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反貧困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國高原山地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山地高效農業正成為高原地區最大的發展特色。高原山地的山多平地少的地貌特征是非常明顯的,山地高效農業就是以山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條件,來加強高效農業、特色農業以及生態農業的發展。雖然在高原山地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自然物種,但是其生態環境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地農業的高效發展。本文就主要對山地高效農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對山地高效農業的特點以及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山地;高效農業;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方面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各地區也紛紛響應號召,在傳統的耕地農業方式上,加強對高效山地農業的開展。對于廣大的山地地區來說,其獨特的山地風貌和自然條件,使得加快發展山地高效農業顯得非常有必要。發展山地高效農業,不僅能促進山區當地脫貧致富,還能發展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是山區農業改革的發展方向。各山地地區需要立足于當前的生態條件,加快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全力推進地區振興。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高效農業,就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山地地區特點及發展高效農業
山地指的是,海拔在500m之上,相對高差在200m之上的區域,同時呈脈狀分布的地表形態,由丘陵、高山或者山谷交錯相連,也可以稱為山間谷地、盆地或者山嶺。山地的表面形態非常奇特多樣,有的蜿蜒起伏,有的犬牙交錯、巍峨奇特,這些群山連在一起,組成一個山地大家族。這些山地分布十分廣泛,大部分都分布在西部地區,地區海拔高,氣溫低,適合種植多種植被和經濟林木。山地高效農業產業的行業有早熟反季蔬菜、香料作物、精品水果產業、優質糧油、茶葉產業、花卉產業等等。山地地區具有山多地少、山大人稀等特點,其地區的氣候也是復雜多樣,總體的農業基礎較弱,生產條件惡劣。山地地區大多經濟狀況都不發達,貧困人口比較多,也集中,需要發展山地高效農業來完成脫貧解困的艱巨任務。發展好山地高效農業,對于促進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生態化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區農業經濟發展,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展現出山青、水秀、民富的美好前景。
2 山地高效農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山地農業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它的發展,卻也會遇到一些困境,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2.1 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生產不穩定
山地顧名思義就是山谷和盆地,因而山多水少,氣候干旱,氣候環境惡劣,這是形成山地地區脆弱生態環境基本特征直接的主導因素,還有就是山地地區地貌起伏較大,各區域之間差異較大,自然環境極為惡劣。再加上之前人們保護環境意識薄弱,大肆砍伐樹木,毀林開荒,導致山地地區黃土面積大,程度深,修復起來需要很長時間,難度較大。山地地區的土地都比較破碎,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很難提供給植被充足的養分。山地地區的地形地貌和惡劣的自然條件,再加上人為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了當地的農業基礎就非常脆弱,植被沒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整個農業生產系統發展不穩定。
2.2 農業資源稀缺,農村貧困非常嚴重
可耕種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都是農業發展重要的自然資源,山地地區大部分的土地都破碎分散,土壤質量低,有的山地地區的土質多為碳酸鹽巖,質地堅硬,不適合種植植被。山地地區多為黃土,地表漏水性強,各地區缺水嚴重,水資源重度稀缺。極度缺乏的農業自然資源致使山地農業綜合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村貧困現象普遍。資源的匱乏逐漸滿足不了人們的日常需求,他們紛紛外出打工或者選擇其他途徑來謀求生存,山地地區的農業勞動力逐年減少,留下來的人只能依靠毀林開荒的方式來滿足生活需求,進一步加劇了農村貧困的程度。
2.3 基礎設施落后,先進技術滯后
山地地區由于受到其自然條件和資源的限制,本身對于農業方面的投入就遠遠大于其他地區。雖然近年來國家對于山地地區農業不斷扶持,但是由于山地地區本身條件的局限性,以及總體的經濟投入不足,相對于其他發達地區來說,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處于落后狀態,限制著山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投入不足等問題尤為突出。現如今,我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任何地區的發展都要與時俱進,才能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山地地區地處邊緣,保持封閉,地區內人民大多數都是保持著傳統的思想,不容易接受現代的先進技術,制約著山地農業的高效發展。而且現在的新生代農業從業人員不愿意回家務農,留守下來的勞動力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偏低,數量減少的同時,從業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降低,不愿采取先進技術。一些地區像貴州等地的特色農業產業已經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但農產品的加工遠遠跟不上產業規模發展的步伐,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與先進科技的作用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于基礎設施和先進技術的投入,加強科技支撐,推進山地農業高效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發展山地高效農業,沒有固定的方法和標準,要結合自身地區生態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在順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的同時,結合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充分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經驗,堅持走適合本地的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的道路,有效推動山地高效農業發展。這個過程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部門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發揮山地地區的優勢,獲得變量更高、品質更優、效果更佳的生產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婧,史瓊,歐國武,等.貴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5(08).
[2] 羅凌.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路徑探析[N].貴州日報,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