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濤
行政管理是國家穩定和繁榮的基礎,而行政環境是行政管理的外在影響因素,自國家行政產生以來,行政環境已經深深影響著行政管理的發展。作為一國之政府,在面對諸多變化的行政環境時,或是主動地改變行政的方式,亦或是被動的變億,但歸根結底是行政管理體制向符合行政環境所要求的方向發展。
行政環境 行政管理
市場經濟 公共權力
研究行政管理不僅可以從行政管理本身的各種要素去分析研究,同時可以從行政管理的外部環境來分析研究。行政管理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必然依托于一定的外在事物而存在。行政環境作為行政管理存在的外部因素,它的不斷變化是促使行政管理制度不斷改進的因素,正是由于行政環境的變化,行政管理將會被動的進行適應性變化,以達到協調行政環境,穩定行政生態的作用。
行政環境的內涵及歷史背景
行政環境是一個總的表述,它由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文化、政治、歷史,以及國家外部環境所組成。在行政環境的諸多組成中,各個因素的作用和地位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是不同的。
中國是一個行政歷史很長的國家,用現代行政管理的學術去看待中國悠久的行政史,可以發現,行政環境對我國的影響伴隨著我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在農業社會,處于我國封建君主制之下,政治環境是影響國家治理的主導力量;而在新中國成市的三十年間,政治環境和國際環境是我國行政管理所考慮的主要因素。直到改革開放之時,我國的行政環境中對行政管理各方面起豐導作用的因素才慢慢向經濟環境轉變。
中國行政環境對行政管理發展的制約和影響
行政環境作為多種環境的集合,這其中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以及國際環境,這些方面在其各個不同的領域對行政管理施加壓力和影響。
(1)經濟環境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制約和影響
經濟環境是指國家內部關于經濟活動的環境,它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方向、經濟成分偏向、經濟體制、經濟豐體權利。
我國現在的經濟環境對于整個國家層面的行政管理和對于地方的行政管理的影響是不同方面的。從國家層面卜來分析,經濟環境的影響多在于對宏觀政策的影響。國家制定行政制度之時,要平衡各省經濟的接受能力,對于規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在國家整體經濟的范圍上考慮,比如稅收制度的制定和改變,經濟發達的省市自治區的稅收制度和經濟欠發達的省市自治區一定要存在一定的差別。
經濟對行政管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政府對國民經濟形式和內容的治理上。在國民經濟形式方面,我國政府要平衡經濟發展和國家性質,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的放任自由,也不能保持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大包大攬。在經濟內容方面,政府應該給予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發展以便捷的行政管理;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增加就業;確保教育公平,注重效率,注重國家教育資源的平衡等。
(2)政治環境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制約和影響
中國的政治環境是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心,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根基,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主要表現的。中國的政治環境在對我國行政管理表現出了多方面的制約和影響。
1.國家結構制度方面的影響。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制度決定中央政府擁有大于地方政府的權力,擁有絕對的配置權力。在不同行政職能方面,中央和地方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2.政黨制度方面的影響。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黨的意志往往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升為國家意志,通過國家行政部門執行,使黨的意志貫徹到國家行政之中。
3.民族問題方面的影響。多民族也是我國政治環境的一個特點,這種政治環境促使我國政府在進行公共行政之時,必須考慮每個民族的不同特點,在區域治理上下大功夫。
政治環境是我國行政管理發展中所必須考慮的先決條件,任何我國政府的決策都不能脫離中國實際政治環境。
(3)文化環境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影響和制約
行政文化環境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制,它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的行為,同樣也影響著行政管理及行政管理人員。文化環境更多的是對行政管理內部的影響,影響著政府工作人員在工作之時的態度。
從國家文化層面來看,我國有兩千年是封建皇權行政,直接導致我國民眾普遍崇拜公共權力,同時官本位思想嚴重,直接導致我國現階段行政系統之中存在大量的腐敗尋租現象。
從政府內部來看,我國政府體制中上級對下級所存在的直接領導關系常常會導致產生個人言論影響政府決策的現象,往往會造成政府在行政中出現偏差,使政策不能真正落實。伴隨著一些腐敗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行政管理的公平與效率。
(4)國際環境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制約和影響
國際環境是指國家外部環境向國家行政管理施加的外力因素,包括國際政治環境、國際外貿環境、外交環境等。國際環境在我國行政管理職能對外延伸方面是決定性的因素。
在對外經貿政策方面。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來自于進口我國商品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各種壓力接踵而至。政府對外要與對我國進行反傾銷制裁國家進行外交和法律交涉,對內則積極制定政策幫扶我國被制裁企業。
在僑胞保護政策方面?,F如今復雜多變的世界政治環境要求我國政府提高保護在外僑胞的能力,積極做好保護僑胞的措施。
在跨國投資政策方面。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數量遠遠小于世界其他國家走進我國經濟體系的數量。政府應該與相關國家進行協調,以保障我國跨國公司在他國的利益。
中國行政管理展望
中國面臨著復雜的行政環境,在面對這些行政環境之時,中國政府必須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應對在公共行政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是宏觀政策卜的,也可以是微觀行政上的。
在經濟管理方面。我國中央政府應該積極分析地域經濟發展形勢,要統籌平衡區域經濟實力,建立中西部地區區域上的地方政府聯合經濟管理機構,從而在資源分配上達到高效。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原崛起戰略將會繼續推進,同時將會更多的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在行政審批方面。政府應加快企業項目審批時間,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給予市場經濟所允許的經濟行為最大化的自由,但也不能防松對企業項日的監管,應該對不同企業和項目制定不同的審批側重點。
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當下我國經濟的復雜性和快速發展要求我國政府對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簡化,減少部門數量,合并相關行政權力,建立一個權責分明的行政體系。在未來的政府改革中,大部制改革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方向。
在公共服務改革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國政府將市政建設和公共服務推向市場,在水利建設、電力、交通、養老等事項上將會更加放權,交由市場去提供帶有競爭意識的優質的市政服務。
在監督體制建設方面。在一種負面的行政文化環境的促使下,我國政府必然加大對公共權力的實施過程的監督。政府應該出讓一部分監督權力,建立一個介于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中立機構來進行權力監督和推廣現代行政意識,解決存在于我國根深蒂固的公共權力崇拜現象和官本位思想。
中國行政管理在未來的發展中,在大方向上,必定是向更加高效、更加簡化、行政權力更加集中的目標而發展的,整個行政體系也將更加合理。
結語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總量巨大、國土范圍廣闊的國家,相應的行政管理體系也是同樣龐大的,行政管理制度的科學與否關系到我國長久的發展。如何能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有效地行政管理體系是一個關系到我國未來發展的大問題,而行政環境的延續性與可預見性為我國行政管理發展提供了現實材料。在我國行政管理未來發展中,應該應用行政環境的可預見性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優化,做到主動地改革,使我國行政管理體制適應新形勢,新變化。
[1]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81-86.
[2]張國慶.公共行政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88-130.
[3]謝慶魁.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9-206.
[4]柏樺.中國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3-119.
[5]潘婷.行政環境的思考與啟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5):25-26.
[6]張永桃.市政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7-202.
[7]孟源北.中國行政管理現代化問題探索[J].青年探索,2004(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