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本文從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內部控制質量、內部控制缺陷及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四個方面對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現狀進行歸納。然后,從存在的問題和成功之處兩個方面對研究現狀簡要評述。認為小企業內部控制、跨國企業的集團管控和中國特色內部控制是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內部控制;研究現狀;現狀綜述;現狀評述;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內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隨著“一路一帶”的積極推進,我國企業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更應當重視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另外,內部控制還可以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制約和監督,是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的必然要求。對過去內部控制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總結,可以了解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現狀,發現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學術創新。
1 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現狀
1.1 內部控制研究整體情況
通過對最近五年我國內部控制研究成果的回顧,發現:第一,內部控制有效性、內部控制質量、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研究依舊占據重要地位,是專家學者一貫熱衷于研究的內容;第二,關于內部控制缺陷及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文章數量偏多,比重較高,是一個研究熱點;第三,隨著其他學科的發展,內控研究的研究視角逐漸拓寬,專家學者更愿站在管理學等學科的高度研究內控,所以更加注重內控與公司治理、公司風險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從公司層面研究內控成為研究熱點;第四,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規范的頒布和施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成為研究熱點,關于構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框架和評價體系的研究有很多。
1.2 內部控制研究現狀綜述
1.2.1 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內部控制質量。李穎琦,俞俊利(2012)提出股權制衡會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產生影響。國有控股的企業,非國有制衡股東的引入比國有制衡股東的引入更能增強內部控制有效性。池國華,楊金等(2014)通過實證檢驗研究得出:高管的個人經歷背景會對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產生影響,并且這種影響的差異較大,所以應當重視高管個人經歷背景等軟因素對內部控制實施過程的影響,這對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有啟示意義。張傳財,陳漢文(2017)經過實證研究提出:不同的產權性質下,產品市場競爭對內部控制質量有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有顯著差異。產品市場競爭與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是正相關關系,非國有控股公司的這種相關性比國有控股公司更明顯。
1.2.2 內部控制缺陷及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王俊,吳溪(2017)認為新任管理層在任職的首個年度對內部控制缺陷持寬松態度。林鐘高,丁茂桓(2017)認為內部控制缺陷通過影響企業的經營風險影響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內部控制缺陷越大,債務融資成本越高。李瑛玫等(2012)提出外部監管對內控缺陷信息披露有影響,聘請的“四大”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的企業,其披露內控缺陷的可能性大大加強,尤其是被處罰的公司。尹律等(2017)提出產品市場競爭程度會影響企業內控缺陷信息披露質量,市場競爭程度越高,披露的內控缺陷信息質量越高;環境敏感性越強,這種相關關系也會加強。
1.2.3 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公司風險、公司價值。張萍等(2015)提出內部控制的研究應不限于會計和審計領域,從公司治理角度探討內部控制也很重要,他們還提出西方理論比較側重審計職能的內控監管,我國還很重視在整體層面公司治理對內控的保障作用,以及內控對公司治理的保障作用。方紅星,陳作華(2015)提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有效降低公司的特有風險,對系統風險也有削弱作用。周美華等(2016)提出管理層腐敗會損害公司價值,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有效抑制管理層腐敗,從而幫助提升公司價值。這為我國提倡的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設提供支持。
1.2.4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劉永澤等(2013)從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對內部控制的概念、范圍、目標進行了新的闡釋,認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相較于企業內部控制有其特殊性。田祥宇等(2013)從基本概念、控制范圍等六個方面研究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特征,還提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相較企業內控的管理特質表現在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等五個方面。董必榮等(2016)明確了公辦大學內控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中的特殊性,從頂層決策和業務兩個層級設計我國公辦大學內控制度的基本框架,強調大學管理制度與內控制度的有機融合。
2 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現狀評述
2.1 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內部控制研究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 首先,從研究內容來看,一方面,內容多且范圍廣,但研究分散,欠缺持續和深入的研究,存在淺嘗輒止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科交叉點上的內部控制研究是極具意義的,但我國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繼續深入探討。其次,從研究方法來看,相較理論闡釋和規范性研究,實證分析的文獻較少,雖然最近幾年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還遠遠不夠,反映了我國內部控制實證研究方面基礎還比較薄弱,理論與實證研究之間缺乏相關性。最后,我國目前仍欠缺獨具中國特色的內部控制研究。一方面,隨著政府機構和事業行政單位改革的逐步推進,要求內部控制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另一方面,COSO 報告根植于美國社會文化,有鮮明的西方特征,不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對我國國有企業等的適用性不足。
2.2 成功之處
我國在內部控制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完善和豐富了內部控制理論體系;許多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還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提供思路。如內部控制質量、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豐富且成熟,為我國企業在公司治理、盈余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又如,在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指導下,我國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的內控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有借鑒意義;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方面,云南省昆明市以政府為主體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一體化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3 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發展趨勢
3.1 小企業內部控制
2017年6月29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這次內控規范的出臺或將為內控理論和實證研究帶來契機,從公司盈利、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質量等多個角度探討小企業內部控制將會是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發展趨勢之一。
3.2 跨國企業的集團管控
“一路一帶”積極推進,更多企業有機會“走出去”,跨國企業的發展勢不可擋,與此同時,跨國企業的集團管控成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孤立地看待分支機構的內部控制是不可行的。目前我國對跨國企業集團的內控研究比較匱乏,因此,從謀求整體效益和整合集團資源的角度出發研究跨國企業集團內控將會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選題,如不同的內部控制模式是如何影響母子公司戰略發展的資源配置效率的、集團管控與母子公司治理等。
3.3 中國特色內部控制
中國特色內部控制或“本土化”內部控制還將是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努力方向。我國內部控制研究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同時,還應突出中國特色。中國會計學會秘書長王鵬指出內部控制的對象不應僅限于經濟活動,還應延伸至內部權力運行,也就是從企業內部控制延伸至行政事業單位和政府內部控制。王鵬還提出需進一步研究的新課題,如管理之間的關系、規范權力運行與政府內控的關系、企業內控與政府內控的關系。我國學者可以對我國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政府內部控制實踐進行理論總結,積極打造中國特色的內部控制,實現我國的 “內控自信”,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4 結論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對企業內部控制和政府內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為內部控制研究帶來了契機和機遇,小企業內部控制、跨國企業的集團管控和中國特色內部控制將會是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發展趨勢。在處理實務經驗、我國規范和權威框架三者間的關系上,既不能全部是實務做法的歸納總結,也不能教條地使用內部控制規范,更不能完全照搬COSO框架,應當將三方面成果結合,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傳財,陳漢文.產品市場競爭、產權性質與內部控制質量[J].會計研究,2017(05).
[2] 尹律,徐光華,易朝暉.環境敏感性、產品市場競爭和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披露質量[J].會計研究,2017(02).
[3] 肖華,張國清.內部控制質量、盈余持續性與公司價值[J].會計研究,2013(05).
[4] 董必榮,凌華,潘魏靈.我國公辦大學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