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強 徐超
中國作為全球進出口貿易大國,紡織服裝產業在世界貿易體系中一直處于高產地位。本文闡述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狀況,分析了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指出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中存在的問題。最終選取幾個典型問題,提出了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與對策。
紡織服裝
產業國際競爭力 貿易壁壘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貿易不斷擴大,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業總資產為1.3萬億元,同比增長6.21%;到2017年,總資產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服裝出口位居全球第一。這項產業為我國經濟起步騰飛、居民財富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21世紀初期,紡織服裝產業被正式確定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但是,我國作為紡織服裝產業大國,卻不能稱為強國,主要是因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國際競爭力不夠強。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在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上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性問題。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現狀
(1)出口總額不斷擴大,市場相對集中
2018年1-4月紡織及制造品出口總值363.72億美元,累計同比增速11.4%,較去年同期累計增速上升9.5個百分點,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總值425.6億美元,累計同比增速-1.2%,較去年同期累計增速下降3.5個百分點。
單從規模程度上來看,我國外貿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從發展質量上來看,產品附加值低,國際影響力弱,主打中低端消費市場。
(2)貿易方式單一,以低層次競爭為主
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貿易,容易受到國際政策及經濟條件影響,保持在較低水平層面上,發達國家科技優勢和周邊國家貨幣貶值帶來的比較優勢,會對我國產品的出口形成雙重壓力,品牌附加值較低。
如今,大多數國家已經開始從勞動力成本工資的對比,轉向品牌國際較量上來。我國大約60%的紡織服裝出口產品是以訂購品牌廠商牌子為主,沒有或者較少存在獨立品牌。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標
一般地,世界上會用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衡量國家的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的是一個國家(地區)進口(Vi)和出口(Ve)貿易差額占整個貿易總額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
TC的取值在-1和1之間波動。當TC < 0表示處于競爭劣勢;TC=0,表示具有一般競爭力;TC>0表示處于具有較強競爭力;其中當TC>0.5時,表示具有很強競爭力。
2010年之后,我國貿易競爭力指數呈現上升狀態,2014年達到了0.752。雖然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還算領先,但是由于產品所體現出來的技術含量較低,容易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威脅,同時還存在著貿易壁壘多方面限制。所以,想要把競爭優勢長期保持下去,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
(1)資源優勢
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主要原料,中國擁有天然的化學纖維資源。我國是棉花生產大國,長期以來棉花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出口有很大的比較優勢。此外,近些年又研發了很多新型纖維。
(2)勞動工資成本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尤其在我國西部及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勞動力資源眾多且成本更加低廉。目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人均工資水平仍處在低端,這與其他出口國相比,我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
(3)生產效率
如今適當地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可以使得產品利潤得到最大化。對于產業來說,隨著采用先進的裝備技術和加強管理,減少工程量。客戶一般會在產品促銷時,向生產企業發出訂單,并且要求在短期內交貨,有效縮短訂單周期。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存在問題
(1)產業利潤低,產權問題
中國長期來以低價競爭和數量取勝策略出口紡織服裝產品。隨著新的自由貿易秩序帶來的利益關系和貿易爭端的摩擦增加,特別是來源自一些國家制定的國際法律條例,阻礙著中國的出口,導致貿易之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多,都直接制約紡織服裝出口價格。
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外形,花色樣式創新等方面相繼都存在著很多產權上的糾紛問題。很多國外的大型采購公司及品牌生產公司都很關注中國侵權問題。
(2)新產品少,技術相對落后
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中,產品品種織針結構簡單、花色單調、創新改變少,更無可以叫的響亮的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相對落后,滯于國際流行趨勢,我國紡織品服裝與國際紡織品服裝的流行趨勢還存在時間差,與國際潮流相差較大。由于地域關系,沿海和內地也相差1-2年不等。國際市場上市的新產品、時尚和潮流,我們僅僅是停留在剛剛接觸到的。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建議與對策
(1)政府抓緊制定相應政策,關注企業發展
中國政府應該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促使紡織服裝產業的盡快升級。政府應該充分抓住鄰近國家的紡織服裝產業向外轉移契機,利用優勢,加大合作力度和招商引資。
(2)改善紡織服裝產業和產品結構,實現集約化發展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出口中,價格始終賣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是紡織服裝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夠合理。產業結構的調整一個是全面提高紡織服裝產業技術水平,實現對應產業升級。其次是合理安排好紡織服裝產業的各種比例關系,并正確選擇主導產業。
(3)以質取勝,發展創新服務
要提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還應真正從顧客和市場角度出發,以質為導向。在產業中,“質”更多的是包含理念、文化、標準的競爭。重點目標是提高產品質量,核心關鍵部分是創新。實現客戶愿望的、滿意的東西。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穩步復蘇,企業景氣與消費者信心指數不斷攀升,行業有所持續回暖。企業應打造自己的獨立品牌,搶占國內市場,再進入國際市場,走向世界,最終立足于世界之巔。
[1]盧曉科. 我國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國際競爭力分析[D]. 浙江工業大學,2014,3-6,23-25.
[2]鐘建英,范福軍. 服裝外貿學[M]. 中國紡織,20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