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國創新創業政策的激勵下,中小企業紛涌而至,但它們的財務狀況尤其是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卻不容樂觀。本文從應收賬款風險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入手,通過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提出應對措施。
信用營銷是現代市場經濟普遍存在的交易方式,尤其對中小企業而言,它們在傳統營銷手段上很難占據優勢,更需倚仗合理的信用政策。但應收賬款增加給中小企業帶來的風險問題不容小覷。
一、應收賬款管理不善的影響
(一)導致相關成本增加
企業由于未收回的應收賬款占用了資金,從而放棄了將這部分資金投資于其他項目取得的收益,使得機會成本增加。同時,應收賬款會加大管理成本,即企業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來催收和管理應收賬款。最后是壞賬成本,應收賬款越多,管理越是混亂,出現壞賬的比率就越高,這無疑令中小企業的經營雪上加霜。
(二)加重企業的資金負擔
根據權責發生制的核算要求,當期未收到貨款的收入也要記收入增加,因此,若應收賬款過多會造成利潤“被放大”,利潤虛增的直接結果就是稅務負擔加重。此外,分配股利等問題也與利潤息息相關,這些都會進一步增加中小企業的財務壓力。
(三)加大企業的籌資難度
應收賬款若不能及時收回,企業極易因此而出現資金缺口,為不影響正常經營,勢必要追加籌資,籌資衍生出新的資金成本無疑又加重了企業的財務負擔。加上資產負債率的提高又進一步增加了中小企業的籌資難度,比如銀行貸款利率上升,貸款審批時間延長等,致使企業陷入“越窮越借不到錢”的泥澡當中。
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風險失控的原因
(一)市場惡性競爭
由于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缺乏特色,且沒有持續的研發能力,導致缺少核心技術,再加上知名度低,難以產生品牌效應。因此它們要想承受住巨大的商業競爭壓力,賒銷便成為能在短期內搶占市場、贏得客戶的有力營銷手段。久而久之,這樣的惡性競爭蔚然成風。中小企業不顧自身的信用承受能力,先靠賒銷這種短期行為站穩腳跟。
(二)管理人員缺乏應收賬款風險控制意識
大多數中小企業由投資人直接掌管,他們風險控制意識較為薄弱,在信用政策制定方面也沒有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和嚴格的制度約束,僅憑私交等主觀感情提供商業信用。在這樣松散的風險管理體制下,銷售人員為了拿到更多的個人提成,濫用賒銷、回扣等手段進行營銷,罔顧企業應收賬款存在的巨大風險。
(三)財務人員監督不力
應收賬款管理應由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配合完成,但事實上,兩個部門均未履行各自職責。銷售人員一味賒銷不顧風險,財務人員只管記賬,不管對賬,對于已形成的壞賬事實未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對于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大多數中小企業頂多制作賬齡分析表,甚至放任不管。財務人員要么根本不清楚每筆應收賬款的具體情況,哪怕知道也不愿向管理人員提出,以免影響同事關系或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四)缺少專門的催賬人員
催賬本應是應收賬款風險管理的一項常態工作,但由于中小企業人手有限,大都沒配備專門的催收人員,導致催收工作形同虛設。有些企業象征性地進行催收,派人打打電話走個形式,責任不清就無法將催賬工作落到實處。
三、中小企業防范應收賬款風險的建議
( 一 ) 提升產品競爭力
中小企業應每年計提經費用于產品研發和品牌宣傳,從源頭上逐步改變以買方市場為主的被動局面。在此過程中,嚴格控制應收賬款數量。比如,以內部條例的形式劃定交易企業的最低信用標準,通過多種渠道充分了解客戶資信度,并建立客戶檔案;在賒銷限額內的決定權由銷售人員自行把控,一旦達到上限,超出的部分需要報相關管理人員審批。
(二)改進銷售人員獎勵機制
中小企業人數有限,無法設立專門的催賬中心,因此只能采取“誰銷售、誰負責”的管理辦法。為此,急需改變現行銷售人員的績效獎勵機制?,F銷的提成比例應該較高,限額內的賒銷獎勵應次之,且按照賬齡時長進行不同檔次的劃分。而對于超出限額且最終出現壞賬的部分則應扣除一定比例的獎金,這樣就能大幅度約束銷售人員因為一己私利不顧公司風險的情況。
(三)財務人員要發揮協同作用
首先,要求財務人員及時與有關客戶對賬,一旦發現客戶存在不回復對賬單等非正?,F象,要向管理人員匯報,并與分管銷售人員溝通,必要時及時計提壞賬準備。此外,財務人員需定期編制詳細的賬齡分析表,并與銷售人員配合進行應收賬款的監督和催收工作。為此,可將財務人員的部分績效與企業整體的收款業績掛鉤,以此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建立以銷售人員為主,財務人員為輔的責任機制。
(四)合理進行賬款催收
銷售人員根據賬齡分析表,針對不同類別的客戶采用松緊不同的催收手段。一般情況下,為維持與客戶間的良好關系,可以只以短信、電話、上門走訪、寄送對賬單等方式給與提醒,或者申請一定量的現金折扣吸引客戶盡早還款。但對于那些欠款金額大且拖欠時間長,甚至有意賴賬的情況,應向上級反映,報批后交由專業的收賬公司處理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作者單位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丁宛露(1987-),女,江西南昌人,助教,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