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峰
【摘要】尋找課堂教學的幸福感,讓學生釋放最真實的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本色課堂;幸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今的語文教學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多媒體運用變化多端,令人眼花繚亂,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趨勢。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似乎都處在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地,甚至不知不覺也追隨了潮流。然而在這五彩繽紛的光環籠罩下課堂教學漸漸地讓我變得茫然失措,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里。
記得那一次我要開一節《端午日》的公開課。為了上出良好、熱鬧的課堂效果,我認真研讀文本,針對課堂教學設計了一連串從小到大、由淺到深的問題,并制作了精美的PPT,自認為已經面面俱到,無一疏漏。我心中還不免有些得意。
然而等到真正進入課堂,實際情況卻是:我的課件內容涵蓋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跟著問題一個個緊張地回答,連喘息的時間也沒有,課堂看上去非常熱鬧,時間安排也很精確到位。我甚至設想到了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整節課看似完整緊湊、環環相扣、無縫接軌;實際上卻把學生搞得像牽線木偶一樣,而我就是那個操控線的人。學生看似很活躍,課堂看似很熱鬧,但我心里知道,這節課學生并沒有收獲到太多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一個接一個的提問和回答,使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自己思考的空間,完全就像是在配合我完成了一場“精彩”的課堂秀。
學生臉上的疲憊和無奈不由讓我一陣陣心虛。而我自己呢,沈從文先生這篇優美的文章也被我如“庖丁解?!卑愀鱾€分解,體無完膚、支離破碎,再無美感可言。通過肢解性的分析,通過理性的概括,也許我的確幫助學生獲得了很標準的結論。但是學生即使記住了知識點,記住了條條框框,自己也不會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體系,因為他們只是在機械地重復著我所灌輸的內容,沒有自己思想火花的靈感碰撞。這樣的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能讓他們真正有所收獲、培養真正學習的能力的。
我的獨唱取代了學生的讀書與思考,我喧賓奪主了,這并不是我最初的本意。所以其實歸根到底我覺得這是一節失敗的語文課。我所追求的課堂應該是能讓我和學生都能有所得的課堂,是能夠收獲幸福感的課堂?,F在的課堂即使很理想很完美,但并不是我所想要的。
精心設計的教案再次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絲毫的喜悅,我陷入了沉思。漸漸靜下心來,我想我錯了。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句話:“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應該是極其簡單的,即教會學生讀書作文。”是啊,我們常常講“本色課堂”,那何謂本色?這才是關鍵。“本色課堂”之所以被推崇,關鍵就在于它明確了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正確位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其實主要在于啟發、引導和點撥,而不是一味地將課文進行解剖。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進一步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達到了目的。我與其盲目追隨潮流,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教會學生最基本的閱讀欣賞的本領。去掉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去真正尋找課堂的本色之美。
于是在下一次備課時,我決定有所改變。我放棄了五彩繽紛、紛繁復雜的課件,放棄了繁瑣的備課內容,放棄了太多的限制學生思維的預設,還給學生一個清清爽爽的本色課堂。簡單的三個問題,代替了之前一連串的疑問,從整體感知到具體分析,抓住關鍵部位讓學生自己來閱讀文章,感受文章的美。我也不再依賴多媒體課件,僅僅讓它起到一個板書輔助的作用,而把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閱讀、自我感悟、把握住文章的整體美感。
在這樣簡單近乎簡陋的課堂上,學生不再需要疲于奔命似的回答,他們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于是他們的答案由之前的標準機械化的回答一下子變得鮮活生動了,遠遠超出了預設的結果,甚至很多學生還舉一反三地說出了自己許多獨特的見解,把我都給難倒了,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于學生,讓他們共同去尋求答案。也許在時間的控制上我沒有上一次那么成功、有把握,甚至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專家眼里一節成功的課,但是我看到了一張張因為有所得而變得激動開心的笑容,我發現我收獲了滿滿的教學幸福感。
《端午日》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終于我認識到要尋求課堂教學的幸福感,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追隨潮流。真正的本色教學不是說從頭到尾都是老師在唱主角,而應該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朱熹說過:“讀書須是自得處。自得處,說與人也不得?!毙抡n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闭n堂教學的好壞與否不應該在于它引進了多少高科技的手段,而應該是學生有所自得的課,是學生綻放自我能力的課。哪怕僅有一支粉筆、一本課本,哪怕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個句子、一種修辭、欣賞一段優美文字……甚至于從中學會一個簡單的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都是一節成功的課,一節讓人幸福的課,一節不會產生審美疲勞的課。課堂是一個教師生命中最重要的舞臺,而這個舞臺上不應該只有我一個人唱著獨角戲,那這個舞臺就是個悲傷的舞臺。只有努力去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舞臺,用享受的態度去對待課堂教學,你才會收獲滿滿的幸福感。那活力從哪里來?就從學生身上而來。
作為教師,課堂的幸福感絕不可能是別人給你的,只有靠自己去尋找、去創造。只有將課堂變成你的快樂源泉,變成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和學生一起釋放最真實的自己,幸福才會源源不斷而來。追尋課堂教學的幸福感,學會享受課堂的一切,和學生們一起痛苦、一起快樂,我的心靈也會變得陽光明媚?!靶挠卸啻螅枧_就有多大”。課堂就是我的舞臺,是我和學生一起來共同演繹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宋華強.尋找校園幸福感[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