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中職教育的不斷推進,中職會計專業面臨的生源、師資、專業課程設置等問題也日益突顯,本文通過分析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現狀,并提出改革該專業教學管理的幾點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中等職業的教育問題。近年來,國家在支持中等職業教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國家助學金、免學費等,由此可見中職教育的重要性。會計專業作為大部分職校都會開設的專業之一,隨著中職教育的不斷推進其問題也日益突顯,因此,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管理必須走改革發展之路。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現狀
(一)會計專業招生難及生源質量總體水平不高
雖然我國中職教育發展迅速,但是中職學校依然要面臨普通高中擴招的激烈競爭,會計專業作為職校必設的專業之一,還要面臨各類專業之間的競爭,例如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崛起,電商專業炙手可熱。因此,會計專業首先就面臨了一個招生難的問題,也正是因為招生難的原因,為了職校的生存與發展,不得不降低招生的門檻。中職學校的生源一是來源于初中的應屆畢業生,二是社會學生,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基礎文化課差,學習興趣不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所以導致了生源質量總體水平不高。
(二)專業設置與實際聯系不夠密切
就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目前的教學效果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會計理論成績不錯,但是動手實踐能力差,雖然考得從業資格證在手,但是畢業走上社會工作崗位,卻勝任不了會計的工作,甚至有些學生不敢去從事會計工作,感覺自己還是門外漢。因此,會計專業的對口就業率就嚴重偏低。究其原因,這和學校專業設置有很大的聯系,會計專業本應該是一門實操性較強的專業,但是由于許多職校教學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造成了專業設置的課程是理論課居多,實訓課少,導致實踐環節薄弱,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三)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常被喻為園丁,學校里的學生猶如花園里的花朵,花朵美麗地綻放,離不開園丁的辛勤澆灌,學生成才,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誨。先從專業水平來看,中職學校的教師大多都是大學畢業,就直接到學校執教了,理論水平不錯,但是沒有相應的會計實踐經驗,而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樣的專業教師還不能滿足該門學科的需求。其次,專業教師的授課對象是總體水平較差的學生,這使得教學工作難度加大,有部分教師對教學工作失去了耐心,課堂上敷衍了事,不認真教學,照本宣科,這樣使得學生更加沒有興趣學習專業知識。因此,我們教師不但要提高專業水平,而且也要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
二、中職會計教學管理改革的應對措施
(一)打造有特色的會計專業并加強管理,吸引學生學習會計
在職校開設的許多專業中,若想吸引學生來選擇學習會計專業,那么該專業必須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讓學生覺得學習會計,有東西可學,有信心能學,有興趣想學。第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考證培訓系統。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改革,加大了考取該證書的難度,這也是許多學生對會計專業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職校首先要有自己的模擬考試軟件,每年根據考試大綱不斷更新里面的題庫,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模擬測試;其次要有一支強有力的考證輔導隊伍,專業教師對考試大綱要熟練掌握,把考試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剖析給學生,幫助學生梳理考點,教會學生如何應試,增強自信心。第二,建立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訓室。會計實踐教學軟硬件建設是培養學生會計實際工作技能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建立了會計模擬實訓室,可以讓學生最貼近實際地練習模擬會計崗位的工作,例如從工商到稅務到銀行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是如何運作的,學生可以通過這個過程的訓練來接近于實際工作,避免理論與實踐工作的脫節,又能深化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因此,中職學校必須投入一定的資金加強會計教學軟硬件的建設,為培養高技能會計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第三,要加強班級學生管理。由于學生中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和中職學校學生的身份設定、部分不稱職教師所引發的失望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很容易讓學生在一個低標準的學習環境中度過每一天。因此,學校必須加強班級管理,要對班級建立考核機制,約束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好的氛圍能使班級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學習,這樣學校投入資金提供的教學設備才不是流于形式,才不是一種擺設,而是物盡其所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價值。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中職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薄弱和學習熱情不高等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應當靈活多樣,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讓“微課”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將重點、難點知識采用微課教學,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這種方式靈活便捷,在課堂上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學生也可以課后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實現學習,并且能夠很好地消化吸收。例如,在會計實訓課中,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教師很難每個學生都兼顧指導,也很難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的操作步驟,那么微課在這教學環節中就可以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完成實訓的情況,選擇教師已事先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跟隨開展操作,從而達到實訓的目的。這樣,學生就不會對無法掌握的知識點越積越多,也就不會產生越不會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因此,好的教學方法真的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增加實訓課程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許多設有會計專業的職校常常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做為終極目標,認為學生通過了資格考試就完成任務了。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并且也不能把這種認識灌輸給學生。因為這種錯誤的認識,常常會使得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重理論,而輕了實訓,同時學生也會認為從業資格證考到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即使手持著從業資格證,也勝任不了畢業后走向社會崗位的會計工作。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加實訓課程的比重。雖然大部分的職校在設置會計專業課程時,都有《企業綜合模擬實訓》類的課程,學生從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這一系列的會計工作內容中得到了手工模擬訓練,但是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獲得對未來會計工作的整體感悟,雖然一個學生完成了整個企業某一時期發生的的全部經濟業務的處理工作,但是原始憑證是如何取得,又是如何傳遞的,企業會計如何與稅務人員進行聯系進行報稅納稅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都無法從中學習到,所以實訓課程不僅要增加比重,更要接近實際,要按照崗位分工來開展。比如學生按角色進行分工,設有出納、銀行工作人員、會計人員、稅務工作人員等,每個成員要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和任務,每隔一段時間就輪流換崗,分別體驗不同的工作職責,專業教師要做好安排和指導工作。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盡可能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讓學生走入社會能較快適應實際的會計工作。
總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要持續發展,就必須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建立以技能訓練為主,理論與實踐、證書與能力相結合的教學體系,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培養出經濟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會計人才。(作者單位為茂名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