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 要:隨著當今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但工作壓力越來越重,使得人們對鄉村旅游的熱情與日俱增。本文先介紹山西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進而分析了限制山西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因素,最后從轉變觀念意識、開發特色名牌產品、提高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大宣傳和營銷力度等方面對山西發展鄉村旅游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02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1 鄉村旅游的概念
目前,就旅游學的角度而言,有關鄉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相關專家和學者尚未達成共識。歐洲聯盟(EU)和世界經發組織(OECD)將鄉村旅游定義為:“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旅游活動,其中‘鄉村性的核心和獨特賣點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我國學者對鄉村旅游采用較普遍的一種定義是:“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是農民,把鄉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作為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休閑服務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1]
2 山西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山西鄉村旅游的起步要追溯到1994年汾陽賈家莊的生態農業,它在生態園的基礎上建設生態農業旅游園區, 目前已成規模,吸引了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調研。 [2]此后,山西其他地區也紛紛效仿,如昔陽的大寨村由紅色旅游轉向農業旅游, 榆次的后溝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存完好,農業旅游項目以手工作坊作為旅游開發重點。平遙、忻州、長治等地以依托自然生態、山水風光、民俗風情、紅色旅游等鄉村旅游資源來開發鄉村旅游產品。這些鄉村旅游資源文化底蘊深厚、種類繁多,包括民俗、戲劇、舞蹈、節慶、方言、生產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等,很受廣大游客的青睞。 省內旅行社也紛紛策劃鄉村旅游線路,組織鄉村旅游活動,以體驗農村生活為主要目的的鄉村旅游迅速發展。山西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從2005年的不足100萬人次,營業收入僅2億元,一躍至2016年接待人數的2300萬人次, 營業收入近200億元,吸納20余萬農民就業。截止2017年,我省已創建了9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8個山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96個示范點。
由上可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山西鄉村旅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受到政策、資金、觀念、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制約,鄉村旅游在走向規范階段的過程中問題還有很多,比如:食、住、行、購、娛等方面的服務管理水平較低,只能滿足游客的基本需要,離舒適愉悅還存在很大差距。還有些鄉村旅游景點急功近利,只求快速脫貧致富,嚴重破壞了鄉村原生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文化,這些現狀極大地制約了鄉村旅游健康有序地發展。
3 限制山西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
3.1 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形式單一,缺乏特色
當前山西鄉村旅游產品以觀賞性為主,附帶一系列簡單的采摘、購物性產品。因受農業景觀的季節性以及農業科技水平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約,鄉村旅游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潛力未能得以充分發揮。各地旅游產品缺乏明顯的特色,開發相互雷同,游客買到紀念品都是刻有“某某地旅游留念”或者樣式繁多的項鏈手鐲,代表不了當地鄉村特色,不能使游客產生與眾不同的感覺,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使旅游地的知名度有所提高。在鄉村旅游中,游客對于旅游目的地獨有的鄉土文化特色和農村人文景觀的興趣越來越高,單純的田園風光無法滿足城市居民對更高層次的文化品位的需求。
3.2 缺乏規劃和策劃,旅游資源整合欠佳
山西省的鄉村游景區、景點之間獨立經營,互不往來,缺乏整合。旅行社經營規模很小,很難達到起碼的盈利點。旅游目標的單一性導致游客的游覽興致不高。許多鄉村旅游景點人工痕跡過于明顯且盲目開發,導致鄉村趨于城市化,進而喪失了鄉村獨有的文化氣息。
3.3 鄉村旅游人才匱乏,管理混亂,經營方式單一
一些地區的經驗表明:發展鄉村旅游需專業的人才去經營,鄉村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與經營者的經營水平高低密切關系。山西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員相對不足且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同時缺乏相應的專業培訓。比如:當地村干部和農民擔任鄉村旅游區的管理人員,可見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研究任處于低級水平。“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是現有鄉村旅游普遍存在的狀態,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4 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不高
因為城鄉生活方式差異等原因, 農村清潔設施的缺乏導致環境衛生質量不容樂觀,“臟、亂、差”現象揮之不去。[3]如:很多旅游者在鄉間不過夜, 往往是吃頓飯就走,其根本原因就是鄉村衛生太差。一些導游也反映,鄉村游最大的體會就是不衛生,不方便,特別是在上廁所和住宿方面。
3.5 交通落后,基礎設施投資不足
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城鄉間要具備便捷的交通聯系。只有交通便利了,才能促使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山西通往鄉村旅游景點的道路多為路面窄、路況差、指示不明的鄉級公路,特別是開發不久的景點更為突出。落后的交通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鄉村旅游要想快速發展,需盡快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
4 山西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4.1 轉變意識,更新觀念
鄉村旅游的核心是鄉土性。農耕文化是抽象的、無形的,處于其中的農民會對其有所忽略,因而需對鄉村旅游景點的農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保護旅游資源的意識,使其意識到農耕文化是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他們的耕作活動不僅生產各種糧食作物,同時也在創造著鄉村旅游產品。旅游景點的村民要認識到自家的生活方式就是鄉村旅游的一種產品,讓他們學會“表演”農家的耕作起居,創造高品位的鄉村旅游“產品”。
4.2 以市場為導向,開發特色和名牌產品
山西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市場廣闊,鄉村游可以嘗試走差異化、特色游的路子,這樣的景點就很受游客歡迎。如果旅游產品開發的大都相似,開發效果則不佳。在開發過程中,必須對市場需求情況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依托當地資源開發出暢銷的旅游產品。同時要注意旅游產品的加工創新,突出當地特色,打造品牌,讓游客觀賞到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獨特創造。因此,設計者和經營者要想將民俗特色完美地展現和介紹給游客,需深入農村全面實地考查不同鄉村旅游景點的民俗特點。鄉村旅游目的地要盡快改變產品雷同現象,開創具有獨特的鄉村旅游活動,來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品牌多樣性、內容豐富性、體驗差異性的要求。
4.3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培養專業性人才
山西的旅游、農業和文化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制定鄉村旅游評價標準,幫助成立鄉村旅游協會,進而規范指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使其向知識智能型勞動者,使鄉村旅游業步入正規,健康發展。
4.4 完善基礎設施,提高鄉村旅游服務水平
山西富有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大多交通不便,給自駕游帶來諸多不便。如:路面狀況較差,一路顛簸嚴重影響了游客的旅游心情;沒有指示標志,游客需沿路打聽線路。自駕游頗受青年人喜愛,鄉村旅游規劃時,需為自駕游客設立指示牌,使其快速到達旅游目的地,再者,鄉村旅游目的地的食宿條件無需高檔奢侈,但要保證游吃的放心、住的舒心,這樣才能使游客真正體驗到農家生活。
4.5 加大宣傳和營銷力度,促進鄉村旅游客源市場的開發
與時俱進地加強宣傳推介,推行“政府公關,社區營銷”的模式,實現鄉村旅游的市場需求和產品有效供給之間的對接。[4]鄉村旅游業不僅要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城市居民全方位了解鄉村、認識鄉村、接受鄉村。山西境內的鄉村旅游應與傳統旅游結合起來,與周圍的知名旅游景點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使分散的資源形成整體。山西的鄉村旅游還需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提高鄉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進而擴大客源市場。
參考文獻:
[1]浙中鄉村旅游發展研究課題組.中國鄉村旅游的現狀與分析[N].中國旅游報,2006-1-11(7).
[2]李建中.山西鄉村旅游開發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6.
[3]歐茂.湖南鄉村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
[4]劉曉敏.北京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