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麗
近幾年來,我國企業在國外的投資,融資活動愈來愈頻繁,公允價值的使用將大大加快同國際經濟活動規則和會計規則的接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的會計準則也逐漸發生改變,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的應用過程中點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總之,公允價值的出現是符合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求。目前,企業合并、資產減值、投資性房地產以及債務重組等多方面已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本文章對公允價值的相關概念及其在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公允價值 新會計準則 應用
公允價值的概念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企業,不打算或不需要進行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者在不利條件下仍進行交易。
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
(1)在投資性房地產中的應用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同時滿足以下倆個條件:條件一是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條件二是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價值做出科學合理的估計。
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計提折舊或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投資性房地產一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在金融資產中的應用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主要是指一些企業不準備長期持有,準備在短期內出售通過價格差異進行獲利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取得的債券和股票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會計入員應該判斷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否發生了變動,并將價值變動部分計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同時調整其賬面價值,將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算
第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第二,確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按應從所有者權益中的轉出原計入資本公積的累計損失金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按其差額記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
第三,當已確認的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隨后的會計期間內公允價值已上升且客觀上與確認原減值損失事項有關的,應按原確認的減值損失,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企業采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在法律形式上資產的所有權租賃期間仍然屬于組出人,但由于資產的租賃期基本包括了資產的有效使用期限,承租企業實質上獲得了租賃資產所能提供的主要經濟利益,同時承擔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風險。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期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來確定,而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入賬核算,兩者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所謂最低付款額,是指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應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種款項,加上由承租企業或其他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
(4)資產減值測試
1.資產減值判斷
首先從企業外部信息來源看,資產的市價在當期大幅度下跌和加工出的產品銷量大幅下跌;其次從企業內部信息來源看,有證據表明資產已經陳舊過時或者其實體已經濟損壞以及實現的營業利潤遠遠低于原來的預算或者預算金額,資產發生營業損失的價值遠遠高于原來的經濟預算,出現大損耗的現象。
2.資產組的減值處理
第一步:判斷是否存在減值跡象;
第二步:減值測試,資產組可收回金額小于資產組的賬面價值;
第三步:賬務處理。首先將資產組減值損失按賬面價值比例攤銷到單項資產;其次若單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的余額不能低于(公允價值-處置費用的差額;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零);最后若有剩余資產減值損失,與其他單項資產之間進行二次分配。
(5)企業合并
我國新會計準則明確將企業合并分為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發并采用權益法(以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則使用購買法(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差額分三種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第一、購買方原已持有的對被購買方的投資,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因企業合并所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的證券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第二、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第三、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6)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的應用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如下倆個條件。第一、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第二、換人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期末以歷史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熟低計價。可變現凈值低于歷史成本時,針對差額計提相應減值準備,賬面價值趨近公允價值,此時進行非貨幣性交易,在公允價值計量下,不會產生交易收益;而當市價高于歷史成本時不做賬面處理。
[1]財政部.企業新會計準則則[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年
[2]王海民.中級財務會計[M].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
[3]葉建木.《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若干問題》[J].消費導刊,2010年
[4]彭海燕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中國外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