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燁
摘 要:作為農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農村基層選舉對實現基層民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過對當前農村基層選舉主要形式和基層任職的實際體驗以及選舉活動中各類情況的分析,總結出農民基層選舉的特點,以利于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基層選舉;特點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2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D621.4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基層選舉的類型
1.1 基層政權選舉
基層政權選舉在農村表現為鄉級人大代表選舉和縣級人大代表選舉,這與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產生方式有關。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產生,體現的是直接民主,更能直接反映廣大選民的意志,而市級及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體現的是間接民主。
1.2 自治組織選舉
農村自治組織廣義上包括農村黨組織、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委員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等一系列組織,是廣大農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管理的組織。農村自治組織選舉是農民參與政治生活、實現民主權利最主要的形式,同時也是最積極的參與形式。
2 農村基層選舉的特點
筆者曾在農村基層任職,主持和參與過唐山市D村基層選舉活動,對農村基層選舉的準備、動員和組織有著深刻的體驗。在實際選舉過程中,農民對基層政權選舉和自治組織選舉的熱情差異較大,除非有經濟補償,否則農民對基層政權選舉的熱情極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民在農村自治組織組織選舉問題上熱情高漲。在研究基層選舉過程中,不論是基層政權選舉還是自治組織選舉,體現的都是農民的政治參與行為,有其共同的特點。
2.1 黨組織引導功能強勁
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合署辦公,委員交叉任職,并且采用召開“兩委”會議的形式將農村事務的決定權牢牢把握在黨組織手中,黨是農民利益的代表,黨的主張就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在選舉前,黨組織往往會采取動員的方式,闡明選舉的重要意義,并且根據絕大多數村民的意愿提出各類自治組織的候選人,引導廣大村民進行投票,保障了選舉的有序性。
2.2 宗族推動作用明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農民思想禁錮的打破,傳統的宗族意識逐漸恢復,宗族勢力逐漸擴張,成為影響農民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在看待宗族作用的問題上要辯證的進行分析,一方面宗族可以影響和整合本族村民,激發民主活力;另一方面,宗族間的利益沖突使得政治參與行為變得無序,直接影響著農村基層的穩定。
2.3 經濟手段運用普遍
運用經濟手段包含兩個層面,一是選舉組織機構運用經濟手段保證投票率,確保選舉的有效性,這一層面在基層政權選舉中尤為明顯。由于縣鄉人大代表的候選人是由縣鄉選舉委員會根據一定程序產生的,與本村關系不大,農民的投票熱情較低,為保證投票率,選舉組織機構往往會以務工補貼的名義對村民進行經濟刺激。二是選舉過程中的賄選行為,這在自治組織選舉尤其是村民委員會的選舉過程中尤為明顯。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農民往往會放棄本族利益,轉而向賄選者投票,造成“價高者得”的現象。
2.4 鄉鎮的控制力逐年增強
以鄉鎮黨委政府為主要代表的各級黨政機關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引導和組織基層自治組織按照規范化的程序運行。由于黨的領導體制,村黨組織的換屆選舉完全由鄉鎮黨委領導,根據選舉結果和具體考察,批復任命書記、副書記和委員等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在村民委員會的候選人提名中,對各候選人尤其是村委會主任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避免黑惡痞霸人員混入其中。
在D村黨總支委員會的換屆選舉中,首先由全體黨員進行候選人提名,而后根據提名情況由鄉黨委批復正式候選人后進行差額選舉,選出村黨總支委員,再由5名村黨總支委員進行投票選舉書記和副書記,最后由鄉黨委根據選舉結果進行任命。在D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候選人資格審查中,須由公安局、紀委等22個部門進行聯合審查,以保證候選人沒有違紀違法行為。
結束語
認清農村基層選舉的特點,有助于在農民法制意的增強和基層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健全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的措施,以保證農民政治參與的質量。只有農民真正意識到基層選舉的重要意義,才能選舉出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基層管理者,發揮直接民主的價值,實現基層群眾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