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文力
[摘要]漢江作為我國重要的優質水源地,了解漢江水環境現狀對漢江流域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及時解決水環境問題以便為漢江流域發展提供優質保障。漢江流域在水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過于注重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致使漢江流域存在不少水環境問題。通過分析漢江水環境現狀并作出針對性策略以加強漢江水環境綜合治理。
[關鍵詞]漢江水環境;現狀分析;綜合治理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漢江萬古流,孕育了漢民族的血脈。漢江為長江第一支流,為長江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對長江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漢江由漾家河、玉帶河、沮水河匯聚而成,長1497km、面積為174000km2。廣袤的流域極大程度的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就湖北省而言,湖北省沿江區域人口占全省30%左右,GDP 卻達到了全省的50%,漢江的作用不言而喻。由于漢江流域污水處理能力比較弱,在高速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污水排放也快速增長加上水環境管理不到位,不僅對漢江水質造成重大影響而且對漢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及時關注漢江水質變化以及做出相應對策尤為重要。
1 漢江水環境概況
南水北調工程從漢江調水145m3,占漢江徑流量的22%,導致漢江流域水環境容量劇減。漢江水自凈能力明顯下降,加之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現如今漢江水環境存在一系列的水環境污染問題:①伴隨著污染濃度的不斷上升,水環境的質量明顯下降,水體富營養化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形成惡性循環;②武漢、襄陽等地區水質指標不合格,漢江支流中就有12%的漢江支流流段屬于嚴重污染;③水環境災害不斷增多,范圍逐漸擴大;④丹江口水庫匯水區沿線流域COD納污量、NH3-N納污量遠高于流域最大允許納污量,流域污水處理能力低下、水質問題突出;⑤農村農業生產的廢水形成的面源污染不斷擴大,流域的自凈負擔日益加重;⑥漢江流域上游庫區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流域污染指數呈上升趨勢;⑦中游流域如襄陽市、老河口市部分地區出現干旱現象,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緊張、供需矛盾日益增長;⑧漢江水源取樣調查中,COD、總磷、氨氮含量不符合國家二類水質標準;⑨漢江干流沿江兩岸有四十多個排污口,主要排污物是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加上一些生產不規范的船泊港頭、沿江而建的水利工程,以及其他一些非點源排放污染物的影響,對漢江水質產生重大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2 漢江水環境現狀分析
2.1 污染來源眾多,管理系統薄弱
廣袤的農業生產基地給農業地表徑流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污染,而農業地表徑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增長漢江流域COD的最大來源,面積廣、監測困難無法準確提供數據;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家禽養殖也是COD主要來源的生力軍,其中,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形成點源污染,農業生產廢水形成面源污染,共同加劇漢江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部分水域形成死水、污染嚴重;居民環保意識缺乏,加之環境管理系統薄弱,環境監管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全面立體的管理系統。
2.2 工業污染復雜,廢水超標排放
工業產業帶的形成加快化工、造紙等行業快速發展,復雜的工藝決定了工業廢水的復雜程度,處理技術要求高、經費昂貴。一些企業不愿更換生產設備,落后的生產設備的資源利用率不高,常常產生大量工業廢棄物,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不斷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技術相對薄弱、規模小、經濟利益低的中小企業,對于污水處理沒有大量資金支出,導致排放的工業廢水嚴重超標。超標的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廢水經河道流入漢江,也加重了流域污染。
2.3 污染積累效應,加重污染程度
種類繁多的污染源提供了大量污染程度和化學性質不同的污染物,隨著水體流動不斷匯集、堆積,在此過程中可能形成新的污染物對水體的二次污染,更大程度的污染水環境,治理的難度、成本和年限不斷增大。
2.4 水土流失嚴重,自凈能力下降
漢江中上游的秦巴山地由于開墾過度加上砍伐無度,導致漢江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由于水土的流失使當地生態變得更加脆弱,水環境對外在刺激作出緩沖調節和凈化能力大大減弱。
3 漢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
3.1 實行特點特制,完善管理系統
減少漢江流域水環境污染負荷,增強流域自凈能力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對眾多的污染源進行劃分歸類,對于每一類特定的水污染環境實行特定的治理方法。重點可放在主要工廠排污口,工業污染物要沿程進行處理把污染降至最低,使用多方面措施進行治理。注意調節污染源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污染源相互影響。治理和管理缺一不可,兩者相輔相成,完善管理系統是對水環境治理的保障,政府建立統一、規范的水環境管理機構,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對現階段水質狀況進行討論,掌握準確情況做出對應政策。進行流域工作視察,總結出值得學習和推行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共同學習進步,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對污染源進行治理。
3.2 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資源
生產設備跟不上生產需求從而造成大量污染物是工廠產生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對不符合污染排放標準的企業、工廠進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些嚴重超標的可實行淘汰政策,充分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不僅能增加效益而且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從產業設備進行調控將會節約一部分治理水環境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可用來獎勵工廠所做出的貢獻,以達到工廠愿意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優化的效果。
3.3 推行分段治理,加強除污力度
按實際情況對漢江流域進行分段治理,把不同污染源分隔開,進行單獨的有針對性的治理。防止污染源混合形成新的污染物。推行責任制度、加強除污力度,以云南大理洱海水環境治理為鑒:不同區域劃分主要負責人,區域內再選定小范圍負責人,實行責任制度,分級分塊治理水環境,大流域進行調控、小區域針對性治理,形成從系統到單位的組成結構,以使最大化治理漢江水環境。
3.4 保護水土資源,恢復生態環境
濫砍濫伐主要是因為流域居民生產能力不足、經濟來源缺乏。我們可通過增加居民收入來減少濫砍濫伐以保護生態環境,漢江流域中上游地區處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適宜的氣候條件有益生態經濟的發展,有計劃、有管理的進行生態經濟開發,發展生態經濟不僅能很好的保護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帶動居民經濟增長、恢復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馬征杰.對漢江中上游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及思考[J].漢中師范學報,2001(1):87-90.
[2] 熊春茂,陳敏.漢江流域湖北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3(4):34-38.
[3] 傅春,姜哲.中部地區水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建議[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7(6):792-795.
[4] 肖嬋,謝平,唐濤,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勢影響分析[J].水文,2009(1):26-29.
[5] 胡儀元,楊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漢江水源地生態保護及其對策調研[J].新視野,2006,12(29):26-28.
[6] 趙勇,蔣燕,岳超源,等.漢江水環境保護及污染源控制方案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3(10):14-16.
[7] 張思慧,朱重寧.漢江水污染現狀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0(4):30-31.
[8] 方子云,汪達.水環境與水資源保護流域化管理的探討[J].水資源保護,2001(4):4-7.
[9] 劉雋,紀洪盛.漢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 (3):64-65.
[10] 李金龍.區域性公共事務治理中地方人大間合作機制研究[J].人大研究,2014(8):30-31.
[11] 周懷東.保護與改善我國水環境的戰略思考[J].水利水電技術,1998(1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