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臉識別技術運用的越來越廣泛。人臉識別技術是基于判斷人的長相及外貌特征進行識別的技術,該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我國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本文介紹了“刷臉”支付的定義和優勢所在,同時也分析了“刷臉”支付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意見。
一、前言
當今時代,電子支付技術的興起和廣泛運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出門不用帶錢包、不用帶現金、也不用擔心收到假幣等,只需要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簡單方便且快捷等,都是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具體表現。而現在,“刷臉”支付的興起和運用,以后人們出門逛街吃飯等可能連手機都不用帶了,更加方便和便捷。而下文既是對“刷臉”支付包括其存在的安全問題及對策建議分析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講解和研究,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刷臉”支付的所有狀況,也讓“刷臉”支付能更好的推廣和運用。
二、“刷臉”支付的源起、定義及主要優勢
(一)“刷臉”支付的源起
人臉識別技術即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進行識別的高科技技術,是用前置攝像頭進行人臉拍照后對人臉圖像進行分析比較的技術,該項技術是基于生物學領域的神經網絡,即我們說的用計算機學習人的大腦和皮膚組織,通過不斷的鍛煉和操作使得電腦網絡能夠“認人”。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能力高于人眼的判斷,主要原因是計算機網絡等能夠更加仔細的察覺各個細節、各個部位的特征,以此來加以整合進行正確的判斷。我國香港著名的教授湯曉鷗就曾在其論文發表過這一說法:運用計算機網絡等高科技技術進行的人臉識別準確率已經高達99%以上,而利用人眼肉眼進行的人臉識別準確率還停留在97%左右,可見利用計算機等網絡技術進行的人臉識別準確率更高,其說法也得到了相關研究者們的證實和肯定,這些都是“刷臉”支付的緣起過程,其中最為基礎性的就是生物學領域的神經網絡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我們必須對這兩大重點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及考核,以此來更好的發展“刷臉”支付技術。
(二)“刷臉”支付在國內的推行
在我國,江蘇地區的銀行最先推廣使用人臉識別這一新技術,成為了我國首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地區,具有很好的帶頭作用。而對于軟件設備而言,支付寶是率先使用“刷臉”支付的軟件,即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在最近的國外開幕式中展現了一場真正的“刷臉”支付,使得支付寶成為了國內首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軟件,也具有很好的典范作用。
而對支付寶使用“刷臉”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其首先是使用了數學模式上的特征分析算法,將數學模式上的區域計算法與圖像原理進行整合,再進一步的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軟件對收集來的圖像進行整理分析和歸類,以此來建立一個較為完整清晰的人臉面部特征,從而來判斷這個人臉面部特征是否與本人相符合,相符合的話即可進行支付。
在此基礎上具體的研究分析,支付寶“刷臉”支付得基于互聯網網絡技術,再通過人臉檢測、人臉定位分析、人臉特征比較等技術手段,來對互聯網傳送過來的圖像進行監測和識別。支付寶進行“刷臉”支付的操作流程:首先是得采集每一位用戶的臉部特征和情況,即用戶得在支付寶或淘寶上進行人臉識別認證,在確認認證之后,用戶就無需使用銀行卡進行消費,只需對著手機上的前置攝像頭進行人臉監測即可,待監測后支付寶系統會對傳來的人臉與認證的圖像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兩者相符合即可判斷是本人,隨后即可支付成功。
(三)“刷臉”支付的主要優勢
(1)便利用戶的生活:“刷臉”支付是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發展下的產物,對社會、對居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全新的變革。以往的攜帶現金進行支付、銀行卡手機等密碼支付,前者的現金支付有著需攜帶且攜帶不安全的缺點,后著則需記憶各種支付密碼,而如今的“刷臉”支付進一步的簡化了該程序、更加省時、方便有效,只需用戶者和消費者在消費過后用臉部進行身份識別加以支付即可。
(2)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目前我國使用的銀行卡消費,需由消費者持銀行卡到銀行柜臺進行辦理,這樣的操作方法不利于銀行辦事效率的提高。而使用“刷臉”支付則無需消費者親自到柜臺進行辦理,只需消費者通過遠端的臉部識別即可進行消費辦理,銀行不僅可以通過臉部識別這項依賴互聯網技術增加消費者的數量,而且還大大的提高了銀行辦事效率,且進一步的降低了銀行的經營的成本,進一步的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
(3)與其他生物識別支付應用相比較更加容易推廣:現如今也有其他的一些高科技識別支付手段,例如指紋、掌紋、虹膜等識別支付手段,但這些識別支付手段大多數對電子設備和應用軟件要求較高,且經營成本也相當的高,不利于進一步的推廣,而“刷臉”支付只需通過手機的攝像頭拍照即可進行支付,對電子設備和軟件裝備的要求并不高,且經營成本也相當的低,更加容易被使用和推廣。
三、“刷臉”支付面臨的安全挑戰
(一)人臉特征容易被復制和復?。何覈壳坝邢喈敹嗟碾娔X黑客和電腦破解專家,能通過高科技的手段例如數字解鎖或指紋解鎖的手段來復印消費者的外貌特征或人臉特征,以此來進行“刷臉”支付,盜獲取消費者們的錢財。而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刷臉”支付還是處于靜態刷臉的水平,并不是靈活性的動態刷臉,這就使得目前的“刷臉”支付更加容易被復制、更加容易被盜取,加大了“刷臉”支付的安全隱患問題,將不利于“刷臉”支付的進一步向前發展。
