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艾東明 陳學海
摘 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整體水平,特別是體質弱勢學生的健康水平,而實施的關鍵是能否通過有效的方法改變體質弱勢學生的現狀。本文結合健康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探討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以期調動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及整個高校的積極性,利用校內外有限的資源,達到促進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體質弱勢學生 健康管理 體質健康 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a)-0210-02
2007年我國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其實施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整體水平,特別是體質弱勢學生的健康水平,而實施的關鍵是能否通過有效的方法改變體質弱勢學生的現狀。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存在著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人員不足和任務繁重的問題,而且體質健康測試和數據的整理與上報是管理人員必須首先完成的工作,而測試后的管理和服務,特別是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健康咨詢與指導和不良因素的干預等往往不被重視。本文通過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理論,構建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以促進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1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構建
1.1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1.1.1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是指殘疾、不宜參加劇烈性運動的特殊疾病和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分辦法:形態4分以下,機能6分以下,五項達標測驗不足150分的大學生。
1.1.2 健康管理與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對群體或個體的健康進行監測、評估和分析,提供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干預的過程。結合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的特點,將健康管理的理論移植到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中,是提升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是對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試、評價和干預的循環過程,其中,體質健康問題的干預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
1.1.3 健康促進與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策略
健康促進是指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民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倡導健康行為并促進人民實施健康行為的環境的改善。其內涵包括所有促進人民行為和環境向有利于健康方向改變的支持系統及教育。健康促進策略包括制定健康促進政策、創造促進環境、強化促進行動、發展個人運動鍛煉技能、調整服務方向等方面。健康包括體質健康,因此,健康促進理論及策略是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理論基礎。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基本策略包括:制定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政策、創造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的環境和調整校內外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行動等。
1.2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框架體系構建
1.2.1 構建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網絡服務平臺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包括體質健康的測試、評估、咨詢、指導和干預,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多數高校都存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任務繁重與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要想實現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目標就必須建立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網絡管理服務平臺。通過該網絡平臺可以將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評估、咨詢、指導和干預統一起來,同時實現體質測試信息發布、預約管理、成績查詢和體質健康教育等功能,真正體現了體質健康管理的理念。
1.2.2 實施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工程
高校應考慮將公共體育教學與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策略結合起來,整合校內外資源,發揮校團委、各院系體委和公共體育部的主導作用,從制定體質健康促進公共政策、創造體質健康促進環境和強化校內外體質健康促進行動等方面,推行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工程,促進體質弱勢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1.2.3 重點加強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健康干預
通過體質健康管理網絡服務平臺,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健康干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健康教育:通過網絡平臺開展與體質健康相關的保健學、運動健身和運動康復等知識教育。同時,也可通過運動健康選修課、運動健康知識講座及競賽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2)體質健康指導:在高校根據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開發相關干預軟件,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健身計劃、體質健康契約和運動處方等。
(3)志愿者服務:創建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干預志愿者服務中心,激勵體質弱勢學生改進自身的行為,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
(4)公共體育課堂干預:豐富和調整教學內容,關注與幫助體質健康弱勢學生,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充分發揮公共體育教師對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主導作用。
2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模式運行策略
2.1 制定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政策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政策主要包括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經費保障、組織與管理、督導與激勵等方面。
2.2 創造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的環境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環境是指促進體質弱勢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主動培養健康意識和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人際環境、物質環境和事物環境三個方面。高校人際環境是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及學生與學校員工之間的關系。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體育人文環境是高校人際環境的主要發展目標。高校物質環境是指公共體育課內教學環境和課外體育鍛煉環境,其表現為運動設施條件和體育場館能否滿足學校師生員工體育鍛煉的需求。創造一個學校師生員工滿意的體育設施硬件環境是其主要發展目標。高校事物環境是指所有校內體質健康促進活動及措施。營造一個學校師生員工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組織管理環境是其努力目標。
2.3 調整校內外體質弱勢學生健康促進行動
高校應注重對各院系體質健康工作的經費保障和宏觀管理,指導其組建體質健康二級管理機構,體現其在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中的基礎地位。同時,學校應積極邀請校外個人或團體參與體質弱勢學生的健康管理。如:請校外專家進行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講座與指導,聯合各級體育協會組織體育競賽等。
3 結語
高校體質弱勢學生健康管理是對體質弱勢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試、評價和干預的循環過程,其中體質健康問題的干預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高校體質弱勢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策略包括制定健康促進政策、創造促進的環境和調整校內外促進行動等方面。高校在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工作中,運用健康管理與促進理論,構建體質弱勢學生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內外現有資源,促進其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改變大學生體質健康堪憂的現狀,以提高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傅華,李楓.現代健康促進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 王春霞,李樹偉,陳珊.有氧健身課程體系結構協調特征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1):52-53.
[3] 宋衛東.康復運動處方在高校健康弱勢群體中的應用及可行性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2,23(6):76-79.
[4] 王春霞,宋文利.健美操教學社會功能的生成機制[J].青少年體育,2015,29(9):84-86.
[5] 王春霞.乙醇對小白鼠神經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3):232-234.
[6] 王春霞.被動吸煙對小白鼠有氧運動能力和平衡力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4):224-225.
[7] Chunxia WANG.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age Sunshine Sports based on Cloud Platform[J].Bdetion Tecnico( Technical Bulletin),2017(7):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