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珊 張葆華
新形態下,社會在飛速進步的同時,各大企業的發展速度也逐漸提升,使得其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為了可以向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不斷促進社會的發展,在今后各大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大對管理會計教學的改革,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能力進行充分分析,然后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保證在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對于管理會計而言,其主要的職能就是參與決策和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通過決策對市場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再通過管理,對企業的經濟事項等進行監督。因此,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為了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采用合理的方式,對管理會計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對管理會計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調整
為了可以進一步滿足現階段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在開展管理會計教學的時候,應該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調整,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理念,大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可以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在進行管理會計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明確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然后對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轉變以教授基礎知識為主的方式,將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理念作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同時,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的時候,應該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復雜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讓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企業需求,進而促進自身良好發展。
二、保證管理會計教學新舊內容具有一定的平衡性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就變得越來越快,使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管理會計也融入了新的觀念,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積極的拓展以及豐富了新的管理會計理念。比如:與現階段社會價值鏈體系密切相關的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等。而這些比較先進的理論以及方法與企業的經營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只是單純的依靠傳統管理會計理論,已經不能夠支撐起企業的長期發展和進步。所以,在今后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對管理會計的新內容以及舊內容進行合理應用,利用合理的方式,將兩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保證新舊內容具有較強的平衡性,從而促進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有效應用,提升其應用能力。
三、對管理會計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
為了可以更好地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應用到管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就一定要對管理會計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一方面,在實際的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加大對教學案例的重視程度,通過科學的方式,將案例貫穿于整個管理會計教學中,保證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會計教學的水平和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一些新的內容時,可以引入一些比較有趣的案例,保證在拓寬學生視野,豐富閱歷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的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一般情況下,實踐教學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中,在進行校內實踐的時候,教師應該將全面預算預測等內容融入其中,引導以及安全學生自主進行全面預算的編制練習,保證在提升學生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應用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四、對學科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
通過對管理會計進行分析和研究得知,通常情況下,這一工作的開展,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工作具有嚴重的交叉現象。所以,為了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提升教學有效性。在今后管理會計教學開展期間,教師應該對學科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合理且科學的教學體系。在教學期間,高校可以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進行有機結合,保證管理會計學科的知識點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以及掌握知識。同時,高校也可以將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內容進行合理結合。一般來說,兩者在預算管理以及投資決策方面都有交叉,但是其側重點并不相同。在預算管理方面,管理會計會側重于站在企業整體考慮,包括:業務預算等。而財務管理更加注重財務預算的編制和考核。在投資決策方面,管理會計只是簡單的對投資項目進行介紹,而財務管理的涉及的會更加廣泛。所以,在教學期間,將三門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合理整合,不僅可以有效凸顯各個學科的重點,還可以節省教學資源,有利于管理會計教學的長久發展。
五、結語
在企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管理會計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提升管理水平,還可以保證企業經濟良好的運行,對企業長久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今后高校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主動轉變觀念,對管理會計教學目標以及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結合學生的實際現狀,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和計劃,保證可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獨立子主能力,讓學生可以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作者單位為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