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芬 吳建洲
[摘 要]本文通過對廣水市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的分析,闡述了農業、農村、農民各環節對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并結合廣水市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治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清潔生產;質量安全;可持續發展;污染;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已從數量型向安全型和質量型轉變。近年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頻頻爆發,引起了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關注和深切擔憂。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緊密相關,農業清潔生產程度決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施農業清潔生產,能夠減少農業投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 農業清潔生產的含義
1.1 農業清潔生產概念
農業清潔生產是指應用生物學、生態學、經濟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系統工程學的理論,運用生態系統的物種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等原理,結合系統工程方法所設計的多層次利用和工程技術,并貫穿整個農業生產活動的產前、產中、產后過程。
1.2 發展農業清潔生產的意義
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企業及農民的清潔生產意識、知識和技能水平;發展農業清潔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清潔生產的措施就是落實農業監管和服務,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產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農業生產因素
2.1 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發生在農業和農村區域,污染面廣,治理難度大,當前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已超過了工業污染。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數據,2007年全國農業源的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達到1320萬t,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總氮、總磷分別為270萬t和28萬t,占全國排放總量的57.2%和67.4%。廣水市農業源(含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農村生活源)產生固體廢棄物總量 19.51萬t,其中農作物秸稈7.08萬t、畜禽養殖糞便4.06萬t、農村生活垃圾(按45萬農村人口計)8.37萬t。全市來源于農業源(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農村生活污水)產生各類廢水339萬m3,其中畜禽養殖尿液9.05萬m3、水產養殖廢水2.1萬m3、農村生活污水328萬m3。
2.2 用藥造成的農藥殘留污染
由于沒有適時、適量和對口使用農藥,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有的農民不懂或忽視了農藥安全知識和農藥安全使用規定,在糧食、蔬菜、瓜果等食用作物上使用了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和生長激素。
2.3 施用肥料造成的化肥污染
近年來,化肥施用量在逐年增加,但化肥品種結構卻不盡合理。加之平衡施肥技術應用率很低,致使化肥利用率與施肥效益不高。施肥以施用單質肥為主,復合肥施用比例較小,重化肥輕有機肥。隨著化肥的大量使用,對農產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許多肥料的制作、合成均是由各種礦物原料經不同的化學反應而制成的,屬于化學工業產品,它們的某些產品特性由生產工藝和生產原料所決定,具有明顯的化學特征,它們所造成的污染均為化學污染,如磷肥從原料到生產過程中,除主要成分以外,往往帶入或混入各種微量和其他重金屬等污染成分,施入土壤以后會造成土壤重金屬的累積和污染。施肥對農產品的污染首先是表現在不合理施肥致使農產品品質下降,如西瓜不甜、香瓜不香,農作物失去了原有的食用風味,并且不耐儲運等等,因此農產品銷售受阻,削弱了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被污染的農產品還會以食物鏈的形式危害人類的健康。
廣水市年肥料使用量5.9萬t,其中單質肥使用量1.77萬t(氮肥使用量1.05萬t,磷肥0.43萬t,鉀肥0.12萬t,),復合肥使用量4.13萬t,通過地表徑流損失TN 220.73噸,TP 29.22t;地下淋溶損失TN 5.76t。
3 廣水市的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策
3.1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及企業清潔生產意識
常言道“唯有凈土,才有潔食”。廣水市依靠農業科技入戶、陽光工程培訓和農業宣傳周等平臺宣傳引導農民及農業企業清潔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農民及企業科學用藥,杜絕過量用藥,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休藥期),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及致畸藥物,改變他們化肥當家的觀念,宣傳施用有機肥。以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為核心,提高農藥化肥有效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產業,確?!懊状?、菜籃子”食品質量安全。
3.2 開展監管及農業技術服務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為了確保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廣水市范圍內開展了整頓農資市場、測土配方施肥及農作物病蟲測報診斷工作。在整頓農資市場方面,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違法行為,重點檢查市場流通農藥是否含有甲胺磷等五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混配制劑。在測土配方施肥方面,在廣水市境內農田取土樣11000個化驗,根據化驗結果印發施肥建議卡30萬張,宣傳優化肥料施用結構,通過增施有機肥,減少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在農作物病蟲測報診斷方面,及時準確地發布病蟲情報,并且入戶診斷農作物病蟲害,指導農民科學用藥,做到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
3.3 發展生態種養模式,做到清潔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雙贏
生態種養模式改變了農民傳統生產方式,能夠充分發揮農業生產效率,保護農業生產環境,減少農業投入和排放。在種植業方面,廣水市在長嶺鎮李畈村推廣種植模式:蘿卜—馬鈴薯—中稻,在廣水市應用達10000多畝。該模式由于是水旱輪作,農業防治了一些土傳病蟲害的發生,能夠做到少施藥,而且這種模式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減少了化肥用量。在養殖方面,湖北新光生態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廣水市郝店鎮雙崗村推廣生豬—沼氣—種菜模式。公司發展規模養豬,用豬糞生產沼氣,沼氣用來做飯,沼液沼渣是優質有機肥料,用來種菜,蔬菜下腳料用來補充豬的青飼料。整個環節緊密循環,既杜絕豬糞的排放,又提供了沼氣能源和安全有機肥料,做到了清潔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雙贏。
3.4 實施鄉村清潔工程,保證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
為了服務“三農”,支持新農村建設,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做到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廣水市長嶺填云臺街村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建設。建設內容有:1.興建生活污水凈化排放設施2處;2.完善300戶飲用水集中供水設施;3.興建公共廁所3座,拆除街道所有簡陋廁所;4.興建4處垃圾處理場;5.硬化鄉村公路2.6km;6.庭院綠化、美化,保持常年干凈衛生;7.開展無公害農業生產和外來入侵生物滅害活動;8.修建了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箱;9.動員該村新建沼氣池40口。建設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家家戶戶用上清潔飲用水;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率達100%。鄉村清潔工程的實施,控制了農村生活源的排放,減少了農業生產投入,實現了農村潔凈、農業清潔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戴炎娟.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J].吉林農業,2017(08).
[2] 劉汾.清潔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J].農產品加工,2006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