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華
進入21世紀以后,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其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伴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并迅速成為了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消費者的需求在嘗試與體驗中不斷變化,科學技術在潮流的引領下不斷創新,企業家們對經營模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傳統的財務會計由于意識落后、視角狹窄、與企業戰略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共享中心,以及四大的財務機器人橫空出世,財務人員的職能正在從會計核算逐漸轉變為財務管理。但是,涉及2000萬會計從業人員的轉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現實工作中存在諸多的問題與挑戰,這需要借助于國家、行業、企業、管理層以及員工自身的推動與努力。
高新技術企業 管理會計 轉形
管理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區別:
傳統會計已成為歷史,管理會計已成為新形式下的“剛需”。
第一,管理會計以企業戰略為中軸,并在橫向與企業各個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緊密聯系。管理會計以企業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為基礎,通過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以及管理手段的應用,找出價值鏈中那些不增值的環節并進行有效的優化和改善,從而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第二,管理會計是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管理會計基于會計學并將統計學、運籌學、數學以及管理學等其他相關學科與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融合,是多學科在財務實踐中的綜合應用。
第三,管理會計視角的轉變。傳統的會計核算豐要關注的是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則需要同時關注企業整體的運營思路及方向、關注行業的發展、關注成本控制、關注風險管理的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分析和處理。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第一,財務管理意識薄弱。管理先進型的公司中,一般會以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作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基礎工作,通過多緯度、多視角、全方位以及傘員的財務管理手段和方法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然而,在眾多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中,由于企業規模的局限性以及市場競爭的特殊性,企業管理者們往往更傾向于將滿足市場需求或提升研發創新的能力作為企業管理的第一日標,而財務的成本管理、資金管理或預算管理則更多的只是流于一種形式。
一些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者.由于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在進行產品銷售或生產的決策時,不會以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為目標,不會以管理成本信息作為決策的基礎,不會以科學的方法測算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現金流,只是以實現某些短期的任務目標作為出發點而進行一系列的生產、銷售決策。不可否認,正是由于這些重市場而輕財務管理的作法,讓眾多曾經一度輝煌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要么,他們所銷售的產品利潤無法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要么,他們所制定的收付款政策讓企業的資金鏈斷鏈。這種由于企業管理者財務管理意識薄弱已然成為部份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第二,管理會計人才缺乏。據調查,我國目前2000多萬會計從業人員中,絕大多數的會計人員還停留在簡單的記帳、核算、報稅的基礎會計工作上。而對于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復合型的管理會計人才則非常缺乏,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口在未來五年將高達300多萬。
管理會計起源于19世紀的西方國家,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的發展歷經了幾個階段,從萌芽期、形成期到成熟期以及拓展期。管理會計已從最早期的僅立足于收集和記錄財務信息,發展演變成為財務的事前預測、決策以及事中的財務核算和事后的財務分析。但管理會計在國內的起步則較晚,管理會計的理念由余緒纓教授在1983提出并逐漸掀起了國內管理會計討論的熱潮。
目前,生產企業的經營模式在轉變、企業的管理方法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企業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挑戰正在為財務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勢不可擋。新形式下,財務工作必須銜接公司戰略、戰述;在準確核算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多視角的全員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人員應通過戰略決策支持和運營過程的管理與控制實現價值創造。而這些要求正是管理會計的目標和宗旨,管理會計是實現財務成功轉型的重要工具,而管理會計的實現靠的是培養符合上述要求的具有高素質的財務人員。
第三,管理會計體系尚不完善。相比歐美等西方國家或日本企業,我國的管理會計起步較晚。在我國眾多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中,由于歷史性原因或企業規模等因素,很多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尚在起步階段或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統。管理會計工作未能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業務單元,未能全面參與企業日常的經營運作以及決策工作。我們正處于工業4.0以及互聯網+的信息化發展的大時代,傘球的數據量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長。如何在大數據中挖掘有效的信息,每個企業都需要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會計體系。
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會計應用舉措及創新
第一,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會計意識。管理會計的成功轉型,將是財務管理與企業經營的一種有機融合,通過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實現企業戰略、業務、財務以及人力的四位一體,這也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途徑。但,這需要奮斗在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們,充分學習和了解管理會計的作用,認可管理會計對企業的重要性,大力推動管理會計在企業的完善,才有利于會計人員在財務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企業的財力管理人員,作為管理會計轉型的推動者和參與者,應將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作為管理會計實施的落腳點。基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思維,加強對企業高管或其他部門的管理會計意識的宣傳。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識、開闊管理思維,將視角從過去轉向未來,將重點從核算轉向預測、決策、規劃、分析、控制。
第二,培養高層次管理會計人才。財政部于近年分別頒布了《財政部關于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等各項制度,多次提到了加強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并力爭在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
首先,人才的培養依靠的不僅僅是國家,占比重較大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者們也應參與其中。企業應重視管理會計應用的重要作用,并未管理會計從業人員提供廣闊的空間。
再次,會計從業人員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自我提升。會計人員的續繼教育中,除關注會計核算外,還應將學習的視角進一步擴大,學習和研讀一些國外先進的管理會計方法。
最后,實踐是人才培養最好的方法。合格的管理會計人員,應該是那些真正能夠利用先進的工具和方法創造價值的會計人員,而并非高舉管理會計旗幟但思想陳舊的會計人員。然而,一切的經驗技能的積累,需要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不斷思考,并不斷的應用和創新。
第三,利用互聯網+管理會計,完善管理會計體系。“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管理會計的發展和在企業中實際的運用提供了更好的工具;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也將為“互聯網+”的更好實現提供了引領和支撐。我們通過“互聯網+”,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比較容易的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型,將那些隱藏于大數據中的隱性成本、隱性價值挖掘出來,從而讓管理會計為企業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價值創造。
總結
會計人員的“鐵飯碗”時代早已過去,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企業會計的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會計轉型成為管理會計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作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長期獲勝,必須重視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高端人才的培養,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不斷完善管理會計體系與制度,讓管理會計在中小型高新技術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許子琳.淺談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問題及其對策[N].山西經濟日報,2016-09-13(007).
[2]姜曉紅.淺談新時期管理會計的發展與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200.
[3]張成棟.“互聯網+管理會計”的探索[J].中國總會計師,2016(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