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肖云梅
[摘要]隨著“互聯網+”新形勢的到來,需要探索依托“互聯網+”建設長株潭城鎮化,建設智慧城市,提高“互聯網+基礎”、“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創新創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指數。從“互聯網+”推動長株潭城鎮化進程中的背景入手,分析了“互聯網+”內涵及實際運用,探討“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建設中的SOWT分析,得出“互聯網+”能夠助推長株潭城鎮化水平。
[關鍵詞]智慧城市;長株潭城鎮化;“互聯網+零售”
[中圖分類號]F299.2;F28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新時期的背景下,互聯網快速發展,社交電商、互聯網電商、電子信息網絡、手機等普遍推廣運用,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幾乎大部分能夠運用智能手機,購物、辦公、導航、智能醫療預約掛號等等,利用互聯網思路,中心配置長株潭資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小城鎮,促進長株潭快速實現城鄉一體化,提高長株潭城鎮化率水平。因此,“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具有一定可行性。
在長株潭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探索“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可行性,通過互聯網實現經濟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城市建設紛紛實現智能化,創建長株潭智慧城市,積極對接長株潭優勢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互聯網創新思路,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運用于長株潭智慧城市建設。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長沙排名全國第三,“互聯網+基礎”、“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創新創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指數居前,長沙公共政務服務基礎非常好,開發了一些基于微信政務的服務,城鄉居民智能查閱交管、醫療、人社、文化等信息活躍,“互聯網+零售”、“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餐飲”等迅速發展,以“互聯網+”為契機實現長株潭城鎮化。
2 “互聯網+”的內涵及實際運用
2.1 “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越來越被各行各業所推崇,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互聯網+”的概念從各個角度進行闡述,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是先進生產力代表,又能推動社會結構、文化結構和地緣結構發生變革。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也帶動社會發生變革。
“+互聯網”是由傳統行業主導的以電視、電臺、網絡等媒介建立信息傳播,而“互聯網+”是由互聯網企業主導的以互聯網為媒介建立信息交流體系,搭建政府、企業、行業、公共服務等萬物互聯的平臺,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系統等導致更多商業模式出現。
“互聯網+”內涵進行描述后,文章將“互聯網+”簡單描述為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互聯網+”信息技術,使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同時帶動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文化結構和地緣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實現物質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制度環境得到改善。
2.2 “互聯網+”的實際運用
“互聯網+”滲透于各行各業,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在實踐過程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提供良好的環境,改變著人們生產、工作、生活方式,改變著社會、經濟的面貌。
通過網上調查分析,“互聯網+”運用于工業、金融、商貿、民生、旅游、醫療、教育、政務、農業等方面,促進了產業升級,創造出新興產業,促進了實體經濟持續發展。典型的新型行業如“互聯網+”金融,激活了傳統的金融,創造出余額寶、支付寶、螞蟻花唄、微信紅包、P2P網貸等模式的互聯網金融,滿足不同的消費者個性化金融需求。
3 “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進程中的
SWOT分析
3.1 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發展的優勢分析
長株潭城市群自從獲批“兩型社會”試驗區以來,經過八年發展,已經實施了改革,啟動和推進了資源型產品價格、產業轉型升級、排污權交易、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梯階水價、新能源發電等改革,推動了湖南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中期階段。
3.1.1 長株潭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具有各地特色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依托“互聯網+”,長株潭特色產業、特色產品,如先進能源材料形成了從電池材料、動力材料到電動車的完整產業鏈,長沙形成了現代農業、電子信息與軟件、生物醫藥、新材料、數字媒體技術等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株洲形成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電動汽車及零部件、有色金屬冶煉、中藥制品等特色產業群和特色產品,湘潭市形成了機電一體化、生物科技、家用小汽車、燃氣用具等特色產業群和特色產品,保持了三市“三量齊升”新態勢。
3.1.2 長株潭三市科技創新力強。長株潭三市科技創新能力強,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居全國第11位,長沙圍繞打造“中國動力谷”,株洲圍繞打造“麓谷創新谷”建設,湘潭市圍繞“制造谷”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眾多“草根”創業公司越來越多。
3.1.3 長株潭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長株潭三市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得到很大改善,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海淘、淘寶、滴滴打車等諸多互聯網平臺應用不斷涌現,推動著長株潭試驗區城鎮化進程。
2013年8月,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將“寬帶中國”計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通知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進鄉入村,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0%。長株潭區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毛衣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擁有各種類型的大型批發市場20多個,大部分能輻射到以長株潭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和二小時物流圈地區。長株潭區域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實現了并網,2009年長株潭地區完成了“寬帶中國”計劃,村村通寬帶,硬件得到改善。90%以上的企事業單位開展了OA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了財務系統的電子化、信息化。
經過湖南統計網統計,基本生活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放緩,居住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加快,交通電器設備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回落明顯,2017年1月到2月,湖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334.62億元,同比增長11.4%,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法人單位實現零售額813.49億元,增長9.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
3.2 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發展的劣勢分析
長株潭三市整體實力與其他省外城市相比,還是比較弱,整體實力跟不上發達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長沙市在核心增長級作用上遠不及武漢、成都等城市。
長株潭三市雖然相隔不足40km,但是三市發展各自為政,產業關聯度不高,三市工業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三市工業布局相似,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例如長沙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食品,株洲重點發展有色冶金、化工、機械、建材,湘潭重點發展機電、冶金、化工、建材,三市雖各有特色,但是有一定重復,產業關聯度不強。
長株潭試驗區產業結構中,農業所占比重比較大,工業行業產品大部分為中低檔產品,第三產業比重偏低。
3.3 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發展的機會分析
長株潭城市群是湖南區域發展的重要品牌,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打造中國動力谷,突出株洲作為全國南方地區交通樞紐重要地位,與長沙、湘潭共同打造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湖南省政府采購支持兩型社會建設,做到了“兩型采購、采購兩型”。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水平為45%~50%,隨著城市群經濟快速發展,預計20年內將維持持續發展狀態,2030年城鎮化水平有望突破80%。
新型城鎮化將會帶來我國服務業、關聯產業增加,為外商投資創造機遇,也為引進長株潭人才帶來契機。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人們對智慧教育、文化、旅游、醫療、育幼、養老等生活性需求將會大幅度增加,也會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進程。
3.4 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發展的威脅分析
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長株潭居民的思想觀念陳舊,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不習慣新的消費習慣,不愿意接受“互聯網+零售”、“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餐飲”。為了把握依托“互聯網+”實現長株潭快速城鎮化,對接“一帶一路”新定位,推進智能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長株潭經濟做大做強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吸收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業態等。
綜上所述,“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有一定的優勢和機會,也有劣勢和威脅,總的來說,“互聯網+”助推長株潭城鎮化具有很多積極推動作用,實現“互聯網+零售”、“互聯網+出行”、“互聯網+餐飲”等迅速發展,能夠使長株潭城鎮化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明偉.“互聯網+”發展的動力和關鍵要素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0):65-69
[2] 倪鵬飛,駱克龍,李高產,等.中國新型城市化道路-城鄉雙贏[C]:以成都為案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5):1-225
[3] Mary Ip. Chinese Consumers and E-Commerce[J].China &World Economy, 2003(2):51-59
[4] 賀艷華,周國華.長株潭城鎮密集區范圍的界定[J].熱帶地理,2007(11):521-547
[5] 劉新衛.中國城鎮化發展現狀及特點[J].國土資源情報,2007(7):40-46
[6] 徐松,張艷艷.應將跨境電商建成“中國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經濟縱橫,2015(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