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亮
摘 要: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數量在不斷地增長,但是,在這增長的形式下,體育特長生在田徑運動上的損傷也越發的嚴重起來。在體育生田徑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本身因素,教師的運動損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訓練場地的安全保障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損傷程度,所以學生發生田徑運動損傷是常見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湖南省東安縣第一中學田徑體育特長生的運動損傷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在訓練中遇到很多的不科學的訓練,從而導致運動損傷,針對體育特長生在田徑上遇到的損傷,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減少學生在田徑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
關鍵詞:高中 體育特長生 田徑 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c)-0007-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湖南省東安縣第一中學高中體育特長生以及學校的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和在中國期刊網等電子文獻查閱關于高中體育特長生田徑運動損傷方面的文章共46余篇,并加以整理、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通過借鑒分析對比,為本次研究得出有利的價值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內容,制作調查問卷,發放給東安縣第一中學的體育特長生,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35份,有效問卷數為125份。
1.2.3 數理統計法
根據統計學原理,對東安縣第一中學高中體育特長生田徑運動損傷的情況整理、統計,為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
2 結果與分析
2.1 湖南省東安縣第一中學體育特長生田徑訓練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共125名受訪者當中,沒有出現過運動損傷的學生有35名,占受訪者的28%,90名的學生在田徑訓練中出現過運動損傷,占了受訪者的72%。由此看出,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經常出現運動損傷。
學生田徑運動損傷恢復時間的統計上可知,125名受訪問的學生中有39.2%的需要1~5d的恢復時間,16%的學生恢復時間為3~6d,35.2%的學生恢復時間為1~2周,9.6%的學習需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來進行運動損傷恢復。
調查發現,47.2%的學生是會進行及時的治療,31.2%的學生有時進行及時的治療,18.4%的學生知識偶爾會進行治療,甚至有3.2%的學生不會在運動損傷后進行及時的治療。學生沒有意識到運動損傷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對運動損傷后的不重視會直接導致傷情的加重,從而無法正常的進行訓練。
2.2 湖南省東安縣第一中學體育特長生田徑運動損傷狀況
通過調查的結果,踝關節、腰部、大腿、膝關節的損傷為最明顯,其中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踝關節損傷率為最高,達到了受訪者的43.2%,其次是腰部的損傷,達到了19.2%,再次是大腿,占15.2%,緊接著為膝關節損傷,占14.4%。田徑項目的體育特長生的腰部與下肢的損傷最為嚴重,在腕關節與肩關節部位的損傷比較少,分別為4%與0.8%。這是因為學校的體育特長生主要訓練的是田徑項目,在訓練當中學生的下肢承受的負荷量最大,學生的腰部與下肢支配這整個身體的協調,成為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2.3 高中體育特長生田徑運動損傷的原因
2.3.1 學生因素
通過調查,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導致運動損傷占的比例為62.4%,準備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神經系統,從而使學生感到興奮,加強學生的器官功能,克服學生身體的惰性,以便達到最好的運動狀態。學生準備活動不當或者不做準備活動以及準備活動不充分,都會導致在運動過程中損傷也有的學生由于自身原因,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差,在訓練中的動作勉強完成,在技術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2.3.2 教師因素
調查顯示,有74.4%的學生認為教師掌握一定的運動損傷知識以及急救方法,25.6%的學生認為教師對運動損傷的了解知識和急救方法為一般。
2.3.3 訓練場地條件因素
東安縣第一中學的田徑場地為煤渣場地,由于資金等問題學校暫時無法修建塑膠跑道,64%的學生覺得學校的訓練場地和器材設施基本上能夠保障訓練安全,有24.8%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訓練場地和器材設施能夠保障訓練安全,11.2%的學生認為不能保障訓練安全。雖然煤渣比硬地的吸收力好,對運動員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學生一旦在訓練中與場地摩擦發生損傷,就會傷口進入煤渣或者砂礫,這樣就會感染。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高中體育特長生在下肢與腰部的損傷最為嚴重,損傷類型主要為肌肉拉傷與關節扭傷。
(2)學生對運動損傷的意識不高,準備活動與訓練后的放松不重視,導運動損傷經常發生。
(3)學校訓練場地與運動器材的不完善會導致學生運動損傷。
(4)學生因為不合理的訓練安排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5)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身體狀態與運動安全重視度不高,忽視學生的健康安全就容易產生運動損傷。
3.2 建議
(1)訓練過程中要注重易受傷部位力量的合理強化,通過運動損傷的規律及訓練項目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減少學生在易受傷部位的損傷。
(2)學校要改進訓練場地與運動器材的質量,保證學生在訓練時的安全,對場地要定期檢查,對器材要更新與檢修,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訓練場地。
(3)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差異制定不同的訓練內容,針對學生的情況安排科學合理的訓練,在訓練的強度與量上都要合理科學,要遵循運動規律與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這樣才能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 吳仙娟,王予彬.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損傷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現狀[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8(2):257-259.
[2] 金宏寶.運動損傷的基本原因及預防的原則[J].連云港師專學報,2000(4):100-102.
[3] 傅上之.運動損傷及預防[J].防災博覽,2003(3):37.
[4] 盧標.體育運動與安全防護[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
[5] 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6] 張艷芝.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4.
[7] 朱寧寧.山東省普通高中體育高考學訓現狀與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8] 艾顯斌,梁金娥.張家界市中學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2):14-15.
[9] 林軍標.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性腰痛病調查與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5(3):289-290.
[10] 龐爾江,程麗茹.大同市實驗中學體育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運動,2014(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