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志 譚黔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逐漸深入社會發展,特別是2015年我國提出將“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后,各行各業緊跟步伐,踐行發展。“互聯網+”以信息驅動的方式將各行各業推進到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發展高度,教育行業也獲得了更大的改革和發展空間,學校教育的發展迅速跟進,為學校體育的改革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平臺。“互聯網+”對學校體育教材、教學模式、體育生活方式等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學校體育 推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a)-0008-02
青少年體質健康一直以來備受國家高度重視,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推動學校體育科學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國家相關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把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基礎工程,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重要舉措;明確加強學校體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之一,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切實提高學校體育質量,完善學校、家庭、家庭與社會密切結合的學校網絡,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要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增強基礎能力,提升學校體育保障水平,加強評價監測,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發展。學校體育是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關鍵環節,經過國家多方努力,學校體育觀眾取得積極進展,但總體上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體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學校體育的發展任重道遠,“互聯網+”以信息驅動的方式將各行各業推進到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發展高度,教育行業也獲得了更大的改革和發展空間,學校教育的發展迅速跟進,為學校體育的改革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平臺。
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是黨和國家長期教育改革規劃與發展要求,是提升學校體育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提高素質教育效能的基本要求。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要求學校體育到2020年須要建立完備體系以滿足體育課應有的時間、強度、教學質量等,要求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學模式,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發展。“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正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補齊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特別是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會中將“互聯網+”行動計劃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后,“互聯網+”以信息驅動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一時代的到來刺激著各行各業不斷改變傳統發展模式,以新型模式投入到競爭激烈的隊伍中去。“互聯網+”已經將多個行業的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教育行業也會因此得到有了更大的改革空間及更好的發展平臺,“互聯網+學校體育”也將迎來契合發展的機會,從“互聯網+”視域出發,嘗試為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路徑構建新的模式,從而讓學校體育的更好地服務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 “互聯網+”對學校體育教材改革的推進
多項關于體育教材改革的研究表明:教材陳舊化、功利化等使得體育教材出現了厚而不實的情況,甚至存在體育教師不重視體育教材的現象,這使得體育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形同虛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體育教材與“互聯網+”的充分融合,可以將厚重的教材電子化、信息化,及時更新教材,可以將許多民族民間豐富的傳統體育項目通過教學圖展及教學視頻等方法納入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網絡讓教師和學生獲悉國內、國際的新知識,新技能,隨時獲取信息,及時改進知識結構,使得學校體育教材有效轉型,實現教材多樣化,豐富教材趣味性,從陳舊化到新穎、從功利化到實效,從厚而不實到物盡所用。
2 “互聯網+”對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推進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出現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增強了人們的溝通與交流。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效性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組織實施等都非常重要。傳統教學模式中技能的學習受課堂的限制,學生必須熟記教師在課堂上對動作技能的講解、示范及分析,課余時間發現對課堂內容模糊的地方會因不能與教師會面而不能得到及時處理。“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能將師生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可通過網絡將課程內容以視頻、音頻、文檔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整個課堂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對所學技能形成粗略的動作表象。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對知識進行課堂教學時更加容易接受技能的學習和知識的吸收,課余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的過程中有疑問的還可以通過網絡向老師請教。除此之外,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可以將體育教學的內容信息技術化,提高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與交流,可以在網上進行知識的集中討論,拋出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學會主動學習,善于思考問題,分享各自擅長的體育項目,分享體育賽事及新聞等,師生都會得到許多意外的收獲,也可以解決部分學生因個人原因不敢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困擾,這樣更有利于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互聯網+”,可以減少教師技術動作教授過程中的時間。