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
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要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不斷完善,強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就“專創融合”下的高效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進行探索分析,為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參考意見。
在我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創新”被提上了新高度,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是我國創新人才的生力軍,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被賦予了更高的重視和使命。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里提到:“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自《實施意見》頒布以來,各高校通過改革機制體制、完善課程等探索“專創融合”的路徑,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一、“專創融合”
(一)“專創融合”的含義
“專創融合”是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教育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通過開設跨學科的交叉融合課程,強化實踐等手段,促進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的耦合,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使大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其核心內涵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要各展所長、相輔相成,以整體目標去調適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最佳育人效果。”
(二)“專創融合”的必要性
“專創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動力。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體系,與傳統的專業教育相結合,對高等教育的傳統的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都進行了更新和補充,從而形成改革的上升合力,借助創新創業教育的力量,突破高等教育改革攻堅期。
“專創融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當今國際競爭實際上是創新人才的競爭,創新人才是當今經濟轉型的重要人才。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創新人才進行創新的知識基礎,創新思維、創業實踐能力的體現都建立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基礎之上,因此,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有助于將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具有專業性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專創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
(一)結合創新創業調整培養方案
為了使創新創業融入專業教育,高校可以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即將學生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自主創業、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情況納入創新學分管理。高校可以設置彈性學制,針對創新創業學生放寬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和創立基于創新創業項目的“提前畢設”制度。高校可以改革保研制度,對于學業成績達不到原有保研標準的學生,在創新創業等方面有特長,就會允許走綠色通道,保送成為研究生。且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提前進入導師的實驗室,并允許參加研究生課程。通過系列培養方案的調整,不僅大大增加了創新創業的參與覆蓋率,且對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對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設立融合共享的課程體系
高校可以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實現創新創業課程、專業課程、意識培養課程“三課”互補,相互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通過意識培養課,轉變他們的傳統觀念,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念感、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開拓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
高校充分借助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校內、校際資源共享。加快在線課程平臺的開發建設,鼓勵校內合作、跨學科協同共建課程,推出諸如財務、營銷學、管理學、心理學等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線上課程資源,實現校內資源共享;通過與校外優質機構合作,采用自主開發、協同共建、引進課程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批網絡精品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實現校際創新創業資源共享。促進“專創融合”,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設置多元化的實驗平臺
促進“專創”深度融合,高校可設立校企培養平臺,提供校企一站式的實驗平臺,銜接企業實踐與探究實驗,打開學生思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設立學科交叉實驗室,有利于培養學生系統綜合的理論知識結構;設置專項實驗室,為大學生提供專門的場所進行專項研究,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建立協同合作的育人新機制
“校院企”結合協同育人新機制主要包括學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校院企”多方聯合培養。通過校際、校企、校院之間的協同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場地、資源等,開拓了大學生的理論研究視野,對大學生能力挖掘、研究成果轉化等起到重要作用。高校應建立起各方協同合作的培養模式,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五) 構建“1+1”型導師團隊
導師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的引路人,在創新創業中,導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科研方面的困難、創業實踐方面的社會問題、遭受挫折之后的心理問題等,因此,組建“專業+創業”全方位的導師團隊,對幫助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有重要作用。學校專業導師科研經驗豐富,能對學生在科研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專業問題等進行啟發引導,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地資源需要,如實驗室資源等,增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自由度;創業導師聘請于企業,實踐經驗豐富,學生第一次創新創業可能對創業的一些流程、手續、資金、談判方面沒有經驗,創業導師就能為學生提供比較豐富的社會敬業和創業指導。“1+1”型的導師團隊建設,是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一個重要體現,不僅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也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三、結語
信息化的當今時代,創新人才成為社會急需的資源,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的教育,促進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有效彌補了傳統專業教育忽略的創新思維、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更加鞏固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專業基礎。圍繞“專創融合”,本文提出了五點路徑探索,以期為促進大學生能力培養提供參考。(作者單位為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