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旺
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我國將“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其實質是通過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搶占未來制造業變革的先機。而“互聯網+工業”將迸一步引領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賦予國家間產業競爭的新內涵。.
互聯網工業 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引言
(1)研究背景
制造業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制造業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我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平均利潤率水平遠低于世界水平。可能是由于科研投資力度不足,公司治理結構、高級人才缺乏以及國外采取技術貿易保護措施導致的。這些原因使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陷入窘境,表現在生產設備及技術落后、資金缺乏以及管理混亂,最終使得整個行業的業績近年來連續下滑。制造業行業公司數量巨大,整體利潤的下降最終會影響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不利于社會福利的增加。研究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而找出應對的辦法,讓制造業擺脫發展困境,促進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研究目的及意義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怎樣使“互聯網+工業”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為此:一是,首先對相關內容進行整理,為分析做好前提準備;二是,了解近年來制造業行業的發展現狀,簡要分析其面臨的困境;三是,分析“互聯網+工業“相對于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優勢;四是,對研究發現的結果進行合理化的建議。通過不斷地改進與發展,可以使得各個階層獲得的利益得到提高,促進市場的穩健發展。
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現狀
(1)企業稅負過重、成本增加
1.相關研究表明,中國制造企業的平均稅負在40%以卜,其中增值稅就占到10%左右,還不包括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其他稅收。有一個詞叫“死亡稅率”,如果把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算起來,稅率的負擔高達40%,但是我們刨去像互聯網、金融這樣特殊的行業,大部分企業平均的利潤率只有10%。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國建廠的舉動引起熱議,曹德旺表示除了人工成本,其它各項稅費都比中國要低,考慮到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以及未來的發展,他還呼吁政府要進一步降低稅費,增加企業的利潤,提高工人的薪資。
2.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以前我國制造業靠著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環境治理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金融危機的沖擊,制造業的這些優勢不再明顯,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利潤不斷下降。
(2)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可以反映現代化公司的管理、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1%,說明整體而言我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不高。平均資產負債率為34%,整體而言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負債區間,但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相差285%,說明制造業行業有部分公司有能力更多地采用內部盈余的方法來進行融資,完成固定資產的更新,維持公司良好的競爭能力。但也有部分公司負債率過高,資金不足影響了公司設備的更新和項目、技術的研發進度。長期負債占比與流動負債占比明顯失衡,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在進行債務融資時較依賴短期融資。
“互聯網+工業”的優勢
(1)擺脫“微笑曲線”理論的分工模式
微笑曲線中處于獲利高位的是擁有技術、專利以及品牌、服務,處于獲利低位的是進行組裝和制造。目前我國制造業所處的位置則是微笑曲線的底部。按照傳統的觀點,我國制造業想要獲取高額利潤應該向微笑曲線的兩邊即技術、專利和品牌、服務兩方面進行發展。
但是,在“互聯網+工業”體系中,將更多的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以協同模式進行產品生產。制造業企業從消費者需求開始,到接受訂單、尋求生產合作、采購原材料、共同進行產品設計、制定生產計劃以及付諸生產,整個環節都通過網絡聯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溝通,而信息會沿著原材料傳遞,指示必要的生產步驟,從而能夠保證產品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隨著“互聯網+工業”的發展,微笑曲線劃分的三個部分將共同創造、分享價值,微笑曲線將會被拉平,從而對傳統價值鏈進行一次顛覆性的重塑。
(2)有效地防止產能過剩
我國制造業行業進入壁壘較低,生產的產品替代者眾多,加之消費者消費能力及需求不足,從而造成競爭激烈、資源浪費及產能過剩等問題。
在“互聯網+工業”的模式下,生產環節的各種數據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信息都能夠及時的獲取,生產企業從而進行合理的生產,防止產能過剩。
(3)調節收入分配失衡
我國傳統制造業處于包容性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生產的大多數產品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研發設計好的外包訂單,同時,由于市場競爭力較弱和市場占有度較低,從而缺乏與外國企業討價還價的實力,這樣就造成了大部分利潤都被外國企業拿走,而我們只是獲得了“合理的”加工費。而且低端制造業的過度競爭會使得勞動者的收入分配地位惡化。
“互聯網+工業”會使得一些低端制造業淘汰或破產重組,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使得我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扭轉我國制造業面對外國企業所處的劣勢,向制造業強國邁進。
推進“互聯網+工業”的措施
(1)企業自身優化的方法
1.增強創新意識,加大科研投資力度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卜受制于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為了獲得先進的生產設備,我國制造業公司承擔了巨額的購買價格和維護費用,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就必須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大量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用公司利潤的增加來抵消專利、技術壁壘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時應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融入“互聯網+工業”的浪潮中,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讓制造業從資源驅動轉變為信息驅動。
2.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
鑒于我國制造業的現狀和面臨的發展困境,我們要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但是我們也知道經營績效較好的公司,其負債水平也較低。綜上所述,我們應將各類負債的加權平均利率作為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率的最低標準,以此為標準將之控制在一個范圍,盡可能的發揮正的財務效應。同時需要政府及市場兩者的努力,完善融資制度環境,以此提升負債治理效應。
3.加強公司風險管理及控制
為了拓展公司的經營范圍及提高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公司都采用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并以此來分散風險。但是,我們在實施多元化戰略時也要認識到其所帶來的風險,如果沒有認識到這種風險,將會給企業帶來危機。而且近年來不少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和收購,這都大大的增加了公司經營的風險。為了防范這些風險,企業需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和預警機制,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2)政府應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法規制度
目前,我國關于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為了讓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實現智能化制造,政府需要完善工業互聯網規則體系,實現網絡安全,明確相關責任,防止數據泄露。其次,要建立互聯網數據的合法化收集、傳輸和使用機制。再次,要建立互聯網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防止因互聯網安全問題造成大規模損失。最后,要加快互聯網新興領域的法規建設,防止非法融資現象的發生。
2.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提升服務質量,放寬準人限制,促進完全競爭。深化體制改革,讓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市場充分流動,使相關行業與所需要的要素充分對接,更好的促進融合發展。同時,要完善部門間的高效聯動機制,建立信息共享、處理和反饋的有效渠道;實施分業監管的模式,完善監管治理體制。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更需要與國際接軌,要推動各方聯合開展研發、生產及國際交流活動,實現信息共享、利益共享。
3.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網絡體系、平臺體系、安全體系能力建設。鼓勵相關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對這些企業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促進本地區工業互聯網的集聚發展。
[1]許正.《工業互聯網: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轉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胡遲.論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J].經濟縱橫,2011,9(1):52-56
[3]劉志彪,姜付秀,盧二坡.資本結構與產品市場競爭強度[J].經濟研究.2003(07)
[4]于東智.資本結構、債權治理與公司績效:一項經驗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01)
[5]王紹瑗,趙博.技術創新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途徑分析[J].對外經貿,2013.5 (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