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

隨著地方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張,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結合我國當地政府的債務現狀及實際情況,并且基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分別從借債、用債、償債三個環節來選取預警指標,來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債務預警指標體系,以此為地方政府監濺和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力求將債務風險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地方政府債務
風險防范 預警指標
引言
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的當地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和波動,都紛紛調整本國的財政政策。而中國政府則投資4萬億來刺激內需,許多基礎項目投資也在全國范圍內相繼展開。由于只有少數資金來源于中央財政,很大部分資金籌集是歸于地方各級政府負責,因此,當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過大,收入不足,需要補充源源不斷的資金需求時,地方政府則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舉債,債務規模迅速擴張,債務逾期率也偏高。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積極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并建立完善債務風險預警機制。要建立規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國務院于2014年10月頒布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要求積極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債務管理;2018年3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確定各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要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預警機制,并加快政府債券的置換進度,嚴格監控和防范各環節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現狀
(1)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內涵界定
新預算法正式實施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不包含地方融資平臺舉借的債務,融資平臺的債務以及各地方的國有企業的債務都是由企業自身償還,不再屬于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債務是指各級政府通過法律、契約等形式舉借的債務,如政府貸款、政府債券等。
(2)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不斷擴張,結構也較為復雜,并且地方政府債務的逾期率偏高。按照我國預算法的規定,政府債務范圍包括中央財政國債、地方財政的債券和截至經過清理甄別認定2014年末存量的政府債務。據則政局統計,相較于2017年,我國在2018年1月至5月發行地方債的節奏相對滯后,截至五月,全國發行了8766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包括8595億元的置換債,以及171億元的新增地方債務。2017年,我國中央政府的國債余額為13.5萬億元左有,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為16.47萬億元,而非債券形式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為1.73萬億元。
(3)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成因
一是,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擴張,超過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地方政府與企業舉債都要將債務規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借債要適度,否則會加重財政負擔,導致債務危機。二是,違約風險嚴重。今年來各地紛紛出現頻繁的債務違約事件,各種手段的違規舉債,加重了地方債務風險,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與警惕。政府的巨額債務會影響其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三是,項目投資管理不到位。由于地方融資平臺治理結構的不規范,責權不明晰,在建設環節任意擴大投資的規模,實際造價過高,超預算、超標準,往往會出現投資項目的成本不能及時收回的現象,給財政造成很大的負擔。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范與預警體系的建立
(1)選取地方政府債務預警指標及風險評估 本文考慮到部分指標目前尚未有公認的標準,則結合國際標準以及發達國家的經驗,并結合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權威部門公布的標準,從債務的“借、用、還”三環節選取9個預警指標,并給了相應的風險區間(如表1)。
結論與建議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屬安全可控范圍,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當以全球化的視角與戰略眼光,積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應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切實有效防范中長期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通過上述分析,并基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體系,從借、用、償三各環節,綜合分析評價地方政府的負債率、債務逾期率、流動比率等指標,將債務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1]楊亞軍,楊興龍,孫芳城.基于風險管理的地方政府債務會計系統構建[J].審計研究,2013
[2]盧賓,邱東明,謝世景.海南省試編權責發生制部門財務報告的經驗與體會[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6
[3]苑雪芳,何正根.我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的難點與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