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機計算機的不斷發展,硬件的不斷進步,網絡速度的一再提升,產生了互聯網這個產物。在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更多地使用互聯網,整個社會的運行對互聯網的依賴越來越大,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從單一的某個行業的內部網絡系統而逐漸延伸到深入我國各行各業的社會大眾的大系統。另外,互聯網產業是我國發展最快、高端人才集中度最高、市場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并且其發展的趨勢呈現階梯式,其發展的廣度也超乎人的預料。財物的內涵也因互聯網的到來而變得越來越大,引申出虛擬財產的概念。
虛擬財產的定義:
虛擬財產是指下移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是無形的,存在于計算機、手機等系統層面的。一般包括電子郵件、網絡空間、網上店鋪、帳號、網絡游戲裝備的一些列信息類的產品,甚至包括虛擬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如網絡游戲中的游戲人物等。
現在網絡游戲的盛行,網上購物的發展,及時通信工具的建設,虛擬財產很大程度上就標識為游戲的裝備、游戲幣等,還有就是購物網站上的網店,包括網店的裝修等,還有就是及時通訊工具的賬號,因為目前及時通訊工具有級別的說法,有級別就有差距屬性,就產生價值,這些虛擬財產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轉化為價值。
國內針對虛擬財產的學術研究:
(1)商品觀點
直接定義虛擬財產為一種商品進行保護,不再對它進行歸類。
因為虛擬財產現在能通過網上平臺進行交易,而且虛擬財產的擁有者甚至可以直接交易。如在網絡游戲中,玩家的雙方可以在游戲中進行交易,以游戲中的物物交換,物幣(游戲幣)交換,因為游戲中的游戲幣和裝備很多時候都是需要真實貨幣去購買,還有另外一些需要玩家時間經營產生,這樣就產生了價值概念。甚至是有些游戲裝備與真實的貨幣交換,完全符合商品的標準,進而也應當和現實中的財產有等同的保護。
(2)知識產權觀點
因為游戲裝備是需要玩家在游戲上經營,如玩家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攻打boss贏得裝備,還有自己提煉武器得到裝備,玩家從而獲得虛擬武器的使用權,是玩家的智力成果的表現。另外還有如QQ帳號,因為QQ有級別體制,有級別體制就會有功能差異,這樣就會產生層次差異,高級別的賬號就比低級別的價值高,而QQ賬號的級別需要使用者用大量的時間去經營維持。這樣的觀點認為玩家在游戲中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伴隨智力性的勞動投入,因此可以把虛擬財產權利作為知識產權。
(3)無形財產觀點
另外有一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產是服務器上一串0和1的數字,而并不是現實中的事物,但是,虛擬財產已經可以和現實中的貨幣進行掛鉤,既有價值,又有了使用價值,觀點認為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得到法律上的保護。
(4)物權觀點
這種觀點支持虛擬財產可以作為物權的客體。韓國相關立法也明確規定網
絡游戲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于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從而在實際上去確認虛擬財產的物權性質。
這種觀點缺少支持,因為,一是,物權客體是有形物,而虛擬財產是無形的物;二是,物權的義務人是不確定的,無需借助其他人的行為,是直接的支配權,但是虛擬財產的擁有者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往往還需要依賴服務提供商的服務。
(5)合同債權觀點
這種觀點是稱玩家與服務商之家存在合同關系。服務商對玩家應盡到服務的義務,認為虛擬財產的本質是一種債權型的權限,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這種觀點普遍認為游戲本手中的各種設置的功能是服務商為玩家而設置提供的,是消費者和服務供應商之家的一種法律關系。但是,只是把虛擬財產作為合同的憑證,所以這個價格也是服務行為的價格,而不是“物”的價格,而服務交易中的交易是行為,所以此觀點有所偏頗。
國內虛擬財產的保護:
對保護互聯網虛擬財產這方面,我國立法終于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在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獲表決通過,“網絡虛擬財產”正式作為一項民事權利,被寫入我國法律中,將以法律保護數據、網絡虛擬財產安全,如Q幣、網游裝備、賬號等都在保護范圍內。
民法總則第127條明確提出“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網絡虛擬財產指包括電子郵件、網絡賬號等能為人所擁有和支配的具有財產價值的網絡虛擬物。受保護的網絡虛擬財產包括在網絡軟件使用中所留數據、網游賬號、裝備以及虛擬貨幣等。
僅僅的一句條文,就撬開了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的大門,我們的日常生活、娛樂都離不開網絡了,我們因網絡而產生的歸屬糾紛也不斷地發生,關于網絡的游戲賬號、裝備的保護,以前都是直接結算成真實貨幣來估算損失的,現在可以明確的告訴玩家自己的游戲裝備可以合法得到法律的保護了。
