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娟
【摘要】朗讀,是語文課堂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渠道。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重要性。這里所提到的朗讀是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葉圣陶先生謂之為“美讀”。 究竟怎樣才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文以實例告訴我們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方法頗多,名家指導的例子更進一步證明朗讀的方式千變?nèi)f化。本文還從反面例證為什么有的教師指導朗讀會成為學生讀書的障礙。論點鮮明,指導性強。
【關(guān)鍵詞】障礙感情;美讀適度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篇課文的課后都對學生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朗讀課文是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渠道。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重要性。這里所提到的朗讀是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葉圣陶先生謂之為“美讀”。究竟怎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每位語文教師一直迷惑的問題。時下,聽得比較多的就是“你能有感情地讀讀嗎”“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等。聽著這些熟悉而又模棱兩可的指導朗讀的語言,我不知道孩子們怎么想,我自己只覺得無所適從。
前不久,聽一位教師教學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一文。文中有一段描寫丹頂鶴外形的句子: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教師在教學這段時,引導學生逐句欣賞,并指導朗讀。
師(出示):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師:你能將它的羽毛讀得更白點嗎?脖子和翅膀邊兒讀得更黑點嗎?這個孩子相當“訓練有素”,立刻撥轉(zhuǎn)馬頭,將“潔白”“黑”這兩個詞用力地讀出來。
教師滿意地點點頭。不用指導,“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這句中的“鮮紅鮮紅”一詞,學生讀得“相當紅”!這讓我想起前不久聽特級教師余國平先生講述一位老師在指導朗讀這課中“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這句時,找了不少學生朗讀,可教師仍然問:能將丹頂鶴的嘴巴讀得再長點嗎?有專家評說:丹頂鶴嘴巴只有這么長,沒辦法再長了!這句評說,看似玩笑,但卻于玩笑中告訴我們朗讀不可無度,不可過度,應該用準確而富有激情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聽得最多的是相關(guān)的詞語重讀,是不是所有的關(guān)鍵詞語都要讀重音,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著名特級教師陳萍老師曾說:朗讀指導方法要簡明扼要,聲隨心動,真情流露,自然表達。可以弱中見強,快中見慢,也可拉長聲音,等等。從中可見,將重點詞語讀重音不是朗讀的唯一方法。記得特級教師魏星在教學巴金的《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一文時,這樣指導朗讀文章的重點語句:
師(引讀):巴金用一生的精力才悟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是一種深刻的感悟,是大悟!讀——
生(朗讀):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引讀):他終于明白了生命要開花,要結(jié)果,要付出愛,他用作品來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的愛,這是大愛!再讀——
生(朗讀):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引讀):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卻說自己是個普通人,他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這一生。這就是真誠而真實的巴金,把愛獻給讀者,把心交給讀者——這才是真正的“大家”!讀——
生(朗讀):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這樣的引讀,這樣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怎能不進入情境!怎能不投入感情!又怎能不動情地朗讀!這樣的讀書指導,學生怎能不喜歡?陳平老師教學孫友田的《月光啟蒙》一文,指導學生朗讀童謠一段:“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一名學生讀得歡快活潑,聲音響亮。老師讓其他學生評價其優(yōu)劣,生皆說好。
師引導:母親為我唱童謠是什么時候?
生:夏夜。
師(動情地):對,夏夜,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
師示意剛才的孩子讀這段童謠。
生讀,速度有點快。師用手輕輕地拍著學生的后背,越拍越慢,越拍越輕。學生的聲音也越來越慢,越來越輕……
聽者進入詩一般的意境,美,因老師的引領流淌在身邊!
可見,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只是他們的引領者。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可能給學生的朗讀帶來柳暗花明的別樣洞天。
教師,本應是學生朗讀的指導者、引路人,如果我們?yōu)榱酥笇Ф笇В瑸榱酥笇Р蛔寣W生進入讀書的意境,那這樣的指導朗讀不如讓學生自己品味,自己琢磨。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朗讀亦是如此。指導朗讀的教師要給學生品味的空間,進入情境的時間,不能隨意叫停,成為學生朗讀的障礙!
參考文獻
[1]魏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反思[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