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日月輪回,時光飛逝,2018年金秋,剛剛度過了第34個教師節,我很有幸迎來了教師職業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參加小學高級職稱的評審。對于一個普通教師來說,我從來沒有想到可以有機會參加高級教師評選,我覺得自己首先要感謝上級、感謝學校。這件事對我來說既是一個喜事,又是一個挑戰。讓我有機會繼續進步,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時間總結自己近20年的工作軌跡、教書歷程和取得的點滴成績。我欣喜之余一邊忙著整理著自己的榮譽證書,一邊仔細查看文件要求,前前后后把評審文件研究了十多遍之后,我發現“教育敘事”這個詞有點似曾相識。在十幾年的工作中,我偶爾記錄下自己在教書過程中的點滴收獲、感受和反思,我打開書柜中珍藏的幾本工作隨筆,查找其中能給我提供寫作靈感的那一篇,以求把它當作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
2012年3月16日的隨筆中記錄我當時讀到雜志上這樣一段話: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讀過這段話,我深受啟發,從那時起我決定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都要給孩子們一份天地,讓孩子學會嘗試、學會動手。于是我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懶”。我讓孩子們自己管理班級,自己預習語文課本,自己設計班級主題活動方案,自己批改作文……
就拿讓學生自己批改作文來說吧,批改作文一直是大多數老師做頭疼的事情,我班里有80多名學生,每批改一次作文至少要一個周時間,現在幾乎只要有一兩天就行了。在這中間不是我的批閱速度提高了,而是懶教師教出了勤學生。剛開始,我讓學生互改,教給孩子們修改符號,修改方法,一步一步地指導他們批改。當我把作文本收上來再次批閱時,發現有的根本不會做,連錯別字都沒有找出來,更不用說語句是否通順了,一個班有70%的學生沒有寫評語。我給他們每一本作出重新作出批閱。第二次作文時,我先發給每一個孩子一張作文評語:包括修改符號、標題擬定、標點符號、修改技巧等等方面,讓學生學會給一篇文章寫一點評價,比如這篇文章的優點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建議小作者在哪個方面努力些。我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先學會批改,然后指導本組成員學會,批改完成后在最下面注上:作文批改高手-----×××評。這一次改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是出現了個別學生不能完成任務。于是我又進行了第三次改革嘗試,我讓批閱能力強的學生每人改三本,慢一點的每人改兩本,基礎差的不能勝任批閱任務的學生再為改過的作文打分,評評人家能得多少分。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根據能力的不同,給學生安排不同的任務。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事情可做,不僅提高了批閱速度,而且提高了批閱質量。前幾次,學生批閱過后,我再重新批閱一邊,逐個打分評價,現在我發現孩子們打的分數很貼近作文實際,他們給出的評語遠遠超出我的思維和語言層次。比如武奕汝給高一鳴的作文批語:“本學期你的字比上學期有明顯提高,你的用詞越來越準,你的語句幾乎找不到不通順的地方。這篇作文是我本次批改中遇到的做好的文章,我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 作文批改高手----武奕汝評”當我讀到這個批語時,我心頭滿是喜悅,那種說不出來的喜悅。在下一次作文批改課上,我第一個把這段批語念給全班同學聽,全班當時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一段時間過后,我班的孩子們逐漸從自已的30分,慢慢提高到50分,60分,70分,甚至更高的水平了,而且孩子們寫作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因為每一次不少同學要讀2篇以上的同類作文,大大提高了語言基本功,開拓了視野,以前他們最怕別的同學讀自己的作文了(可能是心理害羞)現在他們作文寫好后,同桌之間都要反復研讀,仔細推敲好幾遍才定下來。基礎差的學生以前害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現在不僅敢寫了,而且會寫了。
我班里作文小天才張新悅同學在《我的老師》作文中寫到:在呂老師的課堂上,我當過詩人,我做過演員,我擔任過主持人,我扮演過孫悟空……每一次作文課我都是最快樂的,我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知識,我很喜歡呂老師,呂老師讓我終生難忘。
在作文批改嘗試取得一定的經驗后,接下來,我指導學生開展各種課外評比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學會自主管理,每個人設計預習過關表、課外閱讀過關表、作業檢查過關表。讓學生自主學習就像是做游戲一樣,過了第一關,還有第二關,不知不覺又到了第三關。每一關都是一個挑戰,每一關都有一個小小的獎勵,每一關都是一次成功的體驗。
在班級各項工作中我都一一開始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嘗試著每人當一天班主任,讓他們知道老師工作的辛苦;每人當一次語文老師,講一節語文課,批改一次語文作業,讓他們體會課前仔細鉆研教材的努力;每人當一次小組長,學會管理本小組的學生,讓他們不再為難小組長;讓學生每人當一天衛生保潔員,讓他們不再亂扔垃圾、不再吃零食------
一次有一次的自主鍛煉后,學生的養成習慣更好了,班級的凝聚力更大了,學習盡頭更足了,班級考核名次穩居全年級前列了。
再次翻看自己幾年前記下的這幾段文字,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仿佛都在我的面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我的淚水似乎就要掉下來。我再一次覺得,我選擇教師是正確的,我是幸福的。因為我一直在不停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孩子自主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
成功是什么?愛迪生說:“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的能量契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
十多年語文教學工作,一路走來、一路歡歌、一路奔騰,我發現自己由一個朦朧迷茫的中專畢業生逐漸成為了一個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我發現自己沒有太多的知識儲備,能把學生教好,我覺得自己主要做到了三點:對教育充滿熱愛;對學生盡到責任;不停的學習、反思。
回首我的語文課堂和班級管理之路,我寧愿自己再“懶”一些,用我的懶換來更多的勤奮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