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江
一提起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事情,我就會想起學生小貢(化名)和他的媽媽對班級所做的事情。
當時,小貢是班上的勞動委員,天氣漸暖,班上很多學生買飲料喝,導致大量塑料瓶在教室堆積,這不僅破壞班級環境,也占據了很大的活動空間和場地。而這些東西的處置權當時就交給了勞動委員,于是,小貢責無旁貸成了第一責任人。我曾多次提醒小貢盡快解決,然而,在多次詢問之下,小貢除了反復承諾之外,就沒了下文。這讓我有些擔憂和不安。可細想之下,我還是不能再逼迫小貢了,否則他可能會因為我的步步緊逼而消極怠工。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選擇了等待,并伺機找班長商量解決塑料瓶的對策。正當我和班長準備有所行動的時候,小貢媽媽的出現讓事情有了變化。
那是一個中午,小貢媽媽和一個很明顯是做回收生意的人急促地走向我們教室。當時,我和學生都在教室外走廊上曬太陽、聊天。等我問清楚對方的來意之后,感到十分詫異。小貢媽媽當時就對我說:“朱老師,我來幫我兒子解決問題了,他整天在家說學校的事情怎么辦啊,怎么辦。我問了情況之后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畢竟他是班上的勞動委員,理應考慮好、處理好分內事情。我見他手足無措,就在住處附近找了一個專門做廢品回收生意的人,這不,現在我就親自把他帶來了。接下來的事情,你就交給他去處理吧,價格方面一定不會讓你們吃虧的。你看怎么樣?”更讓我吃驚的是,小貢媽媽在臨走之前,誠意滿滿地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后班里需要垃圾回收的話,都可以交給小貢來辦,我可以做他的后援,老師也可以直接和我電話聯系。”我欣然同意,也表示一定會積極支持小貢在班里的各項工作。
這次家長的主動解圍讓小貢和其他學生深切領會到了一點:在力不能及的時候,也要懂得巧借外力。而對我本人來說,最大的體會是:有沒有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差別真的很大。我想,如何調動和積極引導家長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參與到班級管理和班級事務中來,應該成為班主任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華西實驗學校)
很多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在銷售商品的過程中采用積分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也嘗試采用積分制來管理學生,讓學生家長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活動有了規則,才會有序地開展,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這個規則由誰來訂?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是班主任制訂規則,學生按要求執行。這樣的方法有一定的強制性,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性。
充分征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讓他們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制訂規則,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班主任先利用班會讓學生圍繞班級公約討論怎樣確定積分,誰來管理積分,怎樣兌現積分,初步形成組長負責制、每周積分評比、每月每學期積分兌現的方案。然后將積分制討論稿放在班級QQ群里,請各位家長根據學生表現增減條款,確定積分分值。學生、家長共讀討論稿,將意見書面呈現給班主任。經過大家討論,一致認為每月注重一個小習慣培養,如收拾整理書桌、房間,做事不拖拉等,可采取逐月檢查評比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人人參與,對班級公約的內容更加清楚,家長人人參與,對自己的教育責任更加明確,對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起到激勵、監督作用。
班主任根據學生、家長意見及學生平時表現,從學習習慣、行習習慣、日常表現、家庭表現等方面完善積分規則,并利用班會、班級群和學生、家長一起學習規則。
學習習慣教師主評。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所以在積分制中,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采用鼓勵加分為主,指正減分為輔的形式,讓學生在競爭中端正學習態度,形成習慣。
如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平時作業的書寫、課堂思維品質、課外閱讀的數量與質量等方面的評比。在評比中,教師將常用的“優、良、一般”轉化為積分,優加2分,良加1分,一般不加分,若作業完成數量及質量不合格就要適當減分。每次作業發下來,孩子都迫不及待地翻開作業本,興高采烈地跑到組長那去加分。每周五,組長會統計每個學科的一周得分。
文明習慣生生互評。我校開展了“文明馬拉松”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但是在活動中,僅僅是班主任評價,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相互評價更能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
“文明馬拉松”活動每月都有一個主題,比如每學期都要開展文明課間活動,提倡學生課間做有益的游戲,不要瘋趕打鬧。每周評選的值日班長在下午的課后引導同學圍繞活動主題開展互評,學生互相說一說當天的表現,哪些同學的表現可以加分,理由是什么?哪些同學的課間表現不文明,為什么?在互評時,若有學生有好的表現,不僅要給他加分,還要引導他說說這種行為習慣可帶來哪些好處。若存在不良行為,更要及時引導。
家庭表現家長曬評。在積分活動中,家長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對學習習慣及文明習慣也進行評價。每月家長引導學生養成一個好習慣,家長每天記載,并將成果在班級群中曬一曬。如:老師布置孩子在家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一個月里,有的家長將學生每天收拾的情況制成表格,有的家長將整理房間的圖片制成電子相冊,有的家長引導孩子寫體會……班主任根據家長的評價,給學生相應的積分。在班級群里曬一曬學生養成習慣的過程,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每周五,組長將每個人的積分進行統計,班主任將全班學生的積分公布在班級群里,家長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一目了然,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每周根據積分推薦5名學生為下周的值日班長,成為“文明馬拉松”活動的領跑者。每月可進行積分兌換,達到一定積分的可兌換由家長委員會提供的禮物,也可向老師兌換一次減免作業任務。
積分制實行一段時間,家長對班級事務有了更多了解,但家長在教育學生時還是有一些困惑。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班主任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家長了解情況,并整理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如很多家長反映,五年級的孩子已有了青春期叛逆表現,家長不知如何引導。有的家長說,從每周的積分表來看,有幾個孩子每次都是積分最低的,面對這類孩子怎么辦?有的家長更是憂心忡忡,孩子做作業拖拉,每次都是很晚才做完,有幾次還因沒在規定時內完成作業被扣分了。
面對共性問題,家長出謀劃策想辦法。班主任利用家長會讓大家討論、交流各自在這些問題上的教育方法。整個家長會由家長主持、發言、支招。有的家長找來相關視頻讓大家觀看;有的家長談自己如何教育孩子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有的家長談如何通過讀課外書、練書法等培養孩子的上進心;有的家長談自己面對孩子的拖拉,自己的焦慮、失望、痛苦,以及在老師的幫助下,如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每天都會聽到孩子高興地說:“我加分了喲!”時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很在意積分的,經常說要努力,爭取加分。”因為積分制的實行,老師、學生、家長勁往一處使,學生的規范意識更強,家長教育孩子的主動性更強。真是小積分,大作用啊!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