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桐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觀念正日益深入民心。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號召,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形成了一系列產業經濟新常態。同時,互聯網金融因其靈活、方便、普及等特征迅速引領我國金融產業創新健康蓬勃發展。其完善的網絡信用體系的構建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新創業融資模式,但隨之很多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前期的普遍問題也初現倪端,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也紛紛陷入“融資難”問題,其根源在于對互聯網金融孕育與開展過程中的動力驅動機制的認知不清晰。本文旨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定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安全性意識,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我們應該在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的同時,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也加以規范。我們也呼吁消費者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者要提高安全性意識,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擦亮雙眼;政府和媒體也應加強大眾對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的防范意識的宣傳,拓展大眾應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教育渠道,提高公眾對互聯網金融的自我保護能力;互聯網金融商家也要增強抵御行業內風險的能力,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
互聯網金融商家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行業領軍人物和行業聯合機構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同時也應當建立嚴格的行業自律規范標準,來保護行業有序、建康、可持續的發展。監管部門應盡快對存在嚴重漏洞和較多風險的業務模式進行一定的規范和限制,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進行梳理、規范和引導,并建立以下三個方面的行業制度規范:一是資金第三方托管制度,即由第三方機構來監管借款方資金,網貸平臺沒有私自挪用的權力,從而保障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資金安全。二是債權流轉拆分監督制度,即對網貸平臺債權的流轉和拆分進行監督,防止出現期限錯配以及出售空頭債務等問題。三是風險保證金制度和信貸擔保制度,即對企業風險保證金比例進行設置,使得承擔風險和賠償不良債務的機構變為網貸平臺和擔保公司,減少了互聯網金融企業所承擔的風險。
二、開辟多元化網絡融資渠道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個人到個人直接借貸為特征的網絡借貸公司訊速發展。得益于P2P網貸公司的飛速發展,扭轉了我國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之前在銀行無法取得貸款的局面。從而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以及以較低的成本得到融資,緩解了企業因資金短缺、超前消費以及擴大經營規模過程中產生的燃眉之急。 此外,互聯網金融門戶、信息化金融機構、大數據金融,乃至眾籌,都在企業融資以及互聯網金融運作中較為常見,滿足了一些創新型人才的創業需求。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將會出現幾種模式的融合以及更加豐富的創新金融模式。
三、加強政策監管
我國互聯網金融在監管方面還存在較為嚴重的空缺,必須將我國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健全和完善。此外,為保障我國互聯網金融進行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過程中應明確監管主體,并建立多元化監管機制,落實分工合作,權責到人。
我們建議應采取以下兩種措施來對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規避風險,加強監管:一是成立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服務機構。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因其自身經營規模小,法律和金融人才引進較少,相關融資信息、渠道了解不全面等原因,存在金融風險。因此,政府應設立相關融資服務機構,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融資信息的推廣、融資技巧的傳授等,提高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融資成功率,較低融資風險。二是建立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存在管理經營模式不規范、抗風險能力減弱以及抵押物價值低等特點,因此政府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財政收入來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出現的風險進行資金補償。
四、構建完善網絡信用體系
我國征信體制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桎梏。因此,必須完善我國的征信體制法律法規的建設,建立全國統一征信系統,實現征信信息共享。將企業和個人的誠信行為納入征信系統,在相關平臺上對其進行分類整理與公開,來降低互聯網金融交易風險,保持良好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運行。在建立健全我國征信體制法律法規的同時也應建立對的失信行為的懲罰機制。加大對失信個人以及企業的交易成本,促進懲罰機制的施行,以達到推動我國征信體系建設的目的。
我們要推動與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的建設工作,落實大眾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我國大量繁瑣的征信工作依靠傳統的線下審核來完成,如通過驗證身份戶口信息、電話信息確認、審核工作收入證明等進行,審查工作的力度較差較低,很難對還款能力進行有效的評估,增加了審核風險,導致消費者面臨承擔巨大信貸風險的壓力以及消費者自身資金損失嚴重的現實。因此我們應盡快建設和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促進互聯網互聯網金融信息公開平臺的落實與發展,從而為互聯網金融商家提供征信支持與保障。(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