(二)人臉特征具有不穩定性:目前我們使用的數字密碼或指紋解鎖等更加具有穩定性,而人臉識別就大不相同,人臉識別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如人臉會隨著年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年紀大的人臉部會衰老,而青少年的臉部發育特征就更加具有變化性,還有就是女性化妝與不化妝也會有很大的區別,還有人們在臉部受到一定的創傷時也會變化明顯,這就使得人臉的不穩定性更加凸顯出來,影響人臉識別以及“刷臉”支付的準確率,嚴重時甚至會發生人臉識別不出的問題,這也是“刷臉”支付的安全隱患問題之一,也是相關的研究者們必須加以進一步的研究去解決的安全隱患問題。
(三)“刷臉”支付的身份驗證問題:“刷臉”支付即是對用戶的臉部信息加以采集和整合,并通過攝像頭拍攝等手段與信息文件庫內的本人真實照片進行對比,如果是相同即支付成功。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刷臉注冊前和身份識別后的方式是否被各個國家所承認和認可?是否都會以實名制真人相片的形式進行?是否確保消費者的信息與真人的信息完全符合?這些都是“刷臉”支付中身份驗證時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還需要相關的研究者們進一步的加以解決,以更好的促進“刷臉”支付的推廣和進一步的發展,以此來加大使用效率和范圍。
(四)“刷臉”支付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科技尤為發達的今天,消費者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已成為熱點話題,而在“刷臉”支付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下幾點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1)將個人的臉部信息完全交由數據庫和他人管理,是否一定能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性;(2)人的臉部特征、掌紋指印、角膜虹膜等是個人極其隱私的信息,將個人及其隱私的信息交出去,是否也會存在安全隱患問題;(3)利用臉部識別儀等對人臉進行識別及信息整合過程中,是否會透露出去個人的臉部信息,被違法者加以利用且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這些都是“刷臉”支付的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如果不進一步的解決這些“刷臉”支付中存在的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將很難進一步發展“刷臉”支付且進一步被廣大人民群眾使用“刷臉”支付。
四、解決“刷臉”支付安全問題的建議
(一)進一步的完善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的聯合創始人印奇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率在99.6%以上,能較為準確的區分真人跟照片,但這種以單一的生物識別技術為主的技術也還存在著缺陷,即偶爾也會發生識別不出的問題。
所以將多種生物識別技術互補進行共同使用、共同識別才是主流的方法,即人臉識別技術還要與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互補性地共同使用,才能進一步的減少識別錯誤率、彌補缺陷與不足。所以,人臉識別技術還要進一步的加強管理和研究,與其他軟件、工具、生物技術等密切聯系、共同發展,才能提供更加安全的支付環境。
(二)保證操作者技術統一且專業化:我們得清楚的知道,“刷臉”支付時必須要有一張“標準臉”,即消費者本人的臉也就是能識別出來的臉,這樣我們的機器設備才能對這些數據這些圖像加以分析,最后分辨出人臉進行支付。但由于使用“刷臉”機器設備會受到環境例如光線、光照的影響,還會受到操作者的技術、角度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得確保操作者技術統一且專業化,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能力“刷臉”識別的效率,更加方便消費者們進行“刷臉”支付,所以保證操作者技術統一、專業化是關鍵。
(三)驗證用戶的身份,以保障信息安全:在進行“刷臉”支付過程中,“刷臉”機器設備通過刷臉人的信息資料等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來判斷刷臉人的身份,同時我們的“刷臉”操作者們也要進一步的核對和驗證用戶的身份,密切關注用戶的身份是否已刷臉人信息切合,最后還要得到相關專業機構的認可,才能正式開展“刷臉”支付這一項工作。在進一步的分析,在取得用戶的相關資料后,我們要進一步的通過信息核對、電話核對等一系列的方式來驗證用戶的身份,以此來保障信息的安全,并注意與刷臉人進行核查與核對,切記不能透露消費者的相關信息。
(四)立法規范:目前關于“刷臉”支付沒有出臺相應的立法和法律保障,而對“刷臉”支付進行立法保護是前提保障和關鍵所在。所以我國相關的負責人要進一步的出臺有關“刷臉”支付的法律法規,并進一步的通過國家的審核和規范,最后確立有關“刷臉”支付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進一步的對“刷臉”支付進行立法的規范,只有對其進行立法規范,才能進一步的保障“刷臉”支付的安全性,進一步的推廣“刷臉”支付的使用,進一步的便捷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五、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先對“刷臉”支付的源起、定義及主要優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同時也對“刷臉”支付面臨的安全挑戰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最后提出了解決“刷臉”支付安全問題的相關建議,旨在進一步的完善“刷臉”支付和進一步的推廣“刷臉”支付的運用。
而我們也必須清楚知識,如“刷臉”支付等的新技術的興起,都是要經過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實踐運用等的考驗,也要經過相關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和發展方可運用,所以關于“刷臉”支付還需相關科研人員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發展,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廣和運用。(作者單位為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作者簡介: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宮曉曼,1973年1月,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互聯網環境下的刷臉支付技術及其安全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