其實早在2003年2月17日下午5點,河北承德玩家李宏晨登錄“紅月”時,突然發現自己一個ID里的虛擬裝備全部丟失。法院當時認為,該案系網絡游戲經營者與玩家因網絡游戲產生的服務合同糾紛。到最后該案的一審、二審,法院都支持了李某的訴訟請求,判令游戲運營商將該名玩家在游戲中丟失的虛擬裝備恢復,并賠償經濟損失。法院在判決中寫道:“雖然虛擬裝備是無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網絡游戲環境中,但并不影響虛擬物品作為無形財產的一種獲得法律上的適當評價和救濟。”
當然,在這個案例中,法官是合理地將游戲中的虛擬裝備作為一種無形財產來解釋從而做出了評判,如果遇到更復雜、涉及面更廣更深的網游虛擬財產侵權,可能就會出現不同案例采用不同的解釋角度,從而影響處理結果的情況。隨著《民法總則》將網絡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寫入明文,加之將來法律法規的完善,我們作為網游玩家的財產權益也將得到更為妥善的保護。
當前對保護互聯網虛擬財產這方面,我國立法終于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是在與細節的方面現實生活中如何將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落到實處,僅憑民法總則第127條的原則性規定遠遠不夠。當前我國在虛擬財產保護方面,存在法律位階低、規則不明晰、保護措施不周密等問題,還需要制定法律法規做出具體規定。
應該如何保護虛擬財產:
法律是滯后的,而且相對于網路時代的發展,法律的滯后性突顯得更加嚴重,這就促使在發生侵權行為的時候,當事人的損失往往不能及時得到法律上的救濟。在新的社會關系的產生的時候,法律還沒來得及規范,那就出現“法律盲區”。而我們所說的虛擬財產的保護正正處在這個盲區當中,即使我們的《民法通則》出了相關的規定,但是相對于細節方面,還有司法上的指導方面,還遠遠沒有落實。無論從法律的精神方面來看還是從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來說,都應當針對虛擬財產的保護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1)企業方面的途徑
服務商應該加強所經營的虛擬產品的保護,加強運營平臺的安全,針對可能疑似的入侵漏洞進行定期的掃描檢查。針對用戶的數據進行定期的備份,防止因為數據的丟失造成用戶虛擬財產的損失。例如淘寶網店,假如淘寶的運營商沒有備份數據,從而造成用戶的數據丟失,把網店的信息遺失了,那就等同對用戶的財產造成了損害。另外一方面,假如發現有黑客入侵或者發現有玩家盜取其他玩家裝備的行為,服務提供商應該針對相關事件進行第一時間的處理,避免事件的進一步擴大。第三,企業除了做相關的安全防御,還應該成立專門處理侵犯虛擬財產的后續保障的部門,調查事件的真實性,處罰侵權行為人,對被侵權的人應該返還原狀、消除影響。
(2)司法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獲表決通過,“網絡虛擬財產”正式作為一項民事權利,被寫入我國法律中,將以法律保護數據、網絡虛擬財產安全,如Q幣、網游裝備、賬號等都在保護范圍內。
民法總則第127條明確提出“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網絡虛擬財產指包括電子郵件、網絡賬號等能為人所擁有和支配的具有財產價值的網絡虛擬物。受保護的網絡虛擬財產包括在網絡軟件使用中所留數據、網游賬號、裝備以及虛擬貨幣等。一旦侵權行為的發生,被侵權人可以根據我們的相關法律,第一時間尋求司法途徑保護。
(3)行政管理途徑
信息產業部制定網絡管理法規,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網吧的管理,并且與公安的網絡管理大隊聯合,定期檢查網絡服務商企業、網吧的管理,并針對其管理規定相關的規范,并敦促執行,定期對執行的情況進行檢查。對侵害他人虛擬財產的行為進行追蹤與排查,落實侵權行為人,針對其侵權的行為進行處罰。另外,推行網絡實名登記制度,安全、健康上網。推行虛擬財產登記制度,對虛擬財產的價值,成立第三方評估單位,設立第三方交易平臺,規范交易模式,使虛擬財產的存放、交易、使用更加條理與安全。
(4)單獨立法途徑
隨著互聯網的日漸深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娛樂當中,虛擬財產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虛擬財產的橫向跨度也越來越大,針對保護虛擬財產立法的呼聲非常高,有必要專門成立一部關于網絡或者信息的法,針對網絡的種種關系進行合理的梳理與規范。此部法律具體規定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性質、范圍、網絡虛擬財產關系主體、客體、內容以及網絡虛擬財產取得方式、侵權方式和責任承擔方式。
互聯網是劃時代的產物,它的出現必然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網絡帶給我們便捷、自由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的困惑,帶給我們困惑的同時,就為當代法律帶來很大的挑戰。一邊是快速發展的新興事物,一邊是滯后現實的穩定事物,在這些新興事物還沒來得及得到法律上的認可的時候,權利之間引起的糾紛就肯定此起彼伏的。我們只有加快立法的步伐,從而適應網絡時代所帶給我們的新興生活。
作者簡介:李釗輝(1983.02.05-),男,經理,研究生,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單位:珠海金山辦公軟件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