方。當學生收到教師反饋后,應及時將自己的不足記錄在筆記本上,并反復研究,防止日后再出現類似錯誤。
學生若想寫出高水平的作文,就一定要有話可說,掌握的素材越充實,運用越自如,在審題正確的前提下寫出的文章自然也就越高分了。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學生也應該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文學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優化自身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1]宋偉東.我國高中生寫作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其探討措施[J].課程教材講解,2015,6(16):72-73.
[2]錢志英.重視積累,樂于表達:基于素質教育下的中職語文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