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王泓萱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一些金融不安全事件也隨之出現在校園,諸如校園貸、金融詐騙、電信詐騙等,可以說這些問題所引發(fā)的大學生上當受騙、自殺等事件頻發(fā),近年以來已逐漸演變成為新的社會問題。以十堰市四所高校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研究當前高校校園金融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對引發(fā)的校園金融安全問題原因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從優(yōu)化高校校園金融安全教育的角度提出加強高校大學生金融安全意識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安全;社會問題;安全意識;措施
[中圖分類號]CN42 [文獻標志碼]A
1 引言
我國的金融業(yè)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起步較晚,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人去研究當前高校內的校園金融安全,而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fā)展,金融業(yè)已經快速的滲透到各大高校中,不可否認,校園金融業(yè)的發(fā)展給校園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最新的金融平臺工具方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良金融平臺不僅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工作,也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希望通過研究當前高校校園存在的金融安全問題,探索針對高校校園金融安全的教育方式,使學生了解基本的金融安全知識,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識。
2 高校校園金融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2.1 網絡借貸平臺層出不窮,監(jiān)管不完善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各種網絡借貸平臺層出不窮,以校園貸為例,由于不需要借款人復雜的信用證明,也不需要任何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證明,大多數校園貸平臺只需能證明其學生身份的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平時在校園中借貸之類的廣告到處可見,校園內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借貸平臺,出現在教室、寢室的墻壁甚至是學校的公告牌上,廁所、QQ群、微信群以及朋友圈等地方都有借貸小廣告的身影,“零首付,無抵押”等誘惑性的文字沖擊著學生的眼球,其中有部分平臺利用大學生閑暇之余賺錢的心理誘惑其受騙,比如淘寶網刷單之類的平臺要求交押金,交完以后就根本聯系不上他們了;有些網絡借貸平臺甚至提供虛假的信息,先給學生嘗一點甜頭,然后再惡意詐騙;更有些網絡借貸平臺蓄意發(fā)放貸款,引學生進入圈套,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暴力催收不僅讓大學生有學不能上,就連全家都跟著東躲西藏,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導致學生深深地陷入網絡借貸的泥潭。
2.2 學生有消費欲望,但無消費能力
由于大學生經濟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來源于家庭,是一個弱勢的消費群體,但是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有很強的消費欲望,而目前的許多網上借貸平臺向學生提供校園金融服務恰恰就是瞄準了這點,學生的自我控制力較差,缺乏一些基本的金融安全知識,風險意識缺失,同時學校在校園金融安全教育這方面也沒有具體的制度,而現在的網上借貸平臺審核程序非常簡單,不需要復雜的財務、信用證明,只需要提供能夠證明學生身份的身份證、學生證就能提供貸款,這也造成了學生不斷地借貸,有的學生甚至拿室友的身份證去借貸,最后卻沒有還款能力,對學生身心和學習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2.3 學生缺乏金融安全知識,風險意識缺失
在對十堰市四所高校調研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大學生缺乏對校園金融安全知識的了解,其中非常了解占9.3%,了解一點占70.93%,不了解占19.77%,如下圖所示,由此可以反映出大學生對于金融安全知識還是有很多欠缺的,大多數同學對校園金融安全知識只是了解那么一點,然而更突出的是不了解的人數還比非常了解的人數多出兩倍,正是由于大學生對于網絡平臺借貸沒有清晰的認識,對于借貸過程中的利率更是缺乏了解,在借貸人的花言巧語下就草草簽訂借貸合同,到最后還款時往往顯得非常被動,金融安全知識、風險防范意識的缺乏使得大學生在面對金融風險時往往顯得不知所措,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引起我們的注意,大學生是一個低金融風險意識的人群。
3 優(yōu)化高校校園金融安全的教育措施
3.1 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增設不同的校園金融安全知識教育
目前高校校園內普遍存在著金融安全風險,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校園金融安全教育,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如何提升學生校園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筆者認為應建立有針對性的校園金融安全知識教育體系,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置不同的校園金融教育內容,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針對剛入校大一新生,可采用校園金融知識專題講座,教育內容應圍繞校園金融行為、金融市場基礎知識和消費常識展開。而對于大二及以上的同學,可以通過開辦更專業(yè)的金融選修課來提升學生的金融防范意識,重點開展借貸消費、違約金、個人信用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學生的金融方面的知識,也為將來大學生進入社會做好金融風險防范打基礎。
3.2 規(guī)范金融市場監(jiān)管,打擊不良借貸平臺
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勢,不少借貸平臺將目光瞄準了高校學生,利用學生風險意識低賺取學生的錢,因此,就需要規(guī)范金融市場監(jiān)管。一方面對于金融監(jiān)管部門來說,加強網絡借貸平臺的監(jiān)督,規(guī)范其借貸流程,嚴厲打擊非法借貸肆意賺取學生錢的平臺;另一方面于學校而言,禁止在學校內張貼那些借貸小廣告,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借貸環(huán)境,對于那些不良的借貸平臺,禁止其進入到校園當中,同時輔導員、班主任應經常性走訪宿舍,了解學生是否有不良借貸行為,提醒學生借貸的風險,發(fā)現有不良借貸行為的應及時對其教育。
3.3 遏制校園借貸亂象,完善借貸體系,鼓勵推出銀行版借
貸
銀監(jiān)會、教育部等六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銀監(jiān)發(fā)〔2016〕47號,以下簡稱銀監(jiān)發(fā)47號文)自印發(fā)以來,盡管監(jiān)管部門下令嚴禁不良借貸平臺進入校園,但卻屢禁不止,可見高校校園學生確實存在進入金融需求。這需要完善借貸體系,不可否認,商業(yè)銀行如果推出銀行版借貸,能夠使校園借貸業(yè)務更加規(guī)范、更加有序,給那些不良的網上借貸平臺一個強有力的回應,這一舉措能夠減少暴力事件,避免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樣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利好,通過正規(guī)商業(yè)銀行版借貸可以滿足學生基本的生活、創(chuàng)業(yè)等不同需求,不必擔心有高額的利率,對于推動校園金融安全有深刻的意義。
4 結語
校園不良借貸不僅損害了學生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更不利于中國夢的實現,因此開展校園金融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加強學生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張祎.高校校園網絡借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J].課外視野,2017(4): 272-272
[2] 教育部辦公廳,中國銀監(jiān)會辦公廳.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EB/OL](2016-05-11)/[2016-11-4].http://www.edu.cn/edu/zheng_ce_gs_gui/zheng_ce_wen_jian/zong_he/201605/t20160511_1396521.shtml.
[3] 麥達松.高校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機制研究[J].中外交流,2016(16):35-38.
[4] 張艷琴,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