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莉
[摘 要]新型城鎮化是國家發展戰略,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為村民提供無差別的、均等化的、全免費的基本信息服務是保障村民信息權利、享受信息紅利的基礎,建立政府統籌的信息服務保障機制,依托公益性質的信息服務載體——各級各類圖書館,建立圖書館聯盟,優化信息服務均等化路徑,以提升村民的信息素養,提升其綜合素質,共建新型城鎮,逐步實現“人的城鎮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信息服務;均等化;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F299.21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城市化成為繼工業化之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發展戰略,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所謂新型城鎮化就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與城鎮化的區別特征,在于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人是城鎮化的主體,是出發點和歸宿。目的是為人服務,能夠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
1 信息服務均等化的內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代社會,得信息者得天下。信息服務均等化是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信息公平,包括信息分配均等和信息獲取均等。研究證明,信息獲得和信息消費能力與人的綜合素質呈正相關關系。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讓農民享優質的、高效的、受均等的信息服務,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技能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想走出一條成功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必須要注重信息服務均等化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別,保障農民權益,讓農民不僅僅實現身份上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更要實現從物質到精神的真正的融入和蛻變,從而真正地實現人的城鎮化,實現人們美好生活的夢想。
2 信息服務均等化的意義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的既定發展目標,事關幾億農民的生產生活,事關新時代和諧社會建設,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要實現人的城鎮化,就要做好以人為本的服務,就要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現代的中國社會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信息獲得的數量和質量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舉足輕重,可謂得信息者得天下。而信息服務均等化是信息化社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關鍵,信息服務均等化對于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民身份的轉變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信息服務均等化過程,涉及資金、技術、法律保障等問題,欲突破發展瓶頸,需要創新服務模式,打通服務路徑,提升服務質量。而信息服務均等化過程中,作為信息的加工者和提供者,各級各類圖書館在這一歷史偉業中肩負著重任,對農民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為農民提供優質均等的信息服務,消滅信息鴻溝。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做好統籌,整合資源,提供資金和政策保障,做好服務評估,保障農民權益,實現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目標。
3 信息服務均等化路徑
3.1 信息服務主體保障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是信息的主要載體,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信息服務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無論是紙質資源還是電子資源都極大豐富,其次,有著豐富的服務經驗和較強的技術人才隊伍。只是目前,我國的各級各類圖書館隸屬不同級別,不同部門,屬于多元等級制度,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有效的領導,不利于發揮統一作戰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揮政府的統籌功能,建立圖書館聯盟,加強協調,統一調度,統和資源,優勢互補,為新型城鎮化信息服務提供組織保證,保障建設資金的使用和資源、人才隊伍的建設、調度、協調,也有利于對此項工作的監督和考核。
3.2 信息服務活水源頭
消除信息鴻溝,提供均等化的信息服務,首先要解決信息資源問題,打通信息壁壘,真正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由于隸屬關系和服務功能、服務對象的不同,作為信息資源的最主要載體,各級各類圖書館之間缺乏互容互通,建立圖書館聯盟以后,有利于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展,可以借鑒共享經濟的成功經驗,引進市場機制,建立政府統籌的信息資源庫,跨庫資源整合,避免重復建設,優化信息資源建設,實現信息資源的低價甚至是免費的優質的共享,消除信息服務中的“馬太效應”,讓新型城鎮化的主體——村民享受信息紅利。
3.3 改進信息服務方式
作為信息獲得弱勢群體,村民在獲得服務身份時也存在一定障礙,他們平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沒有實現。首先要消除身份歧視,讓村民獲得和市民一樣的甚至更優惠的被服務的權利,而不是被擋在信息服務大門之外。作為公益性服務機構,圖書館應該為村民提供無門檻準入服務,應該為其服務對象提供無差別、全免費服務,保障他們的信息權利。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可以在服務新型化城鎮建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通過調研村民的文化信息需求,在一定區域、一定領域對信息資源進行二次加工組合,更有針對性地為村民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3.4 提升村民信息素養
由于歷史原因,村民的信息素養水平不高,使得他們缺乏信息識別、篩選和利用的必要信息素養,要使信息均等化的服務發揮最大效益,在保證信息資源來源和服務渠道暢通,服務模式更具時代性以外,還要加強對村民的信息素養的提升。可以定期組織信息素養培訓,舉辦信息素養競賽,發放信息素養紅包等方式提高村民的信息素養,激發其信息應用需求,發揮信息服務的最大效益,進而提升村民的整體素質,促進村風民風的改進,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真正達到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新型城鎮化更具內涵建設。
3.5 信息服務制度保障
隨著法治社會的建設,我國的各項法律法規都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無論是主體建設還是資源建設,無論是服務模式還是服務效果,要想讓村民獲得持續的高質量的均等的信息服務,最根本的還是要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使信息服務均等化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而不至于隨著領導的更迭隨性而起,隨性而終,并依法依規對信息均等服務各項工作進行評估考核,做到獎勤罰懶、獎優去劣。
總之,新型城鎮化工作是國家發展戰略,是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信息服務均等化是提高村民素質、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實現村民向市民轉變的酵母因素,應該在政府統籌下,實現從組織保障到資金投入、資源建設、人才隊伍、村民培訓、法律保障的全方位的最優化,確保村民信息權益得到很好實現,最終達到實現“人的城鎮化”之目標。
[參考文獻]
[1] 何沙沙.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2012.
[2] 王睿,賀雪峰.當前“三農”政策中的若干重大問題[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5(02).
[3] 樊瑋.信息化背景下的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0.
[4] 賀東航,張現洪.政治系統論視野下的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與改革[J].探索,2013(03).
[5] 陳小云.我國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現狀及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
[6] 呂文靜.論我國新型城鎮化、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工市民化的困境與政策保障[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01).
[7] 胡楊玲,周林剛.公共圖書館利用狀況及制約因素分析要基于深圳特區農民工的問卷調查[J].圖書館論壇,2008(03).
[8] 俞可平.標準化是治理現代化的基石[J].人民論壇,2015(31).
[9] 王衛星.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標準化[J].中國財政,2014(03)。
[10] 賴海榕.鄉村治理的國際比較——德國、匈牙利和印度經驗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01).
[11] 劉晨延.我國信息消費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對策[J].新視野,2012(02).
[12] 張廣婷,江靜,陳勇.中國勞動力轉移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10).
[13] 胡春娟.公共圖書館:助力農民工市民化[J].圖書館論壇,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