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道路綠化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城鎮化建設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必須要加強道路綠化。充分發揮行道樹骨干樹種的良好作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強化道路綠化效果。通過實地調查,在此環節主要對城區東外環、北壇西路、南、北河沿、綿山路等主干街道常用的行道樹銀杏、國槐、法桐的生長現狀和分布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其科屬的地理成分、配置特色、栽植數量、規格、生長狀況以及呈現的景觀特色等,以期對介休市城區行道樹的應用及景觀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從而不僅提高了城市整體形象,還為城市未來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關鍵詞:城市建設;介休市行道樹;實地調查;研究應用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1-0128-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7 文獻標志碼:A
1 前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以介休市作為此次探討的對象,首先分析了當前在行道樹綠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立足于現實,根據實際問題來對國槐、法桐等行道樹進行了實地調查與研究,通過分析介休市行道樹應用現象,及時提出改變當前現狀、提升道路綠化效果的相關建議。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行道樹樹種的選擇與配置是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城市綠化的成敗、綠化成效的快慢、綠化質量的高低和綠化效應的發揮。[2]通過對介休行道樹種的實地調查,對城區幾種常見的行道樹種生長現狀和分布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其科屬的地理成分及配置特色,以期對介休市城區行道樹的選擇及配置應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 介休市城區行道樹現狀與分析
2.1 國槐
國槐在介休市城區各條主干道均有分布,其中北壇中路國槐栽植最早,樹齡均在20年以上,樹高達10余m,樹冠直徑15m左右。國槐歷經數十年漫長歲月,從而培育成了林蔭大道,這不僅是飽經風霜、走過歷史的見證,還與介休未來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說,國槐不僅僅是城市形象的代表,還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成為介休市最為寶貴的鄉土文化。國槐在綿山路、三賢大道、南、北河沿等城區主干道,以及各大小區、游園等作為主要樹種廣泛栽植。
2.2 銀杏
銀杏是常用的綠化樹種,常見的配植方式為:左右對植。同時銀杏樹姿雄偉壯麗,葉形秀美,而且壽命長、抗蟲害能力強,因此目前在介休市道路綠化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銀杏被廣泛用作庭蔭樹和行道樹種植中,并發揮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在對介休市行道樹的實地考查中發現,銀杏樹在當地主要作為小區、游園、廣場綠化中使用,栽植數量較少,對植或散植,銀杏大量栽植是在城區外環路的綠化建設中,東外環栽植銀杏400余株,規格在胸徑12cm左右。從08年栽植至今已有6年多的時間,但從長勢來看,不盡如人意,葉片稀疏且每年5、6月份開始就會出現葉片枯黃及脫落現象,沒有起到應有的美化效果。
3 討論與分析
3.1 介休市行道樹綠化的總體不足之處
3.1.1 樹種相對比較單一。介休和其他城市一樣,道路綠化中的行道樹少量使用法桐。但是近年來,銀杏已經發展成為介休市行道樹綠化的主體,并代替了國槐在行道樹綠化中的當家品種,調查中發現:某地7條主干道,還是將國槐作為行道樹,國槐種植數量占到介休市行道樹總數量41%,而法桐僅占到介休市行道樹總數量的27%,由此可見,國槐還是行道樹的首選。銀杏、欒樹應用比例在15%左右。行道樹綠化面積大,生長迅速快,然而在生長到一定程度會出現頂端枝條枯死的現象,由于無法滿足生態需求,所以導致了城市綠化呈現出單調的效果,沒有特色可言。
3.1.2 行道樹種的引進馴化工作十分薄弱。長期以來,介休市園林科研工作相對落后,同時現如今也沒有設立專門的馴化場所和行道樹馴化技術服務機構,引進馴化工作十分薄弱,使得行道樹種引進以及開發利用等試驗研究還沒有被納入到城市綠化服務管理范圍中,馴化工作提不上日程。迄今為止,介休市大部分的行道樹綠化用苗木需要外調,一是價格貴;二是長途運輸,影響樹木成活率;三是即使成活,外地苗木適應本地的自然條件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四是外地苗木易攜帶外來病蟲害,不容易發現和及時預防控制。
3.1.3 行道樹的種植管理不到位。行道樹種植這項工作必須要在道路施工活動結束后才能進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為了趕工期,出現了不按照要求進行操作的現象:換土不充分,修剪不精細,同時在后期養護環節,缺乏對光照、土壤水分、溫度等多個因素的重點考慮,缺乏精細化管理。這種情況下導致了行道樹的觀賞效果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相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缺乏對行道樹養護工作的有效管理,繼而出現了樟巢螟、網蝽等不同程度的蟲害現象,影響了道路景觀效果,更重要的是對道路綠化效果產生了影響。
3.1.4 行道樹搭配不夠合理。介休市城市綠化經過了這兩個階段:普遍綠化階段和提升綠化品位階段,為提高植物的觀賞性,必須要認真做好植物配置這項工作,重點體現樹種配置的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樹種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實踐發現,目前在介休市行道樹栽種過程中,主要存在色葉樹種季相變化不夠豐富、行道樹搭配不夠合理的情況,目前還處于普遍綠化階段。
3.2 對介休市道路綠化中行道樹應用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3.2.1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在城市行道樹栽種環節要盡量充分反映介休市景觀的特色,最大限度的挖掘地區樹種,采用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的基本,適地適樹,保留了地方特色,提升了道路綠化植物的實用價值。介休市鄉土樹種能夠完全適應本地氣候,所以為了將行道樹長勢旺和易于管理等優勢得到最佳體現,在道路綠化中要以體現地方特色為主,在此基礎上,注重樹種的充實性,講究群落種植,另外借助不同的樹形及其色彩來形成異樣的城市道路綠化環境,以達到四季有景、富于變化的效果。建議介休市在行道樹配置方面搞好長遠規劃,減少行道樹選用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注重科研和生產,開發本地資源,培育和引進新的行道樹綠化水平。
3.2.2 強化行道樹種引進馴化方面的分析。根據介休市城區綠化實際狀況來開展行道樹種引進馴化研究活動,構建網絡化管理系統,進一步加強行道樹樹種引進馴化管理工作。積極聘請專業人士來進行現場講解,以專家講座形式促進了行道樹種引進馴化研究工作的有序進行,主動引進適合介休自然環境的樹種,同時對其進行必要的試種試驗,確保行道樹種的長勢和抗病能力,加強推廣。優先選用適應性強的樹種,對介休市本地的優良樹種進行實體調查與研究,充分體現出化行道樹種引進馴化研究以及宣傳工作的科學性和廣泛性。
3.2.3 提升行道樹養護能力。行道樹長期處在城市交通環境中,時常出現:環境溫度高,采光不好,噪音污染,塵土多等情況,遭到了嚴重的人為損壞,這都對介休市行道樹生長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為了有效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在行道樹種植以及養護管理過程中要認真,更多的關注樹種的生長狀況,給樹木生長提供一個優良、適宜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在澆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這些環節,一定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提前做好病蟲害預防,并根據樹種的不同來采取因地制宜的養護措施。促進行道樹的健康生長,有效延長樹木壽命,給城市道路綠化創造有利條件,更關鍵的是,保留了介休市城市道路綠化中的原有植物與資源。[4]
總之,行道樹的選擇與應用應考慮多方面的綜合因素,以結構最優化組合為原則,功能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輔以優美的景觀效果才能真正發揮城市中綠色廊道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寧曉光.彩葉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林副特產.2009(4):95-96.
[2]張瑞英,謝曉青,李東玲.商丘市行道樹樹種調查及應用研究[J].河南林業科技.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