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青
【摘要】選修課程的有效實施成為高中語文新課改關鍵問題。選修課程的實施以及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這次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成
果。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語文實施選修課程效率低的問題,來探索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的途徑,以提高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選修課;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性質準確定位
(一)明確選修課程的性質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一共分為五個部分,每個專題可設計若干個內容,有選擇地設計特色的專題內容,確保適合學生發展的選修課,以保證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因此可以這樣理解,“選修課程既是國家課程,也是學校自主開設、自主管理、自主實施的地方課程”。
(二)準確把握必修課與選修課二者的關系
必修課強調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而選修課更突出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必修課和選修課二者的差別要求我們要準確把握認識兩者的關系。因此,“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擁有的價值相同,二者不存在誰更重要,選修課程不是必修課程的附屬品,它是一個獨立的課程形態”。
(三)把握好選修課程的確立和開展
首先,要把握好選修課程的確立和開展,應該以課程目標為考慮點,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其次,要明確選修課既是高中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自己相對的獨立性,它不屬于必修課。它也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學好選修課,以保證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
二、適當安排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根據學生實際安排教學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把握好選修課內容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選修課程的五個模塊。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對必修課程的繼承和發展,選修課的教學難度應在必修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和學科特點,挑選適合學生發展的選修課內容。
(二)培養學生學習選修課的興趣
要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選修課興趣的培養,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教師教學任務的配合。要創設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命力,讓學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選修課的課堂。
有位老師在教授余秋雨的《都江堰》這篇課文時,先用四幅幻燈片投映展示都江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同時播放配樂朗誦的錄音。這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創設了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把書中關于對都江堰硬生生的文字描寫幻化成一幅又一幅美妙的圖畫,引起學生對都江堰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會更加認真地去學習課文。其次,教師自己也要提升專業素養的發展,加強對選修課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以確保更好地完成選修課教學,切實提高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
(三)幫助學生挑選選修課程內容
教師要幫助學生精心挑選課程內容,要用最少的時間保證學生選修課的有效學習。由于高中生高考壓力大,所以他們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切忌把所有選修課內容都放到課堂上來教,一定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從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內容,既要保證選修課程的學習,又要確保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由“逼迫學”變成“主動學”。另外,教師要促進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教學方法應該多樣化
由于選修教材模塊多、篇幅長、內容難,所以教師不能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在選修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交織教學,注意教學方法的統籌安排,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要融講授法、討論法和學生自學等多種方法于選修課的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能夠在選修課中真正學有所得。
(三)探索與選修課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專業素養,還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和學科特點,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既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又要使選修課易于接受理解,確保教學過程三維目標的實現。
四、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加強對選修課教師的培養,有效提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高中語文選修課為什么沒有得到有效實施,沒有專業的選修課教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沒有專門的老師來教好選修課,學生自然學不好選修課。因此,國家應該重視選修課教師的人才培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頒發選修課教師方面的證書,從而提升選修課教師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加強對新老教師的培訓課程
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為了確保選修課程實施的效果,應當加強對新老教師的培訓課程,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素養水平。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設計出相應的方案對教師進行專業訓練,使教師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教師自身要重視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發展
首先,教師自身也要重視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發展。為了確保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高中語文教師更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擴充知識水平。其次,新課改倡導教師要做專家型、研究型教師,所以教師要開展教學研究。語文教師還應具備批判精神,敢于挑戰權威和書本,勇于突破自我。
五、設置合理的選修課程
(一)調整學段的劃分
針對新課標不合理的學段劃分(必修課為1.25學段,選修課為1.75學段),國家應及時把兩個學段對調即必修課為1.75學段、選修課為1.25學段或者是必修課和選修課各占一半的學段,這樣優化學段結構設置,不僅符合課程教學實際,更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教學,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中學語文課程的任務主要是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生活打下基本的語言文字基礎,調整學段結構設置對于保證高中語文選修課有效實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對選修教材做適當調整
國家要對選修教材做適當調整,選修課也要像必修課一樣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基本閱讀鑒賞訓練和口語表達訓練。所以,選修課程內容應適當精簡,以免內容太過復雜難以理解接受,因為這樣既加重了教師教學的負擔,也加重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因此,切實需要對選修教材的內容結合教學實際適當精簡,做到去粗取精。
(三)開發特色的校本課程
首先,學校要具備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積極探討研究,多做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更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開發出符合本校教師特色和學生優勢的選修教材,學校可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及文化風韻,開發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選修課課程。
六、制定相應措施保證選修課的實施
(一)加大選修課宣傳力度,提高選修課重視程度
選修課要想真正得到有效實施,那么師生就要從意識上真正去重視它,所以國家要加強宣傳力度,比如語文選修課設晨讀晚讀,并讓學生沉浸在一種選修課學習的氛圍之中,將高中語文學習就是必修課和選修課結合的學習理念灌輸給學生,使學生意識到高中語文必修課和選修課是同樣重要的。新課改的理念精神是強調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升,選修課的設立正是貫徹落實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理念,扭轉“以高考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傳統觀念,加強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國家教育部門應將選修課部分內容納入高考考試內容
要想切實提高選修課程的地位,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那么國家就必須把選修課程的部分內容納入高考中,只要選修課也是高考內容的一部分,那么自然老師和學生都會重視它,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高考分數的高低,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師和學生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重視程度,更好地保證高中語文選修課程順利實施。
(三)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出臺相應選修課考核機制
選修課程要想真正得到有效實施,那么國家就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提高老師教好選修課的積極性,所以要提升選修課教師的工資待遇,為老師設置相應的職位晉升制度,另外選修課還可以算績效工資,規定老師上滿多少節選修課就給予相應的報酬,讓選修課直接與教師的工資掛鉤,這樣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性,確保老師能真正教好選修課,學生能真正學有所得。
七、結論
導致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有效性低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所以高中語文選修課實施途徑的有效性研究也應該從多個方面來探索和思考,這樣才更具有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璽明.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思考[J].固原師專學報,2006(5).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曹勇軍.高中選修課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7(8).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