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英
[摘 要] 目的:探討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中職護理專業學生200名,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名,觀察組在解剖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對照組在解剖教學中運用傳統教學手法,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結果:通過對兩組學生進行筆試考核發現,兩組學生在筆試和實驗成績方面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研究中微信、QQ、互聯網平臺、移動交平臺、網絡視頻和人體解剖學數字化實驗室等,各處都能體現出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為解剖學教學帶來新的發展。
[關 鍵 詞] 信息化技術;解剖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075-01
解剖學在醫學領域中是一門基礎課程,并且十分重要,是學習其他醫學課程和臨床課程的基礎課程。但是其學習內容很枯燥,名詞多,難以記住。對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種類型課程學習難度很大。如今信息化技術發展快,電子產品應用范圍廣,該篇文章研究信息化技術在解剖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報告進行匯報。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中職解剖學專業學生200名,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名,以軀干骨的教學為例,觀察組在解剖教學中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對照組在解剖教學中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法。
(二)教學方法
1.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幻燈片、掛圖和標本進行講解,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回答學生的問題。
2.觀察組
觀察組以傳統教學方法為基礎,信息化教學方法為輔導的方式進行。(1)前置導學,熟悉新課。利用微信群下發課前導學單,上傳學習資源、電子課件、微課,接收學生反饋,制訂本次教學計劃。(2)將學生隨機分組,利用人體解剖學數字化教室進行重點、難點的詳解,再利用標本、網絡視頻進行教學演示,并引導學生進行實訓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記錄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予以評價。各小組學生互相提問,并將學習結果拍攝成小視頻發送至共享平臺交流展示,同時,對個別出現的錯誤與不足拓展討論。教師通過“認骨”“知骨”“摸骨”檢驗教學效果,學生可在QQ平臺搶答,教師根據回答情況再次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整體認知。課后利用互聯網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回答:胸骨角有什么重要的臨床意義?骶管神經阻滯麻醉的部位如何選擇?使課堂理論知識更好地結合臨床應用。
二、結果
通過對兩組學生進行筆試考核發現,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84.29±5.58)分,對照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4.36±8.66)分。在實驗考核中,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8.67±1.72)分,對照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25±1.64)分,兩組學生在筆試和實驗成績方面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發展飛速,中職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可以把信息技術加入教學中,這對學生來講是很方便的,對學生理解知識也是比較容易的。對中職學生來講,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是非??菰锏?,但是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利用多種信息化技術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探究、課后深化拓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知識。鍛煉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階段,學生各抒己見,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自主探索和總結思考之后,將知識已經和課本中的知識融為一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然后再把理論和臨床應用相結合,加深學生對課本上解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偠灾?,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對解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至關重要,也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知識,完成教學目標,為日后成為一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打下基礎。
雖然我們已經將信息化技術初步應用于解剖學教學,但在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我們的解剖學專任教師有部分未經過專門的網絡信息學教育,對網頁的編輯和制作比較陌生,雖然他們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非常豐富,也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卻無法靈活運用網絡技術編輯授課內容,時常感到遺憾。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必須提高專任教師的網絡信息技術水平,他們只有熟練掌握了網頁制作的方法,才能通過網頁展示有自己風格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把課堂學習延續到課外學習。
由上可得,利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可為中職解剖學教學帶來新的發展和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桃榮,李光輝.中職《解剖學基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16(3):54-56.
[2]陳桃榮,李光輝.中職解剖學基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8):84-86.
[3]林文海.淺談如何提高中職衛校人體解剖學的課堂教學效果[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