例如:健美操技術動作的學習。健美操動作技術比較多,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對學生疑惑的動作進行不斷的重復示范,而通過“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單個動作的示范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對于課堂上沒有吸收的內容,可將其視頻分享給學生自主練習。所以,通過“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教師只需按照標準要求將學習內容進行系統信息化,就可以解決學生課余鞏固知識的許多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互聯網+”對學校體育生活方式的推進
在新的經濟形勢的驅動下,“互聯網+”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對體育生活方式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系列的健身APP、健身穿戴設備、健身培訓網站等接踵而至。這些“互聯網+”產品的產生,對學校體育生活方式的改變巨大。通過健身APP,學生可以學習更多健身方法,熟知運動營養知識,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補足其不會健身的短板,從而避免因不會鍛煉而不敢鍛煉的尷尬局面。目前健身APP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許多體育愛好者會在平臺分享鍛煉經驗、常識及相關體育技能。使用者還可以通過APP“約練”,通過平臺邀約好友或者同學一起鍛煉,在朋友圈分享鍛煉信息,用鍛煉行動影響身邊人,不斷地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通過健身穿戴設備,可以隨時監測自己的心率、脈搏及自己所消耗的卡路里等,檢測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時間、強度及頻率,讓自己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鍛煉。“互聯網+”體育生活方式對學校體育生活方式非常具有促進作用。通過對“互聯網+”產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學校體育生活方式,因為學生的關注和使用不僅可以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提高體育參與能力,樹立體育鍛煉的信心,還可以養成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促進終身體育的養成,從而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4 “互聯網+”推進體學校體育信息對稱化
學校體育是整個教育系統內的一個細小分支,但同時也是一非常重要的因子,是學校教育的關鍵環節。學校體育中存在著許多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學校體育教師與體育教師間的信息不對稱、體育教師與非體育教師間的信息不對稱、體育教師與學生間的信息不對稱、學校體育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學校體育教師與體育教師間信息的不對稱主要體現在學校體育教師因屬不同學科或者不同專研方向而引起的信息不對稱;體育教師與非體育教師信息的不對稱是因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導致的;體育教師與學生間信息的不對稱是由于體育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學生主體的特殊個性而形成的;學校體育教師與管理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是由于分屬職責的差異性導致的。以上的這些信息不對稱情況會致使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學校教育工作的進程,進而影響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推進學校體育信息對稱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互聯網+”,打造信息化平臺,將體育教師、非體育教師、學生、管理者等之間各自分屬的專業、領域及相關信息交叉共享,建立各自專屬網頁,提高信息查詢,共享教學成果,使得不同專業、不同領域及不同部門間的教師和管理者對彼此的工作和分屬成分間相互關注、相互熟知和相互認可的,使得體育教師對學生差異性有所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不同主體間的區別對待和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
5 結語
關于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較多,主要是從體育教材、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探討。多項關于體育教材改革的研究表明:教材陳舊化、功利化等使得體育教材出現了厚而不實的情況,甚至存在體育教師不重視體育教材的現象,這使得體育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形同虛設。同時,教學模式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也是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體育教材與“互聯網+”的充分融合,可以將厚重的教材電子化、信息化,及時更新教材,可以將許多民族民間豐富的傳統體育項目通過教學圖展及教學視頻等方法納入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網絡讓教師和學生獲悉國內、國際的新知識,新技能,隨時獲取信息,及時改進知識結構,使得學校體育教材有效轉型,實現教材多樣化,豐富教材趣味性,從陳舊化到新穎、從功利化到實效,從厚而不實到物盡所用,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更多的素材,從而為學校體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前期在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方面的相關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拓展了該研究的部分內容,但是在論證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科學性問題,內容比較單一,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互聯網+”模式驅動社會的改變,將日常生活與互聯網相互融合。“互聯網+”模式豐富多彩,嘗試將學校體育改革與“互聯網+”高度融合,這樣的契合將推進學校體育發展更加完善,從而更好的為整個教育事業服務。
參考文獻
[1] 鄒月輝,譚利.“互聯網+”對居民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其引導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32):39-43.
[2] 許靜媛,董軍.互聯網在高校體育中的應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15):85-88.
[3] 任彥軍,李大威.互聯網+時代的體育教學新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3.
[4]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