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育坤
[摘 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十八大提出的新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根基,積極推進農村生態文明、環境保護以及產業結構的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生活品質和經濟收入,從而保障美麗中國遠大目標的順利實現。本文從分析美麗鄉村的內涵入手,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深入闡述,并提出解決難點問題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難點問題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1 美麗鄉村的內涵
美麗鄉村是指鄉村在客觀物質、精神文明、社會文化層面得到全面建設,以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大力推進鄉村產業結構、農民生產方式以及農村消費模式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美麗鄉村的建設理念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1.1 引領美麗鄉村的生態理念
鄉村與城市相比具有明顯的生態環境優勢,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必須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努力挖掘鄉村地理地貌和自然景觀的生態資源,引領鄉村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凈、鳥語花香的鄉間美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2 經營美麗鄉村的經濟理念
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保證每個農民都能夠在發展中受益,讓農民得到實惠。這就要求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強化經濟意識,始終堅持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念,優化鄉村產業結構,重視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最終目標。
1.3 融入美麗鄉村的文化理念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把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地域特色視為重要資源,將文化理念滲透到這些資源當中,加大對古村落、古民居、古遺址的保護力度,弘揚民間習俗、講述人文典故、彰顯鄉村文化特色,使文化建設成為激活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在驅動力。
2 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難點問題
2.1 思想觀念滯后
美麗鄉村在建設過程中受當地教育程度低、信息傳遞閉塞、傳統觀念禁錮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鄉村建設的思想觀念落后,嚴重影響創新發展思路的踐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部分鄉村領導干部固守于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觀念,沒有從全局、長遠的角度考慮鄉村建設發展,增加了美麗鄉村建設思路轉變與踐行的難度。二是在鄉村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環保理念宣傳教育的背景下,雖然使得大部分村民提高了生態環保意識,但是他們卻沒有將思想意識內化為實際行動。如,部分村民在明知秸稈焚燒會污染空氣和土壤的情況下,為了圖省事依舊偷偷焚燒秸稈。三是美麗鄉村建設受領導和村民思想的影響,造成許多運行機制形同虛設,如清潔生產、綠色生活、垃圾清運等機制難以落實到位。
2.2 要素支撐力薄弱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需要資金、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科學技術等要素作為有力支撐,但是在實際建設中,這些要素往往是鄉村最為匱乏的資源。在資金供給方面,鄉村的財政收入偏少、資金籌集渠道單一,加之地方政府偏重于城鎮建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所以對鄉村建設下撥的配套資金嚴重不足;在人力資源方面,鄉村外出打工的人員越來越多,使得鄉村建設流失了主要勞動力,嚴重降低了專職農民的比重,不利于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公共服務方面,鄉村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相對滯后,并且鄉村在交通設施、通信設施以及教育設施建設方面,與城鎮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在科學技術方面,農業生產技術、農機設備的推廣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等生態農業工程建設規模仍需要持續擴大。
2.3 文化特色不鮮明
我國大部分鄉村普遍面臨著文化傳承的危機,在快速推進城市化建設的背景下,部分鄉村建設深受其影響,模仿城市建設規劃進行鄉村建設,導致傳統村落、古建筑、舊街巷逐年減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雖然部分鄉村認識到自身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積極促進鄉鎮旅游業發展,但是由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未與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所以導致鄉鎮旅游呈現出嚴重的趨同化,大幅度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同時,受經費不足、人才匱乏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了傳承無力、傳播無人的問題,一些鄉村在建設發展中逐步喪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嚴重背離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文化理念。
3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措施建議
3.1 加大宣傳引導,轉變思想觀念
美麗鄉村建設要根據村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斷深化教育宣傳工作,使廣大村民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能夠對自己帶來的實惠,調動起村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在宣傳引導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村廣場會、縣級電視臺、村內宣傳欄等途徑擴大宣傳面,經常性地表揚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并且還要及時通報批評個別村民的違法違規行為,從而逐步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引導村民將思想內化為實踐行動,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美麗鄉村建設還要轉變鄉村領導干部的管理觀念,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研究和制定美麗鄉村發展規劃,有序推進各個支撐項目工程,確保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為了加大對鄉村領導干部的約束力,避免領導干部出現重形式、輕實效的不良作風,還應當落實問責機制,結合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對領導干部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促使領導干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實質性的工作成績。
3.2 優化配置資源,強化要素支撐
美麗鄉村建設要統籌規劃各項資源要素,將資源要素作為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力保障,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重視美麗鄉村建設,保證涉農資金和配套資金投入充足。除此之外,美麗鄉村建設還要拓寬融資渠道,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鄉村建設,構建起多元化的資金配套渠道。二是建設農業生產隊伍。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村莊勞動力結構的特點,采用引進人才與培育人才相結合方式,建設農業生產人才隊伍,通過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留住更多的農村生產力。三是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鄉村衛生、文化、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的建設資源,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四是推廣農業科技。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加大實用性農業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種植產量和質量。
3.3 保護特色文化,推進文化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要著力打造自身特色文化,積極推進生態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構建鄉村特色文化體系,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具體措施如下:一是發掘資源優勢。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打造鄉村精品線,轉變千村一面的現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保護歷史文化。美麗鄉村建設要重視對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保證這些村落的時代印記、文化標志、原始格局、田園景觀不被破壞。尤其對于牌坊、祠堂等古老建筑,要加大保護與修繕力度,盡量維護古老建筑的原貌,避免因發展旅游業而過度開發古村落資源,對資源造成破壞。三是建設精品鄉村。美麗鄉村要積極推進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人居建設,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高品質空間,積極開發特色鄉土風情、村落風貌、建筑風格、自然景觀,促使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提高鄉鎮旅游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地游玩,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
4 結語
總而言之,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美麗中國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地方政府要認清建設中面臨的難題,將思想觀念、要素支撐和特色文化作為工作重點,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打造人與自然相和諧、自然與經濟相協調的發展模式,從而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曉慶,鄭逸芳.基于生態理念的福建省美麗鄉村建設路徑探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2] 陳秋紅.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應堅持問題導向[J].農村工作通訊,2017(10).
[3] 于成景.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綠色科技,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