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一)中小企業自身問題
1、中小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有限
中小企業自身規模都是比較小的,加上當前資本流通性比較差,大型國有銀行,上市公司融資都存在一定的困境;其次受限于規模,很難和其他大型企業和國有平臺企業、上市公司進行競爭,本身銀行的規模和流動性受限,往中小企業的資金就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2、中小企業的資本金有限,負債率過高
中小企業很大部分是依靠股東的自有資金投入和大量銀行貸款作為支撐,一旦股東的自有資金用完,就必須進行舉債經營,在很大部分會存在向銀行進行借款作為首選,一旦銀行停止貸款或者貸款有限,則依靠拆借資金進行經營,很大部分因為利息過高,導致高負債。
(二)銀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限
眾所皆知,中小企業絕大部分只有通過銀行融資這一單一渠道,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因為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和未有知識產權、產業壁壘很難得到戰略投資者和天使投資人的青睞,目前只有單一的融資渠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迫使中小企業尋找其他的融資渠道,或者政府能夠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
2、受政策影響和銀行審批權限限制
當前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央行調控,則銀行為了自身安全,會把資金大量貸款給國有銀行,這是中小企業的主渠道,很容易受宏觀政策的影響而不能發揮作用;對于部分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則不需要銀行貸款,則成為各大銀行追捧的對象,必然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同時銀行的對于中小企業的抵押貸款及其苛刻,要求的資產折扣很高,同時受限于審批權限,必然導致成本非常高,真正落到實處確實是難上加難。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困境
1、政府未形成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法規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整個規模占據企業規模的90%以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資本本質的原因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的難。政府缺乏一部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作為指導意見,用來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雖然目前我國是出臺了部分法律法規和政策,但是很大部分很難落到實處,如2003年出臺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提供了依據,但是并未有真正實施的措施和方法;其次法律條文比較抽象,很難有指導意義。
2、資本市場不完善,門檻過高
我國雖然在2004年在深圳啟動了中小板,但是中小板的流動性比較差,政府為了維護金融穩定,在具體執行上沒有和主板、創業板享受同樣的待遇,政策上 設置了一定的融資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小企業的創新具有很高的要求,中小企業的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旦跟不上融資步伐,很容易被邊緣化。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一)中小企業自身規范運作
中小企業自身要進行規范運作,在銀行融資中要積極走在前面;在企業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融資渠道;在企業初創期通過權益融資為主,盡量使用自有資金;在企業的發展階段可以通過權益融資和債權融資相結合,權益融資主要使用天使人投資等,在債務融資方面可以通過銀行進行貸款;在鼎盛期則運用債務融資為主,在這個階段企業自身具有很強的融資能力,各方面的財務數據和經營效益已經顯現,成為銀行追捧的對象,同時還可以采用中小板上市的路徑開啟新的融資渠道。
(二)提升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后續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融資規模要求,這個要求直接作為考核指標,同時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能力進一步分析,可以采用銀行對企業一對一的扶持貸款政策,通過銀行內部的準入名單制來加強對企業的支持。
在貸款的相關指標要放開,如抵押品的折扣率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等等,可以在中小企業的后續給予銀行的支持來降低融資成本。
(三)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
政府盡快出臺中小企業融資的實施細則和實施辦法,加強中小企業的自身融資能力;政府通過相關指標考核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規模,把中小企業貸款和國有大型企業的貸款規模相結合、相匹配,從而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政府在一定階段采用相關政策進行支持,如本次央行的降準針對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并且把降準資金的用途指定用于中小企業。
三、小結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困境,目前為止還未有好的舉措來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通過央行降準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同時希望中小企業自身、銀行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一起去攻克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命題。
作者簡介:郭世鈺(1988-)男,漢族,碩士研究生,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及實務。(作者單位為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