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娜
摘 要:“大數據、高傳播率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這對會計教學模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會計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本文從當前的背景和“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出發,從多方面對“互聯網+”對會計教學模式的影響進行了合理的辨析,總結得出了一些參考性結論。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教學模式;影響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12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2;F230-4 文獻標志碼:A
1 “互聯網+”時代特點
1.1 動態大數據
“互聯網+”的應用使得時代在轉變為大數據的時代,這個時代具有數據大、高傳播率的的動態大數據特點。通常情況下,網絡傳播的效能是比較強大的,但高強度的數據并不能夠進行精確的查找和管理,大數據是動態的特點。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全面應用也使得繁雜的數據能夠通過對數據的處理、挖掘等方法從中提取出比較有價值、有意義或者是有一定規律的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為企業的發展或者國家的決策提供參照。
1.2 通融互聯性
在“互聯網+”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跨越了時間和地點的阻礙,人與人之間距離拉近,幾乎實現了零距離的互動方式,這是互聯網時代的“通”的特點的體現。而“互聯網+”的“融”的特點在于多種元素合而為一成為整體,人與人、各界各方的界限變得比較模糊。通融互聯的特性在“互聯網+”的時代中體現的異常明顯,對各行各業都會產生較為大的影響,使它們的運營模式發生新的改革,進行新的規范。
1.3 高度開放性和交互性
“互聯網+”時代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的,它的傳播速率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它的高度開放性、交互性。“互聯網+”時代對原有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價值和網絡再造生態完整拼配,使得市場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革。
2 “互聯網+”時代對會計教學模式產生的影響
2.1 使會計行業模式改變,對傳統會計理論產生沖擊
“互聯網+”時代下,會計行業的工作空間、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都發生了較大改變。這具體表現在會計信息化的應用為基礎的財務一體化進程在不斷加快,賬簿登記、報稅和繳稅、編制會計報表、記賬憑證的填制、預算編制、審核、財務分析和診斷等各項工作都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遠程進行,云會計、云審計、網絡代理記賬、在線財務管理等成為了會計市場上的較為主要的工作方式。
2.2 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聯網+”時代的財務電子化、信息化使得會計行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復記賬等基礎的工作逐漸被計算機取代,行業需要的不再是非常多的基礎財務核算人員和傳統財務工作人員。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必須提高,工作方向也發生可轉變。在這樣的“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會計教學模式中的會計人才培養也必須得到發展和革新,“換句話說,互聯網+”時代也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會計人才除了對基本會計理論和技能的學習之外,應該注重對其他學科的塑造和培養,不僅具備會計業務核算技能,也同時具備市場預測、財務怪話、成本控制、客戶管理等能力,在其中,會計人才要重點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能夠從大量的會計數據和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以更好地為企業和社會服務。與此同時會計人才還應該積極了解計算機和局域網絡等方面的知識,爭取能夠掌握網絡技能,熟練運用網絡平臺進行工作。其次,會計行業中的管理在互聯網的高度開放和交互性的特點下面臨嚴峻挑戰,會計人才應該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使自身具備優秀的管理能力,適應互聯網的發展。再者,由于會計工作模式的深刻的變革,總賬和報表等相關工作在逐漸弱化,會計人才應該具備熟練的無紙化操作技能。此外,由于當今社會的企業國際交流溝通更加頻繁,一名優秀的會計人才還應該更加國際化,精通外語并熟悉國際會計規則。
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不僅為會計教學模式帶來了廣大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要是會計學生能夠逐漸了解互聯網的特點并能夠適應新時代和社會的需求,進行會計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的改革,這是一項非常長遠和浩大的工程,還需要廣大教育人員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周蕊,吳杰.“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28(24):61-62,65.
[2]曾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22):178-179.
[3]劉健,李萌.“互聯網+”教育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