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燕 孫海臣 劉崢
摘要 隨著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其管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分析了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資產閑置、無形資產管理滯后等問題,提出了加強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措施,旨在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保障和促進各項事業順利發展。
關鍵詞 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F1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29-0045-02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the management issues for stateowned asset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weak management awareness, lack of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dle assets, lagging for assets management, and so on, 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agricultural scienc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and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Stateowned assets;Management measures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研單位科技項目資金的不斷涌入,國有實物資產的購置日趨增加,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顯現,但在國有資產管理上仍存在一些不規范和管理薄弱的現象[1]。為規范國有資產管理,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筆者以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國有資產管理為例,通過分析當前國有資產的管理現狀和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措施。
1 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的范圍與管理現狀
國有資產既包括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材料、科研產品(副產品)等實物資產,也包括經費使用形成的技術成果、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2]。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十二”五期間增加的固定資產大多數以財政撥款的形成,其少量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利用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國有資產股權轉讓收益等有償使用組織收入形成[3]。隨著國家對科技資金的大幅投入,很大一部分財政撥款用于購買儀器設備、專用材料等國有資產。截至目前,擁有固定資產5 187.39萬元,儀器設備近1 000臺(套),價值3 120萬元,其中多功能酶標儀、正置熒光顯微鏡、動物行為觀察記錄系統等價值30萬元以上高精尖儀器設備30余臺(套)。國有資產存量呈逐年遞增趨勢[4]。
2 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缺乏內在動力。內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對關鍵崗位、關鍵崗位管理人員未建立崗位責任制,仍存在重視財務管理、貨幣資產管理,輕視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的現象[5]。
2.2 國有固定資產存量家底不清 實物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相脫節,如未建立固定資產損壞損失賠償制度、科研實驗耗材采購和使用管理制度等,財產損壞、丟失無人追究;有些部門將不使用的儀器設備放到樓道或儲藏間,不履行報廢手續并隨意將設備丟棄;每年的資產盤點自查工作未真正落實到位;課題組資產專管員對固定資產存放地點變動、報廢報損,未能及時通知財務科對其做相應調整及賬務處理;固定資產在各部門內部轉移使用未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如電腦、空調、打印機等通用設備;資產使用人調離崗位或退休未及時辦理資產移交手續,造成固定資產所反映的內容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資產處置不及時,有些已損壞或已處理的資產并未履行報廢手續,長期掛賬,造成賬實不符。實物在本單位管理使用,其購置儀器設備發票與其他項目協作單位報賬,并未按固定資產調撥單進行實物劃轉;隨大型儀器設備一起購進的個別附屬設備,屬有物無賬問題,實物在其他協作單位管理使用,其購置儀器設備發票在本單位報賬,未辦理資產調撥手續,屬有賬無物問題。有些部門登記的儀器設備名稱不規范,與固定資產卡片名稱不一致,給資產賬物核對帶來很大困難。上述情況不同程度地均存在著資產家底不清問題。
2.3 無形資產管理滯后 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利用資金及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權等無形資產越來越多,管理滯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單位對無形資產管理意識淡薄,未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我國對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尚未有明確的規定,農業科研成果無法合理定價,隨意轉讓農作物品種或專利權技術事項時有發生,資產處置流程或環節不明確,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3 加強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措施
3.1 規范固定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確認標準: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頒布的新《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冀財教(2013)8號文要求,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為使用期限超過1年,單位價值在1 000元以上的一般設備和單位價值在1 500元以上的專用設備,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均納入固定資產管理。
3.1.1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有關規定,設置資產賬簿。財務科指定專人負責登記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并進行分類管理。每月按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每年年末與研究所資產管理人員負責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核實,達到數據一致。
3.1.2 完善制度建設,規范資產管理工作基礎。把好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入口關”,資產配置是農業科研單位資產形成的起點,是資產管理的“入口關”。農業科研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6],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資產管理上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制定了《內部控制手冊》和《國有資產管理實施細則》,規范了國有資產從購置、驗收、使用、管理與維護、報廢審批、處置及殘值入賬等環節內部工作流程,以保證國有資產日常管理的程序化。
