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面對當前語文習作課時不足、學生習作帶有畏難情緒、習作教學讀范文的教法效果不佳等現實情況,筆者提出用課文教作文并輔以當堂小練筆來鞏固習得的方法。通過一年的實踐練習,筆者發現這樣的方法比較有效。
【關鍵詞】課文;小練筆;高段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人教版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是習作教學的優秀范文,在課文教學時,有意識去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篇章結構、語言奧秘,讓孩子進行作文小練筆,鞏固自己新習得的寫作方法。因為筆者正任教五年級語文,所以以五年級語文課文為例,將課文類型進行整合,提煉寫作方法,讓課文作為活水之源去滋養孩子們的寫作能力。
一、研讀文本,探求“小練筆”訓練點
(一)整體感知,發現表達方式
每一篇課文都有作者表達自己感情獨特的路徑,他們都在致力于尋找最適合自己文章主題的表達方式。帶領學生探究表達方式、發現表達方式,可以教給孩子習作的有效方法。比如五年級下冊老舍的《草原》,就很明顯地使用了寓情于景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草原風光的熱愛和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由于老舍訪問草原時,蒙古族人民還不會說漢語,因此通過描寫各種美景、場景去表達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在表達方式上的一大特色。教學中讓學生領悟作者寫美景是按照從上到下、由遠到近的順序,寫場景時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此時,布置微作文《秋天》,讓孩子們用寓情于景的方法寫一則小練筆,鞏固這一表達方式。
(二)關注頭尾,引出首尾呼應
一篇好的作文要有虎頭豬肚鳳尾,五年級的課文里也有一些課文在這個方面給了我們很好的范例。如五年級上冊選讀《你一定會聽見的》的開頭和結尾就很有意思。內容上相似,都是描寫聲音的;形式上相似,都是以排比段的形式出現。這樣的編排真的是匠心獨運,把這樣的開頭和結尾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這樣的奧秘,會讓他們對此印象深刻。然后讓他們也來個小練筆“你一定會看見的”,只寫開頭和結尾,模仿排比段的方式。
(三)定位局部,觀察描寫方法
如五年級上冊《剝豆》一文中使用的心理描寫的方法。引導 孩子們關注到這是心理描寫,從母親的“不想贏—想贏—不想贏—想贏”的心理變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兩組矛盾,這樣的心理描寫叫作心理交鋒。其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心理交鋒的時候,引導孩子學習課文是怎樣去寫這種心理交鋒的方法是習作教學非常重要的一步。筆者引導孩子們關注到課文心理交鋒中每段都是心理加動作的描寫形式、使用的動詞非常多樣化,不重復。給出“借筆”的場景,讓孩子當堂練筆,學會心理交鋒的寫法。
(四)誦讀牽引,品味語言風格
筆者在習作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孩子的作文語言偏向口語化。實際上,我們很多課文的語言都非常可愛生動。如五年級上冊《你一定會聽見的》中,作者用筆墨描述各種聲音的語言,就非常有畫面感,讀起來就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二、巧用模因,制造“小練筆”訓練場
(一)訓練語用句式,使習作語言更通順
筆者發現,孩子們對于關聯詞的使用頻率過低,同時,課文里會出現很多帶有關聯詞的句子。如《白楊》一文中就有大量的關聯詞,“不管……不管……總是……”此時,適時讓孩子們用上課文中的關聯詞進行小練筆寫話,能夠加深他們對于關聯詞的認知,在今后的習作中有意識去使用各種關聯詞,使文章語言更加通順。
(二)模仿段落格式,使習作結構更清晰
如五年級上冊的《假如沒有灰塵》一文,這是一篇說明文,本文的特色就是每一段都以題目作為開頭。這樣的段落格式非常清晰,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個意義段,這樣的文章可以作為一個模板讓學生仿寫小練筆“假如沒有——”。
三、挖掘線索,延伸“小練筆”訓練線
(一)以環境描寫為線索,串聯習作
五年級上冊的《釣魚的啟示》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多次出現了月光這一景象,分別在第二自然段“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第三自然段“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第八自然段“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最后一個自然段“三十四年前那個有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筆者引領孩子們去關注到這些句子的內容及位置,引導他們發現這其實是文章的一條環境描寫的線索,貫穿了全文,月亮見證了這個晚上發生在湖邊的這件釣魚的小事。引導他們以太陽為線索寫小練筆,鞏固環境描寫貫穿全文的寫法。
(二)以心情變化為線索,表情達意
五年級上冊的《竊讀記》《學會看病》《剝豆》等文章都藏著主人公心理變化的線索。通讀全文,通過思維導圖找出這些線索,并通過小練筆“當我考了80分”來學習這種一波三折的心理變化路徑的寫法。
四、小結
筆者在近五年的一線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小學作文可以從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篇章結構、優美語言等入手,通過對有價值的文章寫法的引導分析以及當堂小練筆的練習,學生的習作能力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龍素敏.淺談利用教材文本指導學生習作的策[J].教學月刊,2015(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