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中應用激勵理論,能夠有效的滿足學生以及教職工群體的生存發展需要,產生主動性,促進教育目標的完成。本文首先闡述了激勵理論的內涵以及幾種理論的具體內容,然后分析了激勵理論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一、引言
學校是教育領域重要的服務組織機構,是基本的教育基地,為了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而存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改變,教育機會增加,高等教育的人才數量在急速上漲,因此,如何加強高校的管理工作成為高校的管理人員的關注的重點。在學校的管理中,不能以社會職場的管理要求來進行,要更多關注“人”,發展人本位的思想,從自身促進教育的革新。
二、激勵理論的基本內涵
激勵是指領導根據人才的具體需求,創設已經的條件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使員工可以實現特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激勵理論是管理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的激勵過程就是引發人的動機,從而使動機激發行為的過程。在管理工作中適當的利用激勵理論可以更好的促進工作環境的改善,組織機構以及人際關系的進步。
主要的激勵理論有馬斯洛的層析需求理論、弗隆的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等。層次需求理論是將人的需求分為了多個層次,從生理的需求到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目前社會流傳的主要的激勵理論,為研究人的心理行為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余下的理論基本上是以某一需求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人在某一需求方面的影響以及與之的聯系程度。這些理論共同構成了激勵理論,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進行教育的時候應用激勵理論,對于提高高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學生的能動性有極高的效用,還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整體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水平。因為激勵理論是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并且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需要,激勵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規范自我行為,提高認知能力。同時,激勵理論是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前提,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手段,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優秀的思想道德,提高個人道德水平。最后激勵理論還可以作為一種刺激機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激勵理論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一)制定明確的獎勵制度
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個體,過多或少都與周圍的人發生著關系,在關系中渴望他人的認可是最基本的生存現狀。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組織者應該認識到激勵的重要性,制定明確的獎勵制度。可以分為物質的獎勵和精神的獎勵,從兩個方面促進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在目標制定的時候要注意到實施個體的差異性,真正將激勵落到實處。
(二)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工作環境對于工作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應用激勵理論,要注意工作環境的創設。應該盡量創造一個舒適良好的教育環境,不僅是教職工,對于高校學生來說也可以有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價值,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關注自主性帶來的負面影響,要控制好環境對人的影響。
(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任何一所學校中,都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大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閱歷在加深的同時很容易被復雜的現實迷惑,失去自己原本的目標,因此,高校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關注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觀測他們的期望值,幫助大學生擁有正常的期望水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四)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同獎勵機制一樣,考核評價體系也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視考核評價體系的完善,以完善標準、程序公開為原則制定的評價制度帶動教職工以及大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完成既定教育目標的激情和動力。針對考評體系,要確保其公正性,形成正當的競爭意識,促進考核目標的積極性,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達到激勵的目的。
(五)結合集體的群體特點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要積極利用集體的心理對于個體差生的推動作用,不斷激勵后進,鼓勵先進,從而提高團體的平均管理水平。例如,如果在某個班級中超過90%的同學會積極學習,認真準備研究生考試,那在基本條件一致的理想環境中,剩下的同學也會自主的認真學習,以謀求更高的學業。即使理想環境過于超現實,在高校中,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激情也是可以帶動整個學習的學習氣氛的,這就是集體的力量。
四、小結
本文首先闡述了激勵理論的內涵以及幾種理論的具體內容,然后分析了激勵理論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制定明確的獎勵制度,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以及結合目標的群體特點進行激勵理論的實施,不斷提高高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學生的能動性,發揮激勵理論的作用,提高高校的整體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水平。(作者單位為遼寧理工學院)
作者簡介:趙曉娜,女,遼寧鞍山,研究實習員,高校教育管理,遼寧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