大型儀器設備指定專人管理,制定了《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規則》和《設備管理人員工作守則》等相關的管理、使用及維護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儀器設備,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在資產管理權責分配、崗位設置、業務流程等方面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確保不相容崗位分離,對關鍵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規范了國有資產管理,對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等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內控制度的建立,把權力運行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3.1.3 嚴把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使用關”。進一步落實資產管理主體責任制和各項資產使用管理的規章制度,嚴守“使用關”,充分發揮國有資產在農業科研單位各項活動中的作用,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1)固定資產購置管理流程。從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入手,明確資產使用管理的內部流程、崗位職責和內控制度,具體從固定資產購置、管理與使用、報廢審批、處置及殘值入賬等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以保證國有資產日常管理的程序化。成立由所領導、資產管理人員、科研人員、財務人員組成論證委員會。每年的3、6、9、11月的第一個星期為政府采購論證日。各個研究課題、行政科室根據工作需要和資金條件,在購置前需經采購人向論證委員會遞交書面申請,注明采購名稱、數量、規格型號、計劃金額、資金渠道,研究所儀器論證委員會論證通過后,由資產管理人員負責對確定采購的項目內容進行公示,并辦理政府采購審批手續,根據政府采購批復實施采購。
(2)固定資產報賬與管理環節。財務科協助研究室和課題組建立固定資產臺賬,臺賬中詳細記載固定資產品名、購置年限、價值、使用部門、使用人、使用狀態等內容。報賬時需填寫“植保所固定資產匯總報賬單”;經辦人、部門負責人簽字后,再經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員將資產進行分類,驗收并簽字;財務科根據資產分類登記固定資產明細賬,從源頭做到賬卡登記準確無誤。
3.1.4 抓牢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出口關”。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出口關”包括資產處置管理和監督管理2個方面,抓牢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出口關”,是實現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關口。
(1)固定資產處置管理。本著勤儉節約、認真負責的精神,根據儀器設備精密、貴重的程度,各部門認定符合報廢的儀器設備,認真填寫儀器設備申請報廢單1式2份,經部門負責人簽字后,交研究所儀器設備管理負責人,統一對需報廢設備進行認定,提交研究所專業技術專家鑒定小組(所儀器設備購置論證小組)復核。經所長批示后,報農業科學院國資處審批備案。
單位價值在5 000元以下的儀器設備由研究所自行決定報廢、核銷,先經實驗室主任簽字,再以書面形式報研究所儀器設備管理負責人審核并由所長批示,同時報農業科學院國資處備案。30萬元以下的儀器設備報廢處置時,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儀器論證委員會審核后,報農業科學院主管國資處進行審批。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儀器設備報廢處置時,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儀器論證委員會上報農業科學院國資處審核后,報省財政廳審批。
對經批準報廢的儀器設備,經鑒定小組對其做出預計殘值后,由研究所儀器設備管理負責人統一回收處理,并將其實際殘值按財務規定全部上賬,并及時上繳河北省財政廳非稅收入管理局,其他部門或個人不能擅自對報廢設備進行處理,及時辦理固定資產注銷手續。
(2)固定資產監督管理。建立農業科研單位內部購置、使用、處置等全過程的監督制約機制,實物監督與財務監督相結合,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與事后監督相結合,防止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
3.1.5 規范固定資產“賬賬、賬卡、賬物”制約管理。
(1)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固定資產實行法人單位統一管理,嚴格實行固定資產登記卡制度,做到“3個明確”:明確固定資產卡片管理責任人,負責對本單位固定資產采購計劃論證、審批手續、設備驗收及卡片登記工作[7];明確固定資產財務管理責任人,負責對本單位固定資產賬務的核算;明確資產管理責任人,以研究室或課題組為單位設立專管員,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固定資產。體現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的原則,管賬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卡;管卡的不管賬,實行賬、卡、物三分離的管理形式,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2)制約管理。由各課題組儀器管理員對本部門資產進行自查,見物登記,將登記的實物資產交研究所固定資產管理員進行物卡核對;所固定資產管理員對照明細逐臺逐件進行核實,對核查中出現的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資產,會同研究室儀器管理員到各部門進一步核對,認真查明原因,并要求各部門儀器管理員按資產品名、購置年限、價值、使用部門、使用人、使用狀態等信息登記固定資產管理臺賬;與固定資產財務管理員進行賬實核對,填寫資產清查核實表,由財務科統一移交檔案部門保存,保證國有資產的管理規范[8]。
通過對固定資產核查,對確需報廢、淘汰或超過使用年限無法使用的資產,認真查明原因,及時進行報廢處置;對一些有物無賬和有賬無物的儀器設備,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徹底摸清資產底數,切實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卡相符。
3.2 加強無形資產管理 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內控制度、技術資料和數據保密制度和評價制度,規范科研人員到企業任職或兼職行為,防止無形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 紀開芳. 對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云南農業科技,2017(6):59-60.
[2] 馬驍萍,王雪,馬紅燕,等.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7(9):9-10.
[3] 齊春霞.農業科研機構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208-209.
[4] 沈新芬.農業科研單位創新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浙江農業學報,2011(6):1261-1265.
[5] 李晶.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與使用[J].中國農業會計,2013(7):48-49.
[6] 艾小星.淺議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科技與企業,2013(2):105.
[7] 楊麗芳,張霞.關于加強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J].江西農業學報,2014(7):137-139.
[8] 賈立明,張貫生.農業科研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7(2):23-25.