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倩茹
摘 要:近年來,潞城市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總結一些好的做法,共借鑒推廣。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踐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8-003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志碼:A
潞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國土面積615km2,其中耕地2.3萬hm2;總人口23萬,其中農業人口18萬,轄4鎮3鄉2個辦事處,191個行政村,11個社區,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2015年,潞城市被國家確定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29試點縣之一。在試點任務的實踐中,結合試點經驗和群眾創造,在改制形式上不做統一要求,力求適合村情、體現民意,充分尊重群眾的創造和選擇,提倡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創新機制,方法靈活,注重十方面有序推進潞城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1 在清產核資上,重點是要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資產流失,是否分紅是第二位的
基層工作人員向群眾宣傳時,編寫了“清產核資十要”順口溜,廣大群眾容易接受。“資產想盤清,門類搞分明,群眾認為是,產權無人爭。一要盤資源,看看誰在占,是否定合同,是否欠余款;二要盤在建,是否出過錢,賬面是否有,是否已兌現;三要盤錢款,錢數賬面管,白條抵庫存,單據要過完;四要清債務,弄清有無戶,無戶要處理,有戶掛實處;五要清債權,戶頭要把關;人戶找不到,賬要翻歷年;六要清資產,賬面付過款,大件找實體,小件不細點;七要盤雜物,大到車和路,小到泵和樹,主要看捐助;八要盤投資,入股公與私,是否有收益,是否公變私;合同要登記,主要看程序,合法要保護,違規要清理。資源和資產,都要有照片;弄清評估價,理清使用權”。
2 在資產量化上,提出了“三應三不宜”
“三應”即:一是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應量化到成員;二是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應量化到成員;三是成員(代表)大會認為應量化到成員的應遵循其意見。“三不宜”即:一是村集體存量債務不宜量化到成員;二是村集體持有的現金應作為集體發展資金,不宜量化到成員;三是村集體公益性資產應作為服務類資產,不宜量化到成員。
3 在資產評估上,主要采取以下四種方法進行價值評估
一是中介法,聘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評估,確定資產價值;二是原值法,對賬面已有的資產,按照賬面原值確定價值;三是標準法,對土地等資源性資產,以山西省政府公布的土地征占年產值核定價值;四是現值法,按照群眾認可的現行交易價格確定價值。在實際操作中,結合二三四法進行綜合評估,經成員(代表)大會通過后,評估價值作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實有資產向成員量化。“四定”評估法,省時省力,費用小,負擔輕,群眾樂于接受。
4 在成員界定上,潞城市出臺了《關于潞城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的指導意見》(試行),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協調平衡各方利益來確定成員身份
并提出了四句簡易資格界定口訣“有戶有地,正常登記;只占一頭,申請登記;兩頭不占,不予登記;群眾接納,表決登記。”四句口訣群眾易于接受,干部容易理解。《小天貢村成員資格界定辦法》規定:擁有本村戶口和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就能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本著“依法依規、民主決策、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原則,按照“有或曾有本村戶口、在二輪承包期間有或應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沒有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三個判別標準對特殊人員的成員資格進行界定。因外出經商、務工等原因戶口已遷出本村,脫離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但未曾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可以享有成員資格;外嫁女、外來人口愿意加入本組織的,有自主選擇權,但必須放棄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按照上述標準和口訣,小天貢村在冊農業人口478人,沒有取得成員資格的42人,戶口在外通過申請審核取得成員資格的11人,最終取得成員資格的共447人。
5 在股權設置上,以成員股為主,集體股為輔,有收入村股權量化到成員,無收入村股權集中到集體
均要“確員、確資、確股、確份”,靜態管理,減少變動。在成員股設置上,主要采用保障股、貢獻股、特色股。保障股設原始老戶股、土地股;貢獻股設村齡股、勞齡股;特色股設計生獎勵股,扶貧股等。設什么股群眾定,每種股份設多少群眾定,打好多手組合拳,群眾樂意無意見。
6 在股份占比上,應根據村情進行多次測算,合理確定比例,對測算情況進行公開征求意見,讓股東(代表)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建議股份占比最多不應超過平均股份的200%,股份占比最少的不應低于平均股份的50%
潞城市提出了兩種比較科學的配比方案供各改制村參定。方案一:原始股20%,基本股50%,村齡股10%,勞齡股20%;方案二:原始股占總股本的20%,基本股占總股本的40%,村齡股占總股本15%,勞齡股占總股本的25%。
如在股權設置和股份確定上,小天貢村在借鑒其他地區將個人股分設為人口股、農齡股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將人口股、農齡股進行了重新劃分:保障股分為原始股、基本股,貢獻股分為村齡股、勞齡股。在股比分配上采取“先大分,后細分”的方法,“大分”是為了確保股比分類的合理性,“細分”是為了突出社員個體的差異性。“大分”指的是將總股本分成四部分,分別為原始股占20%、基本股占50%、村齡股占10%和勞齡股占20%。“細分”指的是將各個股種進行明細分配。原始股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原有成員及其衍生人員所平均享有,基本股為本村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在冊成員所平均享有,村齡股是社員在改制時占有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年限股,勞齡股是社員在改制時成為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勞力的年限股,勞齡計算時間男女一致,均為16—60周歲。
7 在股權管理上,實行靜態管理。股權“量化到人,核算到戶;分戶不增,并戶不減;戶內共享,社內流轉;可以繼承,長久不變”
股權確股到人,發證到戶,以戶為單位參與分紅和行使表決權。戶內股權可內部流轉,新增人口通過戶內繼承、贈與等方式獲得股權,提倡戶內股權均等化。
8 在股權流轉上,股權可進行繼承、贈予、轉讓等有效流動
改制后,股東社員持有的股份可以采取“家庭內部分割、繼承、贈予、轉讓、集體贖回”等五種方式進行變更流轉,在本合作社履行變更手續后,再到市、鄉鎮產權流轉交易部門進行鑒證、登記,保證廣大社員的財產權利。
9 在保障成員權利上,探索了成員與股東“兩權分離”,有效保障了股東的繼承權
有三個具體特點:一是成員都是股東,股東并非都是成員;二是因繼承、贈予成為股東但不符合成員資格的,只享受收益權,不享受民主權利,只有申請登記為成員的,才可享受民主權利。三是股份經濟合作社每年或每三年(換屆前)對集體成員進行重新審核,對成員增減情況進行登記備案。
10 在村級治理機構上,提出了“四個提倡”
一是提倡村兩委干部與理事會成員交叉任職,減少村干部職數;二是提倡支部書記兼任理事長,理事會成員候選人由黨支部集體提名產生,加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三是提倡理事會和村兩委換屆同步,力求村級干部隊伍的一致性,減少內耗和權責不清引起的相互扯皮推諉;四是提倡應改盡改,建立新型產權關系,便于整個縣域規范管理。“四個提倡”有效保證了現有體制的延續和改制后相關政策的銜接,減少改革阻力和改制后的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