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崗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教師,全國知名班主任,班主任“國培”項目特聘導師,《新班主任》等專業雜志封面人物,著有《做學生最好的“心理營養師”》《創建幸福教室的35個秘密》《優秀班主任煉成記》等教育專著。朱永新老師將其教育思想與實踐收錄于《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中,被譽為“長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
上一期,我們探討了“閱讀是班主任思考力提升的‘養料”這一話題。但是,“養料”如果不經過消化與吸收,只能解決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然問題。所以,將“養料”轉化為自身的“營養”,要歷經邊閱讀邊實踐的消化吸收過程。
在討論如何邊閱讀邊實踐之前,我們要先解決一個問題:為什么很多人讀了書卻不愿意實踐?因為實踐會帶來“不適感”。這個“不適感”不僅源于讀者自身,也有來自作者的問題,總體來講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書中的案例絕大多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作者造成的。很多作者真的是這樣做的,但將這些案例寫出來的時候就很難“真實”展現。
首先,從解釋學出發,教育案例一經寫出,就失真了。每一位教育案例的書寫者,在書寫案例時,都會對事實進行或多或少的“加工”。讀者讀到的是被加工的案例,加工痕跡越重,讀者的“不適感”就會越強。
其次,從教育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出發,案例成功或失敗的影響因素紛繁復雜。很多時候,作者自己可能也不清楚為什么成功或者失敗,或“自作多情”地給成功或者失敗貼上標簽。在眾多教育標簽中,“師愛”“智慧”“情懷”是萬能的。當讀者按照書中的觀點去實踐的時候,現實會讓讀者“舉步維艱”甚至“處處碰壁”,然后得出“我的學生不如作者的學生聽話,我的學生已經病入膏肓了”的結論。于是,果斷放棄進一步的實踐。
第二,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一些教師讀了書中的案例后,回顧自身處境,突感自身教育的無助感,想奮力一試,但看到周圍教師按部就班,擔心自己如果獨樹一幟,一旦失敗,必將成為他人笑料……在思慮后放棄了,自我安慰沒有領導的支持,缺乏實踐的土壤。還有一部分教師終于鼓足勇氣準備大干一場,但也止于“想一想”。
這些現象都是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筆者認為,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想好一個大致的方向和目標,然后制訂一個行動計劃,就可以開始實施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具體的問題,再通過調查研究、深入分析、班級議事后,進一步展開實踐,并在新的實踐中面對新的問題。遺憾的是,有的教師有了實踐的想法,但稍作思考就發現要做好這件事情會遭遇很多困難,就主動放棄了。
極少數教師在即將采取行動時雖然感受到了這樣的不適感,但仍然鼓足勇氣投入實踐,并在實踐中將遇到的問題逐一解決。改變會引發不適感,接納這種不適感并承擔因此帶來的后果,努力進行各種嘗試,大多數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我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思考力、行動力等都會獲得提升。
筆者閱讀了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后,開始嘗試用“積分銀行”取代“班級量化分”。隨后,經過班級議事,全班投票決定,以每月一次“積分拍賣會”的方式讓積分發揮價值,進一步刺激孩子們玩轉積分。最初設想的操作方式非常簡單:向全班征集學生喜歡的拍品,每件拍品0積分起拍,每次出價可自由添加積分,出價最高的學生就能把拍品收入囊中。
可是,在最初實行“積分銀行”的時候卻是狀況不斷,特別是前兩次,出現了完全沒有預想到的狀況。
第一次拍賣會,我們只征集了個人拍品,例如:數學老師帥照2張、土豆片5袋、精美筆記本5本、購書券5張等。
第一次拍賣會最開始的5件拍品一亮相,僅有38分的孩子就大吼一聲“38分”,班里就有孩子馬上吼道“39分”,38分的孩子一臉的尷尬,全班接著一陣哄笑。5件拍品過后,全班有近10個孩子開始做其他的事情了,他們都是積分在100分以下的,因為開始的幾件價格較低的拍品成交價都在100分以上,顯然,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了。筆者認為,無論什么活動,若有孩子不能參與其中,或被邊緣化,這個活動就不能算成功。
第二次拍賣會的時候,為了避免第一次遭遇的那種尷尬,與積分銀行商議后推出了“集體拍品”,即部分拍品如寢室團圓券、6人火鍋券等可多人聯合競拍。但這種方式具體執行的時候也并非如我們所愿,執行的結果變成了強強聯合,分高的與分高的聯合后“拍遍天下無敵手”,那些分低的學生仍然沒有機會。
拍賣會結束后的第二周班會課,筆者就以《如何才能獲得高積分》上了一次主題班會課,其中重點介紹了為何市場競爭中會出現“強強聯合”的情況,以此提醒那些分少的學生,如果學習不努力,又不愿意擔任班級事務,參與活動,那就不可能獲得競爭優勢。最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申報職務,用為他人服務的方式換取積分。
第三次拍賣會前,雖然全班學生幾乎都找到了職務,有了固定收入,但仍有不小差距,后知后覺的幾名學生的積分雖然超過了100分,但與600分的“土豪”相比還是顯得有些局促。為了鼓勵這部分學生積極參與,積分銀行“見習行長”邱彥文絞盡腦汁,創造性地提出了“積分貸款”舉措,并想出了激動人心的廣告詞:你有心儀的拍品嗎?你的積分不夠嗎?不要緊,積分銀行是你最堅強的后盾,請你放心拍。
這下,分少的學生也可以痛快地參加積分拍賣了。只是最后拍賣成交價與自己持有積分之間的差額就得向積分銀行申請“貸款”,“貸款”合同即刻生效,第二周開始可以選擇三種方式償還貸款積分,即一次性償還、每周償還、每日償還。
設想,如果在閱讀了雷夫《第56號教室的奇跡》后,筆者只有嘗試的沖動,但沒有付諸行動,或者在最初的實踐中遭遇了困難,認為“我沒有雷夫教育的那種環境”就淺嘗輒止,那我們班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精彩后續了。隨著實踐的豐富,思考力的提升,筆者逐漸明白,我們在實踐中遭遇的問題才是真正的教育資源,我們借助這些問題的穿越過程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實踐需要勇氣、力量和智慧,當教師內在力量不夠強大的時候,需要外在力量的支持。教師內在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于實踐,如果不踏出實踐這一步,又怎么能獲得力量和勇氣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命題——開啟教師實踐的鑰匙是實踐本身。鑰匙找到了,借助實踐啟程了,但怎么才能更好地走好這條路呢?我們第四期再見。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