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躍
課間,小雨對我說:“老師,小麥他們說你收買了我!”我一愣,找到小麥,他卻一副委屈模樣:“老師,是小雨說您那些獎勵全是些收買人心的伎倆,還說同學們都被您收買了呢!”
要不是小雨,我還會繼續沿用積分激勵的老辦法:表揚課堂表現好的學生并積分,每個月都為積分遙遙領先的學生發表揚信??墒悄翘欤∮昕偸窃谡n堂上動來動去,發出怪怪的聲音。于是我說:“如果你好好表現,老師承諾下課就為你發表揚信!”果然,小雨在后面的時間表現棒極了,他不僅專心聽講,還積極發言。下課了,我立即為小雨頒發了表揚信,并笑盈盈地告訴他:“繼續努力,只要你表現好,多領幾次表揚信又何妨?”沒想到,孩子們一下子湊上來了:“我也要!我也要!老師,我要上課表現好,也能在下課就領到表揚信嗎?”
我一下子愣了,轉念一想,積分激勵機制剛實施時,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學生對這種激勵方式不屑一顧。如果將對小雨的激勵方式推廣到全班,那又何嘗不可呢?想到這里,我點點頭:“沒問題,從下一堂課開始,課堂上表揚誰,下課就為誰頒發表揚信?!?/p>
如我所料,實施新激勵辦法的第一堂課,孩子們表現出色極了,下課時我興奮地告訴他們,這是目前為止大家表現最棒的一堂課,隨即我開始發表揚信。教室里沸騰起來,有人說:“真好,一個月才能領到的表揚信,現在一堂課就能領到手?!币灿腥苏f:“不知道能不能一節課表揚兩次,期待一堂課領到兩張呢!”
那一刻,我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妙計”之中??墒乾F在,他們竟然將這樣的獎勵說成是“收買”!我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了。
想想曾經的積分獎勵,目的是促使孩子嚴于律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孩子朝著一個目標努力而獲得了自豪和喜悅的體驗,開始掌控自己的行為并逐漸有了持之以恒的表現,無疑這樣的獎勵是成功的。但如果孩子的一切努力只是為了贏得獎勵,那么,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和興趣轉移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勢必會出現原有的獎勵“不管用”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得不通過提高獎勵的頻率,或者增加獎勵籌碼的方式來吸引孩子,毫無疑問,這時的獎勵就成為一種收買。特別是我在孩子表現不佳時就引入更有吸引力的獎勵,這會讓他們覺得糟糕的表現會為自己贏得豐厚的獎勵,那么為贏得更為豐厚的獎勵,他們會不會繼續表現得更糟糕甚至故意犯錯?從孩子表現糟糕到教師增加獎勵籌碼,再到孩子表現更糟糕到教師繼續增加獎勵籌碼……如此惡性循環,最終會讓孩子覺得,教師是可以被操控的。
看來,不讓獎勵演變為收買,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共同簽署一項“合約”:將獎勵方案寫進條款里,并闡明雙方各自擔負的職責。
我開始著手和孩子們一起制訂獎勵方案。我問:“你們覺得哪些表現需要獎勵?又該如何獎勵呢?”熱烈的討論后,我們的獎勵方案終于制訂好了。我把方案的內容鄭重地在全班宣讀,并簽上自己的名字。我說:“我將嚴格遵照以上條款執行,那同學們呢?”說完,我將它交到孩子們手中,看著他們逐一認真地在上面簽名,我告誡自己:任何一方沒有按要求執行,就意味著合約的失效,也就意味著它即將跨越“獎勵”與“收買”的界限。
我把合約貼在教室的墻上,聽著孩子們對合約內容的肯定,并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我知道,防止獎勵變成收買,還有很多事要做。
(作者通聯: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鹿齡路東段東苑小區五號樓三單元405室)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