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海外游客進入我國旅游的態勢發展極為迅猛。這既為我國旅游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又使我國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然而,我國目前的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正處于一個斷層期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高,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學生的旅游基礎知識又不夠扎實。本文正是基于對英語旅游專業人才的較大市場需求及我國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來分析如何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英語旅游專門人才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關鍵詞:市場需求;英語;旅游;培養
目前,我國從事涉外旅游的工作人員較多,但其來源途徑主要有兩個,其中一部分是來自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另一部分則是來自于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對于一些高校來講,針對這兩個專業的學生也都開設了旅游英語課程,但是其專業性不強,缺乏針對性,使得培養效果都不盡人意。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所熟知的是管理運行模式;英語專業的學生則更多注重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培養。可以說,我國目前的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還處于一個斷層期。
出現這種斷層的原因就在于旅游管理專業英語導游方向和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各自為政,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旅游管理專業英語導游和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的培養目標側重點不同
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較強旅游服務技能,適應中國旅游發展需要,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而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的培養目標則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能夠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由此可見,旅游管理專業重視旅游管理知識和技能,而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的培養目標重視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
其次,二者的課程設置差異較大
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西方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會計學、財務管理、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心理學、飯店管理原理、旅游統計學、旅游市場營銷、旅行社管理、旅游資源學、旅游規劃等。而英語專業旅游管理方向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綜合英語、閱讀、聽力、口語、翻譯、寫作、高級英語、語法、語言學、美國文學、英國文學、英語國家概況等。同樣是一個重旅游管理,一個重英語技能,出現了兩個專業兩張皮的現象。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我國市場需求的合格英語旅游專業人才呢?從教育者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我們應該學習、引進并發展德國教育中的新的課程模式,即“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敢于打破高等職業教育學科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在分析英語導游活動工作過程的前提下,按照具體工作過程中的需要來設計課程。應突出導游活動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整合優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
2.注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根據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我們應該采用以教師和企業人員參與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社會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使學校教學和工作實踐形成零距離對接。
3.選取恰當教材
各高校要遵循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及時選取適合當地旅游英語人才培養的教材。同時,盡量規避選用語言學習和專業學習相分離的“二元結構”教材。只有解決好英語語言學習和導游專業知識學習之間關系的教材,才能在注重加強學生導游服務規范性和技能性訓練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導游英語聽說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涉外導游服務水平。
4.突出地方特色,深入了解文化內涵
旅游行業是一種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旅游者想要了解異國情調、游覽他鄉風情、體驗異地文化,必然要注重了解文化內涵,突出民族特色以及地方特色。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要深入了解我國旅游文化內涵,能用地道的英語向海內外游客介紹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秀麗的山河。
綜上所述,我國英語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只有使學生將英語語言技能與旅游知識相結合,在精通旅游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練英語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能用兩條腿走路,才能培養出以旅游專業知識為底蘊、英語語言技能為依托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才能滿足我國巨大的英語旅游專業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李俠.淺析旅游文化翻譯策略[J].品牌,2015(10)
[2]李玲.咸陽市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科技縱橫,2011(1)
[3]謝天振.中國文化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走出去”[J].東方翻譯,2011(5)
[4]張曉娟.英語導游外宣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研究[J].新絲路,2016(11)
作者簡介:
張曉娟,女,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翻譯、英語導游及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