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后期扶持階段移民培訓實踐,依據城鄉發展及產業提升的需求,研究提出了重慶移民培訓新模式——校政企三方聯動重慶移民職前、崗前及職中分類培訓模式。可以為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及學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后期扶持;重慶移民;培養
重慶庫區移民職業教育培訓事業,一直以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也有很多國內外學者參與了相關研究,過去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重慶庫區移民職業教育培訓模式的對象、政策、資金等方面,對于重慶庫區后期扶持階段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研究不多。如李文靜等發表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研究成果《三峽庫區移民貧困致因的精準識別與減貧路徑的實證研究》認為,基于對庫區移民貧困現狀的扎根理論分析,提出了農戶生計的新框架;李哲的研究成果《后三峽時代庫區移民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主要研究了三峽庫區移民的現狀和問題,三峽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三峽庫區移民居住方面改善明顯,但是政府對庫區移民的保障、教育等問題還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綜合國內近一階段的研究可見,對三峽庫區后期扶持階段移民職業教育培訓模式研究不多,但三峽庫區移民及其家庭成員又是最急需職業教育培訓的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特殊群體對技術技能的教育培訓需求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解決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職院校承擔培訓的理論實踐價值
解決重慶移民教育培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重慶三峽庫區后期扶持階段(2011年—2021年三峽庫區后期十年規劃)產業化發展,推進中小企業技術進步,轉移移民及剩余勞動力,拓展移民增收空間,延長產業鏈,發展特色產業,增強移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創新創業就業能力,探索如何高效利用移民培訓資源對產業移民、企業生產一線人員等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促進移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移民及家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在重慶移民職業培訓中深化產教融合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新模式,為移民培訓管理機構提供政策參考和理論依據。
其實踐意義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產業層面,將職業教育培訓與產業相結合,有利于解決重慶庫區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移民技術技能的“獲得感”,促進重慶受訓移民的創新創業。二是培訓層面,對比現有移民職業教育培訓模式的優勢和不足,彰顯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將學院校地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成果用于移民培訓實踐,為提高新時代移民培訓效率、實現重慶庫區后期扶持階段移民培訓的社會功能和完善移民培訓管理體制機制和運行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二、移民職業培訓的必要性
1.移民家庭對知識技能的內在需求
移民及其家庭成員由于歷史原因,在新時代城市發展、鄉村振興中,他們完全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全面提升自身知識結構、技術技能水平。這個問題,部分移民及家庭成員已經在過去的移民技能培訓實踐中得到了較大提升,但是由于個體認識的局限性,部分移民及家庭成員還缺乏清晰的理解和判斷。
重慶移民后期扶持階段,地方政府應將這種內在需求轉化為移民的現實需要,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培訓體系及管理機制,通過培訓就業一體化的措施,增強移民參與職業培訓的“獲得感”,進而促進移民主動要求參加知識技能提升。
2.移民整體素質城鎮化進程的要求
重慶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及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既要求持續完善地方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區域經濟發展,也須要不斷提升后期扶持階段移民知識技能結構層次及文化整體素質水平,這是重慶城鎮經濟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
后期扶持階段,移民整體素質已經有了較大改觀,但距離鄉村振興及城鎮發展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基于現狀,移民整體素質的持續改善是今后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應高度重視的基礎問題。以促進移民能在社會發展、時代變遷中始終不掉隊、不落伍,這也是十九大報告指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中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3.重慶城鄉及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截至2017年底,重慶連續多年在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上處于國內領先,而且在“6+1”支柱產業布局的基礎上,城市智能管理、鄉村振興實踐與創業就業新業態也不斷出現。這些都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期盼。在重慶的就業人員結構中,移民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后期扶持階段,重慶應抓住國家給予移民職業培訓的系列優惠政策,促進移民及其家庭成員具備與重慶城鄉發展相適應的職業素養及技能,這既能解決移民的就業及生活問題,也能給重慶的產業發展提供新的人力資源。
三、高職院校移民職業培訓創新
分析移民培訓,它的形成過程其實是多個要素相互協調優化組合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移民培訓是由培訓目的、培訓目標、培訓主體、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規則和培訓評價體系等部分組成,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移民培訓模式的有效整體。
校政企三方聯動重慶移民職前、崗前及職中分類培訓模式(圖1),將打破現有重慶移民培訓體制機制的障礙,在高職院校、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主動參與下,共同形成一個培訓平臺——重慶移民技能提升培訓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培訓合作組織)。在培訓合作組織的框架內,篩選培訓基地和實訓企業,根據2018年及以后每年國務院三峽庫區移民培訓資金和計劃安排,由合作組織的培訓基地,按照產業發展需要和移民從事產業或者掌握某項生產技術的現狀,鎖定職前、崗前及職中三類培訓對象,依據相關專業的培訓計劃或者大綱,開展培訓并鑒定頒證,經過社會第三方獨立評價,培訓基地才能獲取財政移民培訓專項補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2017.10
[2]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三峽移民培訓管理辦法》(渝移發[2006]第68號).2006年1月
[3]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渝委發[2012]11號).2012年5月
[4]李文靜等.《三峽庫區移民貧困致因的精準識別與減貧路徑的實證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年6月
[5]李哲.《后三峽時代庫區移民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吉林大學.2016年3月
作者簡介:
程遠清(1971--)女,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