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莉
【摘要】蘇式課堂中的“從容”是一種心態,是一種意境,反映在識字教學中就是一種徐徐而來、不急不慢的教學心態,就是一種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慢慢磨煉,最后達到慢工出細活,甚至到精雕細琢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從容性;蘇式課堂;識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是最基本的學習教育,它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想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基本技能。老師們在這一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心思,但是有很多學生還是會寫出很多的錯別字。這幾年,我一直在教學中嘗試采用蘇式課堂的“從容性”這一特點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進而提高識字效率。
一、耐心的識字教學是蘇式課堂中“從容性”的基本應用
蘇州提出“蘇式教育” 是蘇州教育對自己發展的一個目標定位。陳玉琨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說過:“蘇式教育是從容的教育。蘇州人不急不躁、從容淡定的生活方式是大家公認的,如果講從容的教育,大概也不會有人反對。從容的教育是一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任何教育都是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統一,絕不能過于強調目的性,而忽視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研究。有人把教育比喻成農業,我覺得未嘗不可。一年四季,什么時節做什么樣的事就是從容,從容已經植根于蘇州文化的基因之中,得到了社會的公認。有了社會公認的基礎,討論蘇式教育的從容價值才更有意義。”
一年級語文下冊有一篇識字兒歌:天氣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飛來飛去捉蚊蟲。學生都很喜歡這首兒歌,在識字教學的時候,也是興趣盎然,老師教得也是激情萬分。但是,課后書寫的時候,問題來了。“蜻”因為和昆蟲有關,基本上都寫正確了。有部分學生搞不懂“晴、清、睛”的使用,再加上老師后補充的“情”,更是亂組詞,有個別孩子甚至說“老師,我的腦袋都要成糨糊了。”教學任務很緊張,每天的知識點都要及時講解反饋,這時候的老師千萬不能急,老師越急,學生就可能越不會正確組詞。
我想起了蘇式課堂的“從容”。“從容”最關鍵的就是符合規律,是一個慢慢磨煉的過程。于是,我每天帶著這幾個搞混淆的學生一個一個地識記這些生字和生字的正確使用。每天一個生字和這個生字的使用,然后一周以后再融會,再整體識記,記住它們偏旁的意義,聯系偏旁記住它們的正確使用方法。這幾個學生在我的耐心磨煉之下,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二、細膩的識字教學是蘇式課堂中“從容性”的根本應用
陳教授說:“從容的教育是注重從小事抓起的教育。教育無小事,事關國計民生,事關每家每戶,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家庭的背景下,一個孩子的成功,就是一個家庭的成功。但仔細想想,教育也沒有大事,教育就是學校的一塊石頭、一棵樹、一堂課,關注教師每一言每一行對學生的影響,甚至小到一個錯別字的訂正,這就是從容的蘇式課堂。”
我們學習“蠟燭”這個詞語的時候,有些學生總是把蠟寫成火字旁,因為這些學生理解成蠟燭是用來點燃的,所以應該是火字旁。我也覺得奇怪:蠟為什么是蟲子旁?于是,我發動學生和我一起查閱資料,像字典這些無聲的老師請教。然后,大家都明白了:原來蠟是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某些油脂,可做工業原料和蠟燭等。有些地方,比如四川地區的農民有飼養白蠟蟲收集制作白蠟的傳統。學生了解了這個字的相關知識,就不會再寫錯了。
從容而細致的蘇式課堂還體現在老師的課前準備上。老師備課時不能僅僅只重視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還要不可輕視每一課要求認識的字,要備到課后要求認識的每一個字,并且要備細:像這個字的讀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結構、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記憶它,可以用到哪些識字方法、學生容易把它和哪個字混淆,怎么指導學生進行區分,等等。還有這一課的這些字中,哪幾個字的字形復雜,學生不好記憶,是重點指導的,哪個字學生不常見,怎么幫助學生記住它,這些都要備到,只有備得細致了,在教學時才能心中有數、才能指導到位。
蘇式課堂中的“從容”是一種心態,是一種意境,反映在識字教學中就是一種徐徐而來、不急不慢的教學心態,就是一種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慢慢磨煉,最后達到慢工出細活,甚至到精雕細琢的教學成果。
三、有效的識字教學是蘇式課堂中“從容性”的最好應用
我從低年級帶到高年級的一個班級,因為從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這種識字理念,等到學習到三年級的時候,大部分學生能自主學習生字,并主動歸納識字的方法。比如說根據偏旁識字,偏旁不一樣,字義就不一樣:“作”是單人旁,是人在工作,“昨”是日字旁,因為和時間有關等。還有根據聲音歸類的生字:“生、聲、升”這三個生字聲音一樣,但是意思不一樣,可以區別掌握。再有會意字,是根據字義來學習的:“休、看”等。還有“加一筆變成新字”到“增加偏旁”“偏旁置換”“部件拆分與合并”“反義詞”等的識字方法訓練,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識字的基本方法。
識字方法有很多,學生積累多了各種識字方法,大部分都能靈活應用:比如在實際操作中,識字方法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學生能根據生字的特點不斷變換,靈活運用識字方法。這樣課內課外主動識字,并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更有興趣地識字。這正是“從容性”在識字教學中的最好表現。
四、結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我的有限理解里面,蘇州提出的“蘇式教育”下的“蘇式課堂”就是孔子的這種思想的具體實施。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先是“知之”,然后“好之”,最后“樂之”。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知識海洋的舟。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但能使學生樂在其中,而且也是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保障。興趣,足以化腐朽為神奇!學生發生了興趣,就會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