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媚娟
摘 要: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新部署,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同時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為商洛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根本方向。筆者從商洛實際出發,通過一定的了解、調研和分析,對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這一重點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力求為解決好商洛突出環境問題,為實現商洛追趕超越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做出一些探討。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安全屏障;調研
商洛地處秦嶺東段南麓,青山綠水,生態優美,氣候宜人,被譽為秦嶺龍首之地的生態寶地。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新部署,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同時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為商洛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根本方向。商洛將以保護環境安全、保障群眾健康為目標,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商洛生態環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生態立市”第一發展戰略,出臺了《關于美麗鄉村的決定》、《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以及關于開展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執法監管等一系列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推進了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1.強力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確保空氣質量穩定向好
制定印發了《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辦法,深入實施月調度、季督查、半年考核工作機制,打好減煤、控車、抑塵、禁燃、治源、增綠組合拳,有力推動商洛大氣質量持續穩定向好。2018上半年,商洛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66天,同比增加7天,其中優的天數31天,同比增加5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持平。空氣環境質量在全省13個市區中排名第一。
2.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
全面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嚴格落實縣區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月監測通報制、治污項目進展月排名通報公示制及明查暗訪、約談曝光等工作機制,努力建設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生態屏障。目前,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丹江、洛河、金錢河等9條主要河流18個監測斷面全部達到功能區劃標準,丹江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城市水環境質量在全省各市區中排名第一。
3.持續發力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
召開商洛市直有關部門土壤污染防治聯合調度會,制定《商洛市貫徹陜西省集中式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保護工作方案》,開展水源地周邊環境狀況排查,實施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陸域土壤環境監測,摸清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狀況,確定優先保護地塊,加快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治理與修復。目前,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中增補企業調查,增補企業15家,完成土壤污染疑似地塊調查工作并受到省廳表揚,作為樣板在全省推廣。
4.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從2015年開始,商洛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著力進行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養殖等污染防治。以行政首長、路長、河長等為代表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初步形成,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處理)”的模式不斷完善,一體化設備、人工濕地、垃圾填埋焚燒熱解等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及污水處理模式得到推廣和應用。2017-2018年,示范項目總投資7000萬元,涉及7縣區35個鎮149個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包括12處垃圾處置工程、18套污水處理工程、36處飲用水源保護工程、2處非規模化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共計68項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49項招標工程,19項正在招標,其中14項已開工建設。
5.全面推行環保網格化管理,有效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商洛按照“全域覆蓋、無縫銜接,屬地管理、逐級包抓,快速發現、迅速處置”的思路,在全市基本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城覆蓋、無死角、無盲區”的市、縣區(商洛高新區)、鎮辦(縣城工業集中區)、村(社區)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同時,強化科技支撐,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進一步提升了網格化監管水平。
6.不斷拓寬環保宣傳渠道,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持續開展商洛日報、商洛電視臺“環保周刊”、“環保在行動”專題宣傳。利用《中國環境報》、《陜西環境》、《商洛政務信息》等報刊以及環保網站、大型戶外廣告牌、公交車載視頻等形式,大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與華商報聯合開展“治污難”民生熱線周活動、與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治污降霾”圖片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鐵腕治霾等環保法律法規貫徹執行能力,倡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了“人人關心環境質量,個個參與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二、新形勢下商洛生態保護機遇與挑戰并存
1.形勢復雜,任務艱巨
一是環境安全隱患較多。去年以來,丹江雷家坡、銀花河土門、乾佑河古道嶺等監測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標;今年6月PM10濃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6%,與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的目標相比差距很大;全市有占全國1%的尾礦庫,每天近千輛過境危化品運輸車輛。二是企業污染排放強度較高。工業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比較強,以礦產采選、冶煉、加工為主的涉礦企業較多,加之少數礦產加工企業技術落后,資源消耗大,減排措施不足,污染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三是環保基礎設施欠賬較大。目前,全市還有463個移民集中安置點需要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 67個鎮辦亟需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45家畜禽養殖企業必須配套污染防治設施。四是人民群眾環保意識比較淡薄。個別地方和部門保護生態環境唱功多、做功少,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違規建設、違規采礦采石、違規挖砂采砂,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4.以鐵腕治霾為契機,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一要圍繞創建“全國空氣環境質量達標城市”這一目標,嚴格落實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和年度重點任務,確保全市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到90%(330天)以上,細顆粒物(PM2.5)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明顯下降,臭氧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遏制,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CO)年均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二要深入推進 “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加強機動車污染排放專項管理,加快城市公交、環衛、物流配送、出租車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更新步伐。三要強化建筑施工揚塵監管,加強城市綠地建設,控制道路揚塵污染,鞏固和提高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三要深入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完善企業排污信息公開、媒體曝光和黑名單等制度,嚴格執法檢查,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控法治化。
5.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
一要推行環保目標責任制、出境斷面水質月監測通報、重點項目進展月公示排名等機制,逐級細化“河長制”“湖長制”責任清單,實施“一河一策”“一斷一策”,推動“水十條”落到實處。二要以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為重點,優化丹江、洛河、金錢河、乾佑河、旬河等河流沿線產業布局和規模,對入河排污口和不合格水體進行全面排查整治,堅決、干凈、徹底地消滅重點污染水體。三要加快完善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大力開展農村農業污染治理專項整治,積極推動廁所革命,確保流域水質安全。
6.以防保結合為手段,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
一要加快農用地土壤污染的詳細調查,完善垃圾處理設施,不斷優化垃圾的分類投放、運輸和處理體系。二要積極開展固體廢物大排查活動,加快危險廢物處置工程建設,努力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突出問題。三要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今后凡擬開發未利用地為農用地的,各縣區必須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對不符合標準的,不得種植食用農產品。同時,要對受污染農用地、污染地塊實施系統修復,確保土壤環境安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N].人民日報,2018.05.20
[2]陜政發〔2017〕47號.陜西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Z].陜西省政府網,2017.10.10
[3]陳波、謝非.商洛市加快整改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N].商洛日報,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