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青
我國績效審計產生于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歐美西方諸國,隨后在世界其他國家迅進推廣。如今,這些國家的績效審計工作在各個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并獲得了寶貴經驗。在當今的審計體系中績效審計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主要的內容,并且逐漸成為審討系統中較為高級的模式,是未來政府審計的發展方向。不斷深化政府績效審計的目標內容是新時期政府審計發展的新要求,同時績效審計也為我國政府行政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提供足夠的推動力。
審計 績效 發展
緒論
(1)研究背景及意義
在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從出現到現在己經大約有三十左右個年頭,雖然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工作開始的相比其他西方發達地區較晚,但是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方面己經取得了相當多的成就,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達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可以說是碩果累累。然而,由于國內外政治經濟情況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政府績效審計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審計任務要求。
(2)文獻綜述
孔金華指出:目前,在世界發達國家審計機關進行的審計工作中,政府績效審計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美國審計總署從20世紀70 年代就開始了由財務審計向政府績效審計的轉變,現在政府績效審計工作已占全部審計工作的90%以上。戚嘯艷、王昊、易仁萍基于歷史視角,比較、分析英國、美國以及我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與特征,指出績效審計是政府財務管理系統的重要環節,是構建績效責任導向型政府、提升政府施政能力的現代管理工具。健全的績效審計制度則是提升審計質量、實現審計目標的必要保障。
國家審計與政府績效的關系
(1)國家審計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績效的重要力量
政府管理存在政府盡責和政府績效兩方面的訴求。過去,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一直圍繞如何使政府盡責展開,在進行市場化改革后,政府職責的重點之一就是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這就將國家審計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建立審計監督制度,一方面,能夠實現對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管,防止違紀違規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審計,發現違紀違規問題,探尋制度漏洞,提出改進意見。
(2)政府績效為國家審計提供了深入發展的平臺
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國家審計具有內生性的威懾作用,政府績效管理不僅要求國家審計能夠揭露問題,更要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揭示和反映,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政府績效管理中,國家審計可以同時實現批判性和建設性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國家審計發揮批判性作用主要通過對政府提供的績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的鑒證和績效審計的方式實現。
績效審計模式的主要類型
(1)結果導向模式
結果導向模式又稱為事后審計模式。結果導向是當前世界各國績效審計使用較為普遍的一個模式,其應用前提是在審計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在這種模式下,審計師不是一開始就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管理過程,而是直接檢查管理結果,對其是否遵守既定標準進行評價,主要內容是政府活動給社會帶來的一系列實際影響。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審計證據易收集、審計目標易實現、占用審計資源更少。但它的缺點也備受垢病,最突出的就是只能“秋后算賬 ”,無法有效發揮預防作用。
(2)過程導向模式
過程導向模式是指以審計活動為先導,不預先設置被審計事項的“是”與 “否 ”,圍繞特定的審計程序,全面搜集審計證據的一種審計模式。目前過程導向模式應用較多的是全過程審計。國內針對一些特大中央投資項目,如奧運會工程,以及重大突發事件,如漢川地震救災款物審計,都開展了全過程跟蹤審計。和事后審計相比,全過程審計能隨時發現建設項目在決策、立項、施工管理等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做到防患于未然。但這種模式的劣勢也很明顯,一是需要耗費巨大的審計資源,二是對公共部門、公共資源的績效審計難以應用。
制約我國績效審計發展的瓶頸
(1)缺少開展績效審計的法律依據
出臺有關政府績效審計的法律法規是開展績效審計的必要前提。美國上世紀 70年代就頒布了《政府的機制、計劃項目、活動和職責的審計標準》,明確規定了政府績效審計的范圍與職業準則 ,1993年國會又通過了《政府工作績效與結果法案》,使政府績效審計的立法工作得以完成。澳大利亞《審計法》對績效審計進行明確規定。
(2)缺乏開展績效審計權責的明文規定
澳大利亞早在1901年的《審計法》中就有對績效審計的規定,賦予審計署 “項目審計”的權利,到1979年修訂該法律時正式授權審計署對政府部門和其他部門進行績效審計,并于1986年在國際審計機關第12屆國際會議上明確提出 “績效審計”概念。從目前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文獻資料來看,大多數都停留在對國外有關情況的介紹方面。我國審計界對績效審計的認識還較空泛,至于政府績效審計的職責權限、實際內容和操作程序 ,很少有成文的規范和理論研究。
[1]蔡春,劉學華.績效審計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年
[2]劉曉蓮編著.市縣績效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年
[3]趙耿毅.績效審計指南[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年
[4]李素利.政府績效審計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審計研究,2013年第2期;27-33
[5]劉玉娟.論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選擇[J].審計研究,2009年第5期:24-28
[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審計署2008年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R].2008年
[7]覃易寒.我國政府績效評估運行方式改進與政府績效審計[J].審計研究,2010年第